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它还活着
2020
09-25

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它还活着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对待任何人都应该向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真正的好朋友。 于是,我决定要好好和父母谈谈,让他们知道,我很喜欢写作。在读小学的五年里,我从学过的课文中摘抄了很多好词好句,老师也总是夸我很有写作天赋。我还要告诉他们,我的梦想和他们的希望并不矛盾。 轻轻合上书,我想起自己平时的生活,早晚都是爸爸用私家车接送,连“无车日”也没有让汽车停下来,真是不应该啊!我决定利用假期为城市付出一份力。 我认为: 唐代诗词的成就如此之高,不仅仅是因为诗词的格律,声调错落有致,更因为它表达情感、想法的方式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而且从每一首诗中看到当时朝廷的状态。就比如盛唐时期,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在朋友为他饯行的酒席上,写下的这首《行路难》。前面还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后面就成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裕,所以李白觉得他还有机会,终究会出人头地。所以盛唐时期的诗都很豪放,其代表就是李白写的诗,例如“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口发现一条蚯蚓。那条蚯蚓断了,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它还活着。那时,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我知道蚯蚓是不能暴晒在太阳下的,它生活在绿树荫下,假如它没有被我发现的话,这条可怜的蚯蚓可能会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变成一具干尸。在科学课上,平老师告诉我们,蚯蚓断了还可以在长出新的身体。我起身到附近的绿化带找了一片掉落的叶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捧到叶片上。我捧着绿叶找了个阴暗潮湿的地方把它放下去,还将一半绿叶撕碎,一点点将绿色的汁液挤向那条半死不活的蚯蚓,再把撕碎的叶片放在蚯蚓旁边,让蚯蚓吃落叶。虽然我汗如雨下,还被野蚊子咬了一口,但是我觉得很值的。你可能会说:“拯救一条蚯蚓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可是,当我们还无法保护那些珍贵动物时,只能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一只受伤的小麻雀,一只不小心撞上车玻璃的蛐蛐······任何我们可以关照到得小动物们,都可以进行保护。 平时,我也常常抱怨妈妈,每天早上,她总要六点就用河东狮子吼喊破我的美梦,逼我起来背单词,我讨厌她;每天,她总要做一大桌菜,还时常煮一大锅骨头汤,让我喝来喝去,唯恐我吃不胖;每天,她都会在我仅有的玩电脑时光里把我赶去练琴,还总要添油加醋的来一句:你看看人家某某某,弹琴从来不用爸妈说。等等。 夏洛的网里编织的不只是普通的文字,而是友情和关爱。当朋友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会像夏洛一样吗?夏洛为了朋友,能够放弃一切,放弃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放弃短暂而又充实的生命。然而现实中,能像夏洛一样的人又有几个?把朋友视为自已最亲的人,用生命守护朋友,这种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由幸福的话题,我们又衍生到了成功。成功的定义很多,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职场女性还是家庭主妇,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和方式。不管过程多么坎坷,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就是成功的,正如烧得一手好菜的沈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王秋杨,还有当了15年兵的北京姑娘梁子背着相机穿梭在非洲大陆……成功,可以带给一个人快乐,然而快乐就是幸福最重要的外在表象,它促使我们做好自己,享受自由,享受成功。 他又是那么早便开始任劳任怨,十一岁,他进了歌剧院,十七岁,他便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之后,他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始他是那么的有活力,他充满自信,大步向前坚信自己会有所成就,然而命运是那么的微妙,就在这一切都看似风平浪静的时候,痛苦再一次敲响了他的门——他的听力越来越差,直到他晚年完全失聪。 都是,也都不是。韩寒所代表的是我们这个群体的观念,这个群体的想法,只是他敢于用文笔表达,用他那自诩的才华,让笔尖流露出一段段真实的情感。《三重门》这本书,是韩寒的成名之作,他往后的著作我也多少拜读一二,从它们之中,并不能确切地说得到了什么,获悉了什么。看完《三重门》,并不像看完《雾都孤儿》后能感受到当时英国光怪陆离的一面;也不像看完《呼啸山庄》后惊叹人心的复杂险恶。而这本书,是一种现实,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各式各样的青年人。说青年人不稳重,浮躁,一点也没错,因为长者们走过的路确实比我们多了些。可是,我们这一代有我们的个性,有我们的思想,思想应该是不断更新而并非传承。只有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传承下来的思想道德理念固然可贵,可是令人厌恶的一面却无法磨灭。中国传统理念中,家长为尊,师长为圣,他们的话就是至理名言,对于这些谆谆教导,我们本应无可非议全盘接受。家长说一,就是一,师长说二,就是二。而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有极强的虚荣心理,他们从小教会孩子,什么叫做谎言,谎言越是动听,就越真实。新东方的郭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经历,他说:“你们的家长是不是也是这样,小时候让你们花一下午硬着头皮背一首奇难无比的诗,晚饭过后拉着你的小手到了邻居面前说:‘你们看看,我家这孩儿多聪明,他过目不忘啊。你看他刚随便翻了一篇诗,随意瞄了几眼,就会背了,来,孩儿,背给大伙儿听听。’背完之后,赞许声如悦耳的鸟声接连不断,叽叽喳喳、哗啦哗啦。作为家长的他们心里那个乐啊无法用言语形容,就好像中了百万大奖,嘴里含着永远不会化的蜜糖,那种笑容似乎上了天堂。而之后就立马把你们拖回家继续苦背诗歌,日复一日干着同样的累活儿,而他们天天享受飞向天堂的快感。”听罢,我们都笑得前伏后仰,现在想想,感觉这笑话酸味儿浓得很,家长的虚荣心,怎能去损害孩子纯白的内心世界呢?怎能建立在孩子们的痛苦之上?可能举这样一个例子有点偏激,无论如何,家长是尊者,师长是圣人,这个观念仍然会被中国传统教育所坚持着,就好像一块溃烂的肉,你无法阻止它继续溃烂下去,最终愈演愈练。没事儿,还是一块肉呢,还能吃,只是性质不同了罢了。郭将老师十八岁就大学毕业了,属于一个天才型学生,现在是博士生,可是他的成就,并非和学业成正比,并且曾经深受他学弟的欺骗,却始终蒙在鼓里。那么,让我们反思一下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国的教育固然是严密的,是筛选智者的不二方法,可是应试教育方式,又怎能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又怎会真正适合所有的学生?对我们的前途真的有利吗?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了解历史,研读名著,是因为理科题目不断困扰着我们,禁锢着我们的思维。错不在于我们,也不知在于谁的身上,又能责怪谁呢,大纲上的要求一直如此,又怎能随意更改替换?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无边的习题,烦恼时的牢骚,失落时的哀叹了。读好书就一定能升官发财?非也,但你所能得到的机会会比在学习能力稍逊一筹的人多得多。这只能说明,中国的俗人太多,注重的只是那张比一辆卡车还重的文凭,注重的是你的学历,而你的能力,你是否适合这项工作,都是之后考虑的因素。

免责声明:文章《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它还活着》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