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大同驱车来到雁门关,顾不上旅途劳累,便和银发老年旅游团的驴友登上了雁门关城楼。此刻,伫立雁门关山头,放眼远眺古战场,天高云淡下的雄关险隘,苍山如海,关城东西两翼的雁门山峦绵绵起伏。山脊上的明长城,其势如巨龙腾翔于山上,不愧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的九边重镇的地理位置,难怪为兵家历代必争之地。导游小王是当地人,她指着两侧展开的大山介绍雁门关的由来,因为如大雁的翅膀,所以人们叫它“雁门关”。但我许多老年驴友都不以为然,虽然反复察看,极力想像,还是不得其要领,我们还是相信这样一个流传多年的民间传说,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正因为飞雁出入其间,所以叫“雁门关”。这个我信!雁门关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喜欢翻翻连环画,早就知晓了位于位山西省境内的“天下第一关”,也知晓了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和满门忠烈的杨家将血战金沙滩,这些保家卫国捐躯的民族卫士,是我们幼小心灵里当之无愧的英雄。手抚身旁在风中猎猎作响三角齿形的杨家将旌旗,心里怎能不回响起昔日战鼙咚咚。壮哉,雁门关!我知道王昭君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着“落雁”之美誉。为什么叫“落雁”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
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听着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我眼前的那条蜿蜒的山道上,似乎出现了风尘仆仆,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他们前簇后拥的是胆识过人的女杰王昭君,从富饶的中原启程,来到飞沙走石的塞外草原,想想也是感慨:因为王昭君的出
塞,昔日异族入侵中原的血染之路,竟化作了一条寻求和平的通途,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为此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这雁门关是目睹这一壮观的历史见证人啊!眼前的雁门关不仅仅只是一道砖石砌垒的屏障,虽然曾经的嘶鸣和硝烟已经逝去,那些流淌的鲜血和泪水已经凝固,绝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流逝,那些可歌可泣的壮举依然矗立在我们的心中熠熠闪耀。迎着雁门关城楼阵阵山风,听着导游讲解昔日在此发生的“忻口会战”,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大同相继沦陷.日寇板垣师团直扑山西太原,敌战双方在忻口展开殊死决战,会战虽然失利,但在这次会战中,中央军、晋绥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3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忻口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作为一个军史爱好者,我也知道,当年我八路军派120师一部前往雁门关实施伏击战,彻底摧毁日军唯一的生命运输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雄关的附近,成为我军历史上与平型关大捷,火烧阳明堡飞机场,并列为抗战初期八路军所打的三大著名战役而载入史册。回望雁门关上“中华第一关”的巨匾,抚摩着关上陈旧的砖石,昔日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早已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消退了所有的颜色。只是在辉煌的史书里,记载着雁门关是中华九塞之首,在漫漫的春秋里,雁门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怎能让人不感慨万千,追思绵绵,那些长眠于雁门关上的忠魂,值得后人永远铭刻在心,这一幕幕风起云涌的血色岁月,这一个个金戈铁马的战斗故事。免责声明:文章《《壮哉,雁门关》金洪远》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