首页 > 未命名 > 十七年散文优缺点-怎么看十七年文学?
2020
11-15

十七年散文优缺点-怎么看十七年文学?

怎么看十七年文学?

简要介绍一下: 建国后期到文革前期(1949――1966)的文学创作被称为“十七年文学”。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依旧成立。 时代的特性总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五四时期的启蒙文学、抗战时期的战争文学、文革后的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这些文学的创作都标上了时代的痕迹。 反观“十七年文学”创作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国内战争刚刚平定。人们才经历一个苦难年代,新中国的成立无疑给人们构画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于是人们更加拥护和敬仰他们的党,为他们歌颂,为社会主义摇旗呐喊。那时候写到山水,必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党的丰功伟业。看到社会发展的雏形,必将大喊“社会主义好”,社会的病态成就了文学病态。当然他们也曾回忆战争岁月苦难生活,以及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作斗争。那时的文学创作是将政治性凌驾于文学性之上的,不可否认期间也有好作品的涌现,但总体而言“十七年文学”艺术性缺乏,结构形式较单一,无法凸显崇高的艺术价值,有硬性洗脑的嫌疑。

如何看待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解放区文学的一个自然延续,也是对讲话的一个实践。其实如果我们不去讨论文学是否和政治有关这样一个话题,十七年文学是符合时代共名的,因为在那么一个大的环境转换下,经历了革命战争和农业方面的改革,这些自然成为了文学所要表达的话题。而且十七年文学对于现实主义的开拓也是值得肯定。

但是,十七年文学把五四文学传统与解放区文学传统之间的断裂发挥到了极致,在17年文学后期,有些作品试图去图解政策,而且一些作品,事实上是绝大一部分作品,都缺乏一种起码的人道主义关怀。一直到文革的文艺政策,可以说是十七年文学某些弊端的延续。

不过,如果我们从作家构成来看,十七年文学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十七年之前就开始写作的,比如孙犁、赵树理、周立波,还有一部分是十七年时才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比如王蒙。十七年无疑为后一种作家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而且在十七年中对于一些命题的争论,比如中间人物,人性等问题,无疑又加深了对文学的理解,这种争论最明显的成果就是促成了新中国美学学科的独立。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