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不明身份》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20
12-21

《不明身份》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不明 身份 》是一部由佐米·希尔拉执导,连姆·尼森 / 黛安·克鲁格 / 詹纽瑞·琼斯主演 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 的电影 ,特精心 从网络 上整理 的一些观众 的观后感 ,希望 对大家 能有帮助 。   《不明身份》观后感(一):但是《Unknow》并不是烂片,它只是太普通 了。   所以干脆 转战去看UGC的《Unknow》。有了UGC卡之后的我看完烂片之后说的就不是浪费 钱,而是浪费时间 了。我觉得这种电影之所以仍然存在 ,是因为人们 还需要 它。电影工业 需要这些电影来运作,演员 们需要这些电影来继续自己的事业 ,观众需要这些电影来打发时间、来放松 ,以做更重要 的事情 。我需要这些电影来了解 电影究竟 是怎么回事 。只要是能够在电影院 里面上映的电影,想必都不是轻而易举 能够做出来的。之所以还有人为这些被观众看了之后嗤之以鼻 的电影卖命,肯定 有其中的道理 。一部电影从某个人 脑海 中的依稀 概念 开始 到最终成为某个观众的依稀印象 ,中间有很多环节 ,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而导致这个印象变成了不好 的印象,这几乎是无从考究 的问题。所以说电影也是赌博。拍片子 之前你能够把剧本 说得绘声绘色 ,但最后片子出来之后是什么样子 ,没有人能知道。当制片人看到粗剪的时候 ,一起都已成定局,所以再烂的片子也得拿出来放映,不然 会死得更彻底。   但是《Unknow》并不是烂片,它只是太普通了。   《不明身份》观后感(二):失忆后,一个人的道德 感、价值观 是不是也随着失去了 呢?   这个电影根本 上想表达 的,我觉得是一个人失忆后的道德风险 问题。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失忆了,你不记得自己 过去是个好人 还是坏人 ,那么你从新开始的话,是否会走过去的老路呢?还是说由于环境 的不同 ,你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又或者你找回记忆 后,发现自己 并不是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那你是选择 接受 过去的身份,还是摒弃过去的自己,选择完全 变成另一个人呢?   简单 来说,就是失忆后,一个人的道德感、价值 观是不是也随着失去 了?还是说你忘记的只是表象 ,内在并不曾远离呢?   如果有一部电影能对这个问题进行 深入 探讨 ,那一定是一部佳作 。   还记得同类 题材 电影,伯恩的身份里面,伯恩失忆后努力 找回自己的身份,但是最终他并没有背叛 自己原来的身份。   不明身份里面,虽然结局 也能说通,但是一个人失忆后怎么能突然 从冷血杀手 变成一个高唱道德凯歌的人,这个转变 有点突然,导演 也没有着重描写 ,反而跳过了。其实如果少放些篇幅 在打斗场面 ,多放些篇幅在人物 内心 刻画 方面 ,这个电影会更深刻 ,也更成功 ,现在这部电影只能论于一般的打打杀杀的动作 片了。   《不明身份》观后感(三):《不明身份》:一场动作片大组合的变形 记   一名美国博士 携妻到柏林参加学术 研讨会,刚下飞机 后的一场意外车祸 让博士昏迷 多日。当他醒来问明缘由 ,凭借记忆找到开会酒店 ,兴奋 的与妻子 相见时,却发现 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一个陌生人 ,不仅妻子不认识 自己,还有人冒名顶替 自己的身份参加研讨会。