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结尾的表达效果ppt-如何制造结尾“余韵”,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2020
11-20

散文结尾的表达效果ppt-如何制造结尾“余韵”,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如何制造结尾“余韵”,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写好文章结尾是中学生作文常见难点之一。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其意义非同一般。清人李渔曾提出,文章的优劣全看煞尾。此话虽然有点偏激,但细细想来,却也自有其道理。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尾粗制滥造,那么即便前面的内容写得再精彩,也难免会被讥为“虎头蛇尾”,留给人无限遗憾。古人说:“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由此可见,文章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一、 以景作结 对于记叙文和抒情散文,要想让文章的结尾富有余韵,可采用以景作结的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景物在表情达意上的间接性、联想性以及暗示性,从而使文章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宋代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提到:“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尾最好。”例如,2008年上海市的一篇题为《他们》的高考优秀作文,作者在文中叙写一群城市拾荒者,热情赞美他们虽职业卑微却不自卑、生活辛苦却不后退,有自尊有骨气有爱心,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的人格魅力。文章最后,作者以景作结: 夕阳下,他们的身影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袋子里的易拉罐碰撞出好听的旋律。他们的身影被余晖拉得很长很长,很直很直…… 这个结尾通过营造一个优美的场景来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画面感很强,制造出了悠远的意境,使拾荒者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含蓄委婉地呈现了作者对拾荒者的敬意,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二、 以设问作结 对于议论文来说,采用并列的设问句形式来结尾,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便于提炼并升华观点,更重要的是,设问句的句式还能让读者浮想联翩,引起读者悠长的思索,使读者掩卷之后思绪仍藕断丝连。例如:2008年福建省一篇题为《缤纷成就和谐》的高考优秀作文,作者通过对试题材料的开掘、拓展,充分论述了“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之后,将结尾设计成了两组设问句: ――缤纷的色彩, ――为何?――缤纷成就和谐! 这个结尾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加充分,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得更加鲜明。此外,如能把文章的结尾恰当地设计成疑问、反问的句式,同样可能产生余音绕耳,言尽意留,耐人咀嚼的效果。三、 引用作结 引用歌词也是一种富有技巧性且高效的结尾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其精辟性、得体性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以此类推,引用诗词、警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文采,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令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2008年广东省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文章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和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充分论证了“不要轻易说‘不’”的论点之后,引用了一首歌中的歌词作为文章结尾: 歌词在恰当地表达了文章的论点之余,也把我们带进了它所描绘的境界之中,让我们读罢联想丰富,遐思连连,同样达到了富有余韵的效果。需要指出,引用这种结尾方式,可用于各类文体,能够凝练、精辟地回应文章中心,升华文章立意。但要注意引得得体、恰当,切忌盲目地为了引用而应用。此外,引用的篇幅也要严格控制,能产生效果,说明问题即可,切勿过长。四、以出人意料的的情节作结。对于小小说这种文体,可设置出人意料的情节作结尾,从而制造文章余韵,引发读者思考。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提到“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例如,有篇题为《征婚》的小小说,写主人公赵局长中年丧妻,几次在报上登征婚启事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但都杳无音讯。最后一次启事见报后,应征信似雪片般飞来,应征者皆为年轻貌美之女性,并多附彩照,均做含情脉脉状。赵局长心中大悦,逐一审视应征者,以便择优“录取”。这时,小小说来了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又数日,报社寄一便函。赵深感纳闷,启封视之,文如下:赵先生,因校对差错,日前刊登您之征婚启事,年龄53岁误为83岁,特此致歉。本报近期予以更正。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它一方面很好地解开了前面的种种包袱、悬念,同时还让人哑然失笑之余情不自禁掩卷沉思,思索赵局长为何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续弦,而年轻貌美之女性为何因赵局长83岁高龄反而踊跃应征、趋之若骛。个中韵味耐人琢磨,引人深思,这样的结尾同样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当然,除了以上提及的几种方式外,其实还有不少结尾法可以取得富有回味的效果,只是上述几种比较贴近中学生,适合我们借鉴,有助于大家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结尾能力。希望大家能以此为鉴,打开自己的思路,而非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