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海,在很远的北方。北方的海很远,我赶到很远的北方,去看了很远的北方海。北方的海,是蓝色的海,也是寒性的海。在这北方的海边,我看到了海,游览了海,还漫步海滩,捡拾到了那些由海水的雪浪花所啃咬出的枚枚鹅卵石。我是游过泉城济南,拜谒过曲阜孔府,登临泰山之后,来到山东半岛的海滨城市青岛之时,正是北方的五月初春季节。五月的苹果树,吐放着碧翠的绿意;五月的槐树林,悬挂着银色的花串;五月的北方大地,散发着醉心迷人的春色春气息。我是第二次到青岛,也是我再一次来看北方的海。那次的青岛之行,存留在我的记忆中的是:青岛青青的雨,青岛青青的槐树林,青岛轻轻的风和青岛清清的蓝海浪……那次到青岛,我是从上海黄浦滩乘海轮而去的。这回到青岛,走的是高速路,坐的是旅行大巴车。在进入青岛市区之前,大巴车要在大海上奔跑,也就是要穿越横亘胶东半岛海面的跨海长桥大桥。这座黄岛连青岛的跨海长桥大桥,长达41公里,车子单程行走需半个小时。可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大的跨海大桥。据导游说,大桥桥墩下海的最深处达80余米,建桥耗资为100亿元。看着听着,眼前的景像,无不令人惊叹: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和宏伟的海上工程哦。大巴车行走在跨海大桥上,人们开始欢呼了起来。有的打开了照相机,有的拿出了录相机,有的从坐位上站了起来,寻找着各自的角度和视点,要把这腾越海空的景像和瞬间定格下来,或永久地储存在记忆的深处。我透过车窗,看到的只是海的宽海的阔和海的大,看到的是大海上泛起的金色阳光和粼粼波光,还有那飘浮在海上的船只与渔人的渺小……大海是水的世界。北方海是北方的水世界。大海有着无限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之人去读海品海,去观海看海,到水的世界里,浸泡想象,发散思维和思想。那些历史上的伟人和名人,他们的读海看海观,却是那种文化的、哲思的、诗意的和精神的观海看海。曹操的观海看海,是以《观沧海》的大境界大情怀,吟唱出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琴,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浩叹歌咏。毛泽东的观海看海,伫立于北方海边的他,则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的诗词。大海在他的笔下,是“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琴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大海,这是新天新地的新大海。杨朔的观海看海,那是“雪浪花”般朴实、纯洁而平凡的大海。刘白羽的观海看海,那是海上日出的壮丽景像的大海。还有刘再复的读海看海,是永远翻涌不息的沧海。大海是苍茫的,大海是深邃的。故尔,有多少人读海品海,有多人观海看海,就会有多少种读海品海观出现,也就会有多少种的观海看海观存在。我的读海看海观,则是那种自然的、自由的和平常的看海读海。无论在青岛,还是在威海,我都乘坐旅行海轮,参与了海上的环岛之游。我们或坐在船仓,或登上船楼,或站立在甲板上,沐着猎猎吹拂的海风,望着茫茫浩淼的大海,看着涌涌而来的海波海浪,心里也不由得会阵阵地激动和震颤起来。只觉得远处的大轮船,好像巨鲸游海;我们所乘的旅行游轮,则若游翔在大海的巨鱼;而那些小型快艇,却好像穿行在海面上的飞鱼……那轮,那船,那艇,它们所耕犁出的一道道、一条条和一堆堆的银色海波海浪,或像玉带银练,或似雪团雪堆,或如涌银叠玉,凡是船只过处,都会留下海浪的欢笑,海浪的歌唱和海浪的舞蹈。