瞬间坠入五里云雾 的博士突然被这个世界 置之度外 ,完全成为了一个不明身份的莫名人 物。   此后博士以007式的足智多谋 加上哈里森·福特式的勇敢 无畏 再配上谍影重重的桥段 ,层层回忆 各个搜寻,终于抽丝剥茧查明整个事件 的来龙去脉 。原来自己不是什么博士,也不是来开什么研讨会,不出意料之外的这是一场政治 阴谋 ,而自己正是要实施 整个阴谋事件的那个马前卒---特工 杀手。为讨回公道 本着救死扶伤 的信念 ,杀手瞬间转变为正义 的化身 ,在突破 丛丛围堵之后,终于铲除了当初由自己一手策划 的爆炸 事件。老话 说得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然,看场商业 电影纠结太多实在 是没有必要 。就算剧情有点弱智,模仿 有点类似 ,但还能够让大家看到这名老牌英伦绅士 连姆·尼森以一把老骨头 惊险 不断的亡命天涯 ,再配上两名大美女 的左拥右抱,这已经足够 满足 大多数只看不思考 的受众 群体 的好奇心 理了。至少,这是一部值得我们为60岁老年艺人 还坚持 奋斗 于动作一线 而喝彩的影片 。   《不明身份》观后感(四):不明身份 Unknown   基本情节 就是《空中危机 》+《谍影重重》(或《第六日》)+《阿呆拜寿》。   利亚姆·尼森不错 ,感觉 他演动作片和哈里森·福特有点像。   女猪是演过《特洛伊》里面那个长得对不起观众的海伦的,在这部片子里妆很厚很厚。   前东德老特工看着非常眼熟 ,一查,是《帝国 的毁灭 》里面演元首的,能不眼熟吗?!   那个德国的生物学 家也眼熟,不是《窃听风暴 》里演被东德特工窃听的作家 吗?   怎么都是熟人 ,是不是德国就这几个演员啊……   《不明身份》观后感(五):杀手有三宝 失忆 泡妞 功夫 好   总体 故事 架构 还不错,拍摄 算是新颖 的。我来吐槽一下部分 设计 有问题的地方 。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第一,暗杀团伙头目明明可以把男主 骗上车再动手或者到目的地 ,那么小心 的团伙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在机场 那种人多复杂 地方动手。其二既然要杀他就杀他,但是如果单纯 的为了告知观众,而废话 连篇,这根本就画蛇添足 ,为什么很多电影都无法逃出这一点呢,可以在其他地方加以修饰 表明,那样拍出来效果 肯定更好。第三,还是跟上一个有关系 ,既然杀手头 目都说了,男主是被训练 出来的最好的杀手,就不应该继续拖延时间,叫一个菜鸟 在那里一直教训 男主这样很危险 ,而且人多眼杂,这又印证了这个高级 暗杀集团 不应该出现 的错误 。第四,派去医院 的眼睛 杀手本可以轻而易举的杀死男主,无论使用 他随身携带的毒针,还是暴力 手段 ,而他并没有,他用了一种慢性且有危险的手法 ,这是为什么,难道要不让别人怀疑 ,并不是,因为医院里 已经有了两具尸体 。第五,男主之前只在电话 中与植物 学家 有联系 ,而另一位替补杀手却知道电话详细 内容 ,这个也可以解释 成作为 一个职业 杀手这点功课 是要做的,但是植物学家难道听不出声音 有所不同 吗?第六,也就是片子的主题 ,他们为了要杀植物学家,而想让别人误会 是杀王子 ,很明显 ,杀王子危险系数,和后期危险性要大的多,所以,完全有很多机会 杀死植物学家以及盗取资料 ,这点也不尽如人意 。第七,那个杀手头目有必要亲自来吗?难道他如此确定 杀手就把他当成了十几年的朋友 ,不会有其他的?如果这样他完全可以稳住杀手,事后再说,而且他已经训练了那么多职业杀手,高级人才 ,事实 证明 他所做的一切也不怎么 样,很轻易 就挂了。   