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不同的实验都说明环境的力量。当正常的生存环境迅速改变以后,青蛙和跳蚤出于求生的本能,都能迅速地成功突围生命的绝境。然而,当长期适应了一定的环境以后,青蛙和跳蚤都无法突围险象环生的生存绝境。
快乐,那时没有大路,都是窄小弯曲的小泥路……步行去的,快需一个小时,慢的一个多小时,遇到突然下雷阵雨,那路泥泞不堪……更难步行,到姨夫家已累趴了,他家靠近河港边,邻居海涛爷爷爸爸开理发店,生意清淡,还有邻居其明也是理发匠,生意一般,一两
槐花是美的,童年的记忆是美的,然而都不易再得。如今已成大人了,听儿时伙伴们说:最近几年,老家的槐树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挺拔的白杨。据说是因为杨树长得快,易成才,而槐树不仅长得太慢,而且因为“槐”中有个“鬼”字,不能做房梁和檩木,木质又太硬,加工不易,竟渐渐趋于绝迹,而槐花盛放的景致,也成了一张老照片,镶嵌在记忆的相框里。
改革开放前,农民是绝不允许经商的。岳父、岳母用这张执照和祖传仅存的三间店面房,以及长河中街的几个摊位,把七个小孩养育成人,并且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分债务。
父亲也是个好丈夫,妈妈在我初二时生了病,得了癌症,父亲忙前忙后的照料,订了报纸,购买各种书籍寻求治疗的方法,听说芦笋能治病,他就在厂里的荒地里种芦笋,听说土虫能治病,他就求附近村子的村民帮他捉土虫。他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经历了多次手术和磨难还快乐的生活着,而很多与她同龄的人却已过世。本来父亲的事业还可上一层楼,但为了照料母亲,他从第一线退了下来,而今很多时候,男人怎可能为女人而放弃事业呢?所以,父亲是个至情至性的人。
没有工资,好像每月给点粮食,至于商量工作问题,不是乡长到我们家就是我父亲去他们家,办公室就是自己的家。记得1952年上级有个政策叫“统购统销”,要求干部带头将家里的粮食全部捐出来支援前方,耿直的父亲竟带领全乡的村长到我们家,然后将所有的盆盆罐罐翻个底朝天,没给自家留一粒粮食,那一年我们全靠糠菜度日,差一点饿死,据说人家那些干部都留有余地,为这事我母亲埋怨了他一辈子。在小乡工作的那几年里,父亲还自觉承担写全村结婚对联和春联的任务,父亲从不收人家一针一线。那时,上级收公粮是按收成多少的一定比例收取的,人们想大约估量一下就行,可耿直的父亲一定要实事求是,他把自己家的地瓜称出几斤切好晒干,得出的结论是2斤12两(十六两秤)地瓜晒一斤瓜干,人们不信,父亲就拉着人家做实验,因为他太较真儿,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斤拾二两”。
免责声明:文章《不是乡长到我们家就是我父亲去他们家》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0138.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