这些进入我眼内的海景画面,只是大海处于波柔浪静之时,所呈现给人的美好的和善的宁静的这面。大海也有它的另一面。我还未经历过在大风大浪中的大海航程,也未曾乘坐过那海腾浪颠的飘摇海轮,可以想象,如果是在那风狂浪涌的大海中行船,这该又是怎样的一种惊心动魄的情状情境呢或许这是可想而知的罢了。此次我们能在浪静风平时观海看海,可算得是一种缘份和福份吧。在青岛和威海两城的环岛游之后,我先到小青岛和栈桥码头上,去观览和走了一遭。小青岛原名琴岛。琴岛谐音青岛,小青岛之名由此而来。这青岛之名,亦是由小青岛演绎所成。小青岛上百多年前就建有导航海轮海船的灯塔。至今,这座灯塔依然矗立在小岛山顶,那导航灯塔每到夜晚,仍然闪放着光柱光亮,导航着那些行驶在胶东海湾的船只。我们来到威海的刘公岛上,瞻仰了那座古人御敌的望海楼,造访了清代北洋水师衙门公署所在地,参观了中日甲午海战纪念馆。于此,让人深感国耻不可忘,想起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这句至理名言,说得是多么的恳切和多么的精准哦。成山头和苍南岛景区,是东天门的所在处。成山头的海岸边,有着挺立的礁峰,礁峰壁上刻有“好运角”三个字。这座礁峰,是东天门海上每天清晨最早迎接日出和迎接第一缕朝霞的地方。这里古时称为天尽头(今人有题字称此为“天无尽头,东天门”)。早先的秦始皇于此处祭过海,这里塑有秦始皇祭海雕像。尔后,这里也成了历朝历代君王祭拜海神之地。苍南岛雕塑有巨大的玛祖神像和海边的爱字石碑等等。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对这大海,对这大海所孕育出的神奇神妙,而由衷的感佩和敬仰。寻石捡石于北方的海边,有着一种难忘的意趣。我在故乡的小河边寻捡过卵石,也在嘉陵江畔的上中坝沙洲上捡拾过嘉陵石,而在海边捡石寻石,在这北方的海边寻石捡石,可算是别一种的体验和感受。威海的纹石宝滩海滩,是一片银色沙滩。那白白的海沙,覆盖着长有四五百米,宽有五六十米的海滩。这里是个静静的海湾地带,海水纯蓝如绸。时值下午时分,太阳光投射在海面上。我们赤着双足,或踩着软软的白沙,或沿着轻轻卷起一浪一浪的润湿沙岸,趁着水退之际,把那些彩色的小卵石捉在手中,当迅速退后时,那些白花花的浪花很快地又追赶过来,细细的浪花,咬得人的两足痒酥酥的。我们和这些雪浪花逗来逗去,不多时就拾寻得一小袋斑斓夺目的纹石宝滩的卵石。我在想,是不是这些卵石的多纹多彩,才令此海滩有着这般典雅的名字。在这里寻石捡石,还可以觅得童年的乐趣。北方海的棒捶岛,是辽东半岛大连市郊的海滨生态公园。这里的山绿树绿草绿,这里的天蓝海蓝,这里的空气也散着淡蓝蓝的气味。棒捶岛的得名,是因那片大海里,有着个似捶头状的礁石,还连着一长溜横亘若棒的礁石群。远远望去,那其状其形就如一个巨大的棒捶,故尔,斯岛便以此而名之。这里的海边,是卵石多于海沙的海滩,每要捡枚中意的卵石,都得在众多的卵石丛中艰难地找寻。在这里寻石捡石,那种久违的野趣野气冲撞着人的心灵,惬意的暖流就会在人的全身流淌奔涌……走在乌镇小巷落步于乌镇的小巷,可否遇见那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揣着那个甜蜜的梦想,走在乌镇的小巷,多想出现一个奇迹,多想有一场江南烟雨洒落在小巷的青石板上……乌镇的巷,是窄窄的,是块块青石板铺就,或坚硬的石条砌成。靠屋脚处,或有绿茵的苔藓,或有一茎两茎的小草。古与旧,新与生,都交汇在小巷的石隙之间,吐放出春光绿意。乌镇的房,是全木的,是那种老旧的木板房,门楣是木的,房柱檩条是木的。个个院子,间间房屋,都是尚好的木头做的。或有本色的门板,或有着漆的花窗,或有雕梁画柱。乌镇的瓦,是青黛色的,小巷似长长的拉锁链条,缝合着壁立的小木楼房,楼房顶上的屋瓦,顺势而排,沟沟壑壑,参差凸凹,瓦脊似只只长卧的蜈蚣,瓦沟若条条过水的涧槽。