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尚未长大,亲恩仍未报答,我们却渐渐老去”,正是人到中年的无奈。秋日的最后一抹温暖我们还能留住多久?我们又将如何来迎接傲娇的严冬?
母亲度过了最艰苦的1960年。这在家乡所有大人的回忆中是个难以回避的年份。几乎大家把解放后饿死人最多的一年都和六零年联系起来。母亲说他们靠外婆在吃大灶前偷偷藏下的一点粮食渡过了难关。当初办大灶,吃大锅饭,村民的粮食被统一收到生产队里去,外婆缴了一部分后,在家里挖了个土窖,偷偷藏了点粮食作为应急之用。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革命不彻底的做法,救了几家人的命。不但外婆一家没有饿死人,周围几家亲邻也得到周济,活了下来。母亲说挨饿时,她们把村里的野菜挖光后,就开始吃柳树叶,吃榆树皮。她把剥下来的榆树皮弄碎晒干后,在石磨上磨成和面粉一样的树皮粉做饭吃,树皮粉熬的汤很稠、很黏,和糨糊一样。饥饿成为历史,母亲没有怨言,只有活下来的庆幸,我在母亲的叙说中找到了她面对生活困难的毅力。
我更加惊诧了,要知道枣巷街离我们家整整7里多的路程,又是黑月头加阴天的,大牯牛又被电击打过,怎么可能会找到家。
偶然一个机会,我在张旧的科技报上看到了背圆周率前一百位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死珊珊,霸占二妻,……我把他抄在了《工作日记》的最后一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所作的《春夜喜雨》。诗歌描写了春雨像个有灵气精灵,一听见春天的脚步,也就将雨水飘飘洒洒的降落人间。诗歌表明春天到来,雨水也来到人间。南方大多数地方也就现出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京华路不太长也不太宽,双向两车道,北抵徐民路,尽头坐落着镇卫生院,南接沪青平公路,末端是两个休闲广场,像蝴蝶的两片翅膀,一左一右地呼应着。整条路被盈港路和振经路截成最主要的三段,中间一段较长,是小镇最繁华的商业街,涵盖餐饮、购物、银行、邮局、药店等,倘若不挑剔,日常的衣食住行这里均能满足。驾车行驶在这条路上不是明智的选择,一是行人和非机动车太多,道路常十分拥堵;二则两边商铺丰富多彩、变化多端,驾驶员一时心猿意马,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时间充足,在人行道上步行闲逛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是商业街,人行道颇宽,光滑的地砖在脚下延伸开去,一棵棵香樟树规律地间隔着,整齐地排列着,默契地呼应着,卫兵似地守护在两边的人行道上。阳光明媚的日子,沿街逛一个来回,吃点美食、挑件美物,惬意极了。
免责声明:文章《不但外婆一家没有饿死人》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0036.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