我认为片中的亮点 就是拍摄手法,使我一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点糊涂 了,虽然很多电影中都有失忆的桥段,但是本片明显运用 了更新 颖的拍摄手法。我很喜欢 这种比较 有意外的剧情。   《不明身份》观后感(六):剧情硬伤能不能给我给解释   剧情太不合理 会看不下去,能不能编的合理一点   1.男猪脚到底是不是植物学家,如果不是,电脑 密码 搞那么多植物名字 干啥,还有他dad给他的植物学小本子 。   2.两人到底是不是夫妻 ,如果是,为什么还要找备胎 ,意义 是啥,如果不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激情 戏和手表 还有在一起看画展 。以及在飞机上和出租车 上的亲密 举动 。最后首领 大个子 也说利兹不是你妻子,你们是职业搭档 。搭档可以随便睡?洗澡吻屁股 ?   3.职业杀手会丢证件 这么低级 的错误?   4.如果没出车祸,那么备胎啥时候出场?如果一早就预计好了备胎出场,那就是车祸是故意的?不像啊,黑的女司机 和男猪脚一条心啊。   5.出了车祸为什么要杀死男猪脚?派这么多轮杀手过来?如果男猪脚在这个计划 里很重要,那应该接回去养伤备胎上啊,直接干掉的话老婆 知不知道这个计划?老婆允许干掉吗?   ------未完   《不明身份》观后感(七):把人人 的日志 转发一下——电影《不明身份》(Unknow)随笔   电影《不明身份》(Unknow)随笔   2011-06-17 09:37 (分类 :大学 )   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迪迪尔·范·考韦拉尔特的小说 《离开 我的头脑 》(Out of My Head)。考韦拉尔特被誉为是法国最有天赋 的小说家 ,曾经 获得过古腾堡图书 奖和龚古尔奖。   一、印象深刻之片段   东德秘密 警察 尤根、欧洲暗杀组织 十五处的出现是这个影片剧情精彩 的爆发 点。一个曾经被“组织”毒害却未死的老间谍 尤根,带着对于主角 “马丁哈里斯”博士所述故事的好奇 以及职业的敏感 与嗅觉 ,再次接触 到了曾经的“老朋友 ”(我认为他们是相识的,或者同在一个组织效力 过)科尔博士。而在得知科尔博士的身份后,尤根,the elite--"the best of us" 选择了使用氰化物自杀。   二、思维 火花 的迸发点   这里不禁让我结合 现实 思考起“阴谋论”、“唯心论”、“个人英雄主义 ”。假如一个国家 ,确切 地说,一个政权 组织,能够在精密的策划下实行如此的阴谋,那么历史 究竟是如何?这里就涉及到了“历史唯物观”和“历史唯心观”。也凸显了国外,泛指美国、欧洲资本主义 国家与我们中国 的意识形态 的差异 的问题。(对此我感到兴奋,因为正是多看了老外 的电影才对比 出了差异)。为什么呢?国外的电影,线索 多为某些组织为了“利益 ”:金钱 ,政治资本 ,而去进行一系列 的“唯心”、“个人英雄 主义 ”活动 。他们认为只要计划够周密,少数人可以谱写历史。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让我相当佩服。漏洞 肯定会有,但是相比其它的我看过的电影,这部的剧情感 觉更能让人信服。   三、深度 思考   (一)现实社会 的政府 、利益集团组织是不是也会采取如影片中的复杂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呢?这不禁让我打了一个寒战。而从心底 里,我认为此 种做法 是不牢靠的。毕竟世界的大趋势 (是否有人质 疑这个趋势?)是“博爱 、人性 化、人道 主义”的。   (二)同时 ,我认为一个智慧 的组织应该懂得要把事情往“简单”(诚信 原则 ,开诚布公 原则)里去做,聪明 的组织则把事情往“复杂”里做(比如搞阴谋)。——我想我的这个观点 ,会受到许多人的反驳。但是,我们谁都不能走极端 。