青瓦片片,鱼鳞般地覆着小巷西侧的木楼屋顶。走进乌镇小巷,多想遇见一个江南女子,遇见一个戴望舒《雨巷》里的那般江南女子——“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只是我的一个梦,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走在小巷,可这天的乌镇天气晴好,阳光灿烂而妩媚,根本没有要下雨的迹象。现在的乌镇小巷,早早晚晚都是忙忙匆匆的,旅游的人群在小巷里来来回回的流淌。乌镇的小巷,再也不是戴望舒那个时代的《雨巷》了。那种烟雨,那种宁静,那种诗情,那种浪漫,都只有留在心里慢慢地去回想品尝了。虽没能遇上那撑着油纸伞丁香样的江南姑娘,也不后悔。好在也走过了一回乌镇的小巷,用自己的双脚去踩踏过了那雨巷诗人与丁香样姑娘在小巷所印下的足痕。从河岸边的旁侧,往乌镇小巷的深处行走,一路是巷连着楼,楼连着院。巷,是仅容两三人并肩排行的巷;楼,是一楼一底的楼;院,是一院套一院的院。真是小巷长长长几何,小院深深深几许。这些小巷木楼,这些小巷院落,这些江南民居,这些古朴典雅的家具摆设,这些楼院里的藤蔓花草……于斯伴着岁月的流光,随时光一道老去或新生。只要细心观察,也许就能看到小巷的那些前尘影事,体味到那种历经风风雨雨的斑驳往昔的历史沧桑。在小巷的楼院里,走过一个个天井,走进一间间屋厅,似乎是穿越在时光的隧道。我看到了百床博物馆的收藏,那些用名贵树木所做的木床,那些精雕细刻的各式各样的木床,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在实用方面,都体现出了床主的厚实财力和审美眼光,也显现出了制作木床的工匠的高超智慧和不凡技艺。这些古老的木床藏品,可谓是无价之宝,也让人大开眼界。走进又一个楼院,是乌镇当地的一家印染作坊。入院内的门很小,进到楼院里,却见是很大很大的院坝。那些经过印染的青黑色的匹匹布幅,条条根根地垂挂在那些横空而排的竹竿上。微风吹动,布匹飘摇,有似拂条柳枝,穿行其间,令人顿生意趣。此刻,让人不禁想起了唐诗宋词里的那些浣纱女。这些印染作坊,和印染的拴花布匹之类,是不是那些浣纱女们于斯处的前世今生的一种再现和延续呢古人浣纱,是一家一户的闲散小活儿;而今人的浣纱,则变成了规模性的印染大活路。可谓是一眼千秋,一步千年。这正如宋人蒋捷在其词中所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江南再好,浣纱女再美,也拴不住岁月的脚步和流淌的时光。乌镇,是江南的名镇。乌镇小巷,是江南古版线装书的分册。乌镇是茅盾的乌镇,乌镇是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故里。乌镇镇头,有座演本土地方戏——桐乡戏的老戏台。从老戏台的侧边往前行,走进另一条乌镇小巷不远处,就来到了茅盾故居。这位中国小说大师故居的匾额,为国家领导人陈云等题写。在这里,我走遍了故居的里里外外。进故居的正门门厅正中,是茅盾的半身塑像,于此照像留影的人很多。我也趁空隙之际,上前照了一张与茅盾先生的合影像,使我的崇敬心情得以了表达。故居的左侧,保持着茅盾家起居住室及厨房和后花园的旧貌;故居右侧的楼上楼下,则是关于茅盾生平和创作成就介绍的展览馆。凡来此者,都在心里有种对传统文化和文学巨匠的景仰之情。来到乌镇,走在乌镇小巷,虽未曾逢着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样的江南女子,但在那窄窄长长的小巷走过,在那小巷青石板上踩过足印,在那古旧的楼院掠过目光……心里盛着收获的喜悦,可谓是不虚此行。免责声明:文章《《北方的海》萧红涛》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