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尚书是什么散文-《尚书》是一本什么书?
2020
11-15

尚书是什么散文-《尚书》是一本什么书?

《尚书》是一本什么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文字雅致,用词简约,现在看来有些艰深。“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公开的皇室卷宗”。《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尚书》里讲了哪些内容?为什么感觉现在不怎么教了?

首先,《尚书》是比较久远以前的书,当代人不熟悉了,而且,读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懂。所以,阅读《尚书》的人也比较少,但《尚书》并非没有教,在大学的历史课程方面,在政治史课程方面,以及古代汉语方面,还是会将《尚书》的内容教给学生的。

其次,《尚书》就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早期各王朝统治阶层的谈话、指令,以及施政理念和施政行动。应该说,它是中国早期留下的最重要的历史典籍。据传说,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尚书》共有上千篇的古文献。不过,孔子整理它时挑选了一百篇,时间是从尧舜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这就成了百篇《尚书》。孔子编成《尚书》之后,是以之作为教本来教育学生的。

与孔子编的不一样,古本《书》所记内容乃从“五帝”至西周时期,比如,有《商书》中的《汤誓》《盘庚》。《汤誓》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征讨夏桀之前发布的讨伐檄文;《盘庚》关于商王盘庚在迁都殷前后对王公、大臣和民众谈话的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成汤、盘庚的战争宣言和施政策略如此之早的政治文献保存下来了,这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理论起源很早。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而是文化思想理论发展得很早的国家。

再次,《书》被称为《尚书》是从汉代开始的,有三种可能的原因:一是《书》所记载的是上古时期的政治历史内容,所以加上“尚”;二是因为《书》作为远古时期的重要文献,为人们所尊崇,所以才加上“尚”;三是因为《书》是主要记载着古代君王的言论和施政策略,所以才加上“尚”。

还有,秦朝焚书时,学者叫伏生冒险将《书》藏在墙壁里,他至汉代才将其取出,他找到的《书》仅有二十九篇,并在齐鲁之间传播《书》,汉文帝时,晁错去找伏生,询问关于《书》的学问,伏生已经九十多岁,讲《书》讲得别人 不易懂,由他的女儿羲娥转述,晁错只得二十八篇《书》的原文,文帝对《书》,汉代称《书》为《尚书》。

伏生讲《书》

另外,《书》有今、古文之分。因为晁错得到的《书》是用西汉时的隶书抄写的,对于西汉学者来说,是“今”时抄写的,因而后来就称其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晚期,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在拆了孔子家族的宅院时,在墙壁里另一部分《书》,而此《书》是用秦之前的古文字书写的,与西汉时用隶书抄写的不一样,在汉代很难读通其中文字,因而被称为《古文尚书》。

因而,从汉武帝晚期开始,一直至东汉时期,便发生了关于《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长期论争,即《尚书》的“今古文之争”。

需要了解的是:《尚书》是早期高层统治者的言行和治政理念由史官所作记录下来的,孔子虽然对这部文献整理修改过,但该书并非儒家一家的文献。不过,由于历代王朝统治者从官方给予肯定和支持,《尚书》似乎成了儒家关于仁政德治的权威著作,这使得《尚书》对于中国自汉武帝之后的王朝政治史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

最后,从《尚书》所记载历史时期的内容来看,它涉及虞、夏、商、周四个朝代。而编者将所历史文献以朝代来命名,涉及虞这一朝代的,称为“虞书”;涉及夏朝的称为“夏书”;涉及商朝的称为“商书”;涉及周朝的称为“周书”。“虞书”有五篇,“夏书”有四篇,“商书”有十七篇,而“周书”有三十二篇。

建议有兴趣《尚书》的年轻读者,留意《尚书》中所阐述的治国策略。比如关于“洪范九畴”的论述。这说的其实是治国的九项大法,“洪”指的是“大”,而“范”指的是“法”,“九畴”就是九项,联起来理解,是九项治国大法。箕子告诉武王,尧舜时期,洪水滔天,鲧被君王派去负责治水,但是,鲧却循天道,不遵天规,不按照水的规律去治理,对水道胡乱堵塞,因而违背了天意,引起上天的震怒,因而,上天不赐予治理的九项大法,而到了禹负责治水时,受洛书启示,循天道,遵天规,得治水大法,所以治水成功了,此后,禹便将九项大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法则。

这些大法如顺用“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义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飨用五福,威用六极”等,这些大法看起来很深奥、很神秘,其实,她们都是关于君王治理天下必须遵循的法则和需要注意的言行,这是较早的关于治政谋略的较为详细的阐述,当时的政治家们很重视将治国理政、驾臣安民与天道联系起来考虑,这或许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

若真对《尚书》有兴趣,其实,不一定有教才能学,自己也可以借助资料,借助别人的翻译,借助线上的或纸质的工具书来阅读,当你读进去了,深奥也就变成了一种魅力,吸引你去探索、研究,那时,阅读便是乐在其中。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