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诗化的表现-散文诗的特点?
2020
11-21

散文诗化的表现-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的特点?

郭风先生的观点: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

可是既然是“诗”,散文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散文诗的特征他认为,像茅盾生前表述的是“散文形的诗”。

散文诗有自己独特的气质,那就是把诗和散文二者的“最佳美学特点”溶化成为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点。

这个美学特点是通过意绪、情感、境界来体现,以揭示最深刻的思想和时代感,这便是所谓诗意和诗意的美;散文诗的这个美学特点还表现在它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舒展自如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地发挥人类语言表情达意的音乐感、节奏感,这便是所谓的散文美。

所以总的说来,他认为,散文诗的特征以及它之得以存在,在于它集中了并溶化了诗和散文的美学特征,而又独立于诗、独立于散文之外。

要言之,它已成为诗和散文这两个文学的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以外的第三种文学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说说艾青诗歌散文化的特点?

你好,我是【liksy11346】,很高兴为你解答。 艾青是我国当代诗歌自由体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个性独特,在诗歌的创作和理论的探讨上,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诗歌的散文美,对当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被誉为“时代杰出的号手”、“吹芦笛的诗人”。  艾青说:“我只是设法把我感受得最深的,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他将自己的诗歌特点总结为8个字:“朴素,单纯,集中,明快在语言的风格上,力求简洁、通俗,不用复杂的句子,少用判断词、连接词和结构助词,注重诗句与诗行的统一,节奏单纯明快,呈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朴素美。他的诗作,将抒情和哲理融合为一体,将强烈的感受、深刻的思考,凝聚在单纯明快的诗句里,将精巧的构思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表达出来。艾青认为,由于这种参差中显得和谐,运动里取得均衡,变化中获得统一的自由体,扬弃了格律的羁绊,无须矫揉造作、呕心剔肺地写,比格律诗体更美。艾青主张诗歌的散文美,是“主张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予诗以新的生机”,强调诗的自由奔放,是诗的构思、诗的形象与散文的章法、句法的巧妙结合,主张诗要易懂。艾青诗歌的散文美主张,不是诗的散文化。对此,艾青是坚决反对的。艾青认为,那种虽然也披着诗歌外衣的散文,排除了形象思维,徒有诗的外形,而无诗的意境、诗的形象、诗的语言,他将其称为“丑陋的散文”。  艾青不仅是诗歌散文美的倡导者,而且是诗歌散文美的实践者。他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都是这一诗歌美学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的存在和崛起,引起了诗坛甚至文艺界的强烈关注,如何评价“朦胧诗”产生了论争,在许多人都保持观望、沉默的时候,“朦胧诗”的作者欲争取艾青的同情与支持,但是艾青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不但没有予以支持,而且毫不含糊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称“朦胧诗”这一说法不科学,反对把朦胧诗说成诗的发展方向,反对把诗写得故作艰深。这就深刻地说明艾青诗歌散文美的艺术主张是几十年一贯的。  艾青诗歌散文美的主张里,还含有绘画美的成份,他曾说:“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有如画家一样渗合自己情感的构图。”这跟艾青早年学画,多年对绘画颇有研究有关。有的评论家认为,艾青的诗作既有诗的激情,又有画的意境,评论艾青三十年代的诗具有油画的质感,四、五十年代的诗具有国画的韵味。  艾青一生著述等身,著有诗集《大堰河》、《欢呼集》、《皇后的红星》、《黑鳗》、《海岸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等,诗论集《诗论》、《艾青谈诗》以及译诗集凡尔哈仑的《原野与城市》等。有人粗略统计,艾青一生著有长诗二十多部,短诗上千首。艾青一生致力创作的这些诗歌,都实践着他的诗歌散文美主张。  1938年2月,战火逼近了黄河,在古老的潼关,艾青写下了著名长诗《北方》:  “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这首诗一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强烈而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著名诗人牛汉曾经说过,他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和启迪而开始认真学习写诗,并且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诗。牛汉评价这首诗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朴素,情感毫无遮蔽。从这首诗可以有力的佐证艾青诗歌散文美的主张。  这首诗1938年4月最早发表在《七月》杂志的卷首,最早由《广西日报》印刷厂在1939年印行,它一发表,即受到“这难道是诗的语言”的诘问。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毫不奇怪。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从“五四”时期初创的幼稚与浅薄,演进到对古典诗词和西洋格律诗的模拟,对欧美现代诗诸流派的模仿,风格逐渐固定。在这个时候,艾青以自由的、朴素的语言创作《北方》,无异于当时诗坛的一道亮丽风景。牛汉说,一首诗用这种亲切和自然的方式来写,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的第一次。  这首诗有102行,“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一开始,如此亲切的口语,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它排斥了矫饰的华丽,弃绝了空洞的说教,语言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和流动感。“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顷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一口气读下来,节奏沉缓有力,感受到起伏的情感律动,使人震撼。“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纯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没有空洞的叫喊,没有无病的呻吟,没有理念的抽象,字里行间使人感受到了民族的深远苦难与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灵魂的惊醒和沉重感,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操。  从这首诗,使人看到,艾青诗歌的散文美,他所主张的诗的自由奔放,也是有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它的自由并非散漫,它必须有真情,必须有情韵,必须有意境,并且几者之间浑然一体,才能构制出诗歌的大境界。  1954年7月,艾青受智利众议院议长和著名诗人聂鲁达的邀请,对南美进行了访问,其间他在里约热内卢写了《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一个是那样黑/黑得像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自得像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又唱欢乐的歌。”一个黑人姑娘抱着她的小主人,她在唱催眠曲让哭着的小主人入睡,她并不快乐,但她却要给别人唱欢乐的歌。这是艾青在里约热内卢黑人区所目睹的贫困情况的其中一幕。事件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挚的。这首诗,色彩对比鲜明,黑与白的对比,两种阶层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朴实的描写,没有任何雕饰,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时,这首诗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所主张的绘画美。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