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在发展 和变化 ,假设 一个天平 的两端分别放着“简单”、“阴谋”,那我认为这个天平不可能 永远 只向一方倾斜。所以,here comes a choice。面对不同问题时,你是选择简单地做,还是阴谋地做?在历史的长河 里,谁都不可能一干二净 绝对 纯洁 。关键 是你所做之事能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 。人间 正道 是沧桑 。在历史中,对和错,或者说是真理 ,往往是相当难得的。你怎么知道挂在教学楼 墙上的人就一定名留千古 ?你怎么知道是否还有许多无名的英雄?我想,就是在这些发展和变化,对、错的取舍中,产生 了政治。   (三)又扯远了。ultimately,还是活到老 学到老 ,要认真 地努力地。这句话绝对是真理,是终极 快乐 的源泉 。希望明天的英语六级考试 顺利。怎么说我也把真题做了两遍,还破天荒地 背了英语范文。再不过,自宫当太监 !!   《不明身份》观后感(八):语录   非法移民 正在破坏 德国社会。   一个人由昏迷中醒来,可能会把想象 中的事情当作现实。   我们德国人 擅长遗忘 ,忘了我们曾是纳粹 。而现在,也忘了40多年来曾是社会主义 国家。   男人 总是自以为是 。   多问一些问题,说谎的人最终会改变 说法 。但说实话 的人却不会改变,不管他说的多么不可信 。   人啊,总是心软 的。   伏尔加河GAZ-24,慢得像驴车,还难闻 得很。消失得和柏林墙一样 快。   这世上没有多少让我这样的老间谍感兴趣 的事了。   俄国的劣质香烟 ,比斯大林 害死的俄国人还多。   你是一个训练有素 的刺客 ,是我最得力 的手下 ,但现在你将成为一个无名死尸。   《不明身份》观后感(九):导演兄你到底是多有想法 啊   虎头蛇尾 的一部电影,开片埋的伏笔 很多,线索头绪 很乱。我就说,如果这样的线索和头绪,拍好了,是一部很不错的悬疑,拍不好,就是乱七八糟 漏洞百出 。很不幸 ,此部电影是后者。   不喜欢 男主角的人设 和风格 ,哥们 ,像您的高龄 ,昏迷醒来后除了老婆能不能有点专业 的?你好 歹也是号称的植物学家吧,不要搞得像个青春 期萌动 的痴傻少年 行不行 ?   女主 演神色 间看着有点像Natali Portman,可惜 的是接了个烂片。   此片最大的败笔在于,据我猜测 ,导演他拍着拍着,突然想改剧情了,于是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拼接是那么的勉强,逻辑 不通 。开篇 霸气 的种种伏笔,成了证明男主是个弱智的种种证据 。如若这样,老婆=唯一记忆,对于智商 如此的一个男人 倒是说得过去了。   电影也好,小说也好,不是说不能中途改写,麻烦您改写也改出点水平行不行?男主失忆了,观众没有,那些伏笔什么的难道都是逗我们玩的?   总结,此片不至于烂到看不下去,只是看到一个做工不精细,思想不坚定的导演,有种按耐不住的抽打冲动。   《不明身份》观后感(十):又见扯片   剧情太扯了,身经百战的职业杀手的箱子给弄丢了,像石头里那个广东人一样骂了句“顶你个肺”就奔向机场了。路上神出鬼没的继续小概率事件,汽车开到河里去了。上来之后继续小概率不记得事情不要紧,只记得自己的虚拟身份。然后就找啊找借着异国他乡的噱头无法证明身份,然后又奇怪的找到了啥秘密侦探以前还是做特工的,最后终于查到是个杀手还要杀王子。最搞笑的在后面,之前自己放的炸弹,就因为失忆了一下就良心大发现,非要拼死救王子不可,杀掉以前共渡的上司和同僚,来了个莫名其妙的营救,想为他牵强找个借口说是为人 类做贡献发现并不成立,只是一个专利转让的问题,无论如何神奇大玉米都会被使用的,啧啧,又见扯片。 本文作者的文集 给他/她留言 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