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散文-怎么评价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2020
11-15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散文-怎么评价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谈谈你对张爱玲《爱》这部散文诗的理解。600字?

 仅仅用了三百四十余字,张爱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春天的晚上,盛开的桃树,月白的衫子,羞涩的姑娘,种种意象表明这是一个世俗但是不庸俗的爱情故事。美丽的邂逅,相知的问候,站立,注视……但,“就这样就完了”。美好的初恋戛然而止。又是区区几十字,女人一生的悲苦被作者一笔带过。岁月老去,风华不再,衰老的女人却还记得那晚的一切。几十年的风霜都可以轻轻地抹去,唯独那短暂的相遇倒成了永恒。有人看来,这活脱脱一处爱情悲剧,我却不这么认为。这篇散文贯穿了张爱玲一生的生命体悟――无常。无常,常使人有无力之感,徒增悲伤,但正是无常造就了这种缘分和独特感受。爱发生的无常。文章没有交代男人和女人的前事,相遇没有前奏,亦没有尾声。“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间”,恰巧遇上,不早不晚。这种情感的萌发源于人最天然的本性,不受外在污染和控制,正因为它的不可控制,这份初恋的情感不含杂质,最是纯粹,世间难求。爱延续的无常。男人和女人仅有一面之缘,没有通常文学作品中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双方都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和勇气,无所谓遗憾和痛苦,只在心底留下了爱的感受,有句诗很著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两人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正因了这句话,古今无数文学作品中无法比翼双飞的爱情悲剧赚足了人们的叹息和眼泪,这其实是人对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罢了。所以,人们总在祈求美的事物天长地久,但现实告诉我们,天长地久只会让情在爱不在,很多时候还会情、爱两空。爱的真谛不应是占有,它只是一刹那的感受,一辈子的回味。只要曾经拥有,又何必在乎天长地久?没有拿起,无所谓放下,男人和女人正是因了这些无常的命运,无常的磨难,使爱得到了永恒的延续。张爱玲是个始终活在现在的人,没有瞻前,也不会顾后,所以她说“出名要趁早”,就是因为一切都难以预料,人无法把握未来,只有做好现在。爱情的悲剧往往是人的欲望造成的,得到了爱情的滋润就奢望一辈子将其占有,做精神到肉体的胜利者。钱钟书先生早就有言:“婚姻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爱情的未来不必是结合,只要心存感念,爱就能够长久。相反若是一味强求,爱情的感觉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再,这难道不更加悲哀吗?散文《爱》是初恋的浪漫速写,张爱玲用最简练的笔法描绘了一种超越了世俗的爱情观。因为无常感贯穿人生命的始终,爱情既然“在劫难逃”,索性享受爱情。女孩生命的历程也许不是出喜剧,但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爱的滋润,她的生命就比平常人精彩许多倍。《爱》不是悲剧,相反,它是人性光辉散发到极致的结果,爱在《爱》中达到了永恒。

女性同胞是如何看待张爱玲的文学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都是以落末家庭男女感情或家庭伦理为题材,主人公爱与恨是她小说中永恒的话题,她作品的人物不是压抑就是孤冷以悲剧为结尾,常常营造苍凉的人物心境。可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得出她对这个社会一直抱有荒凉的态度,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养成孤立的性格。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穿着华丽的旗袍,却透着冷淡的,孤独的状态,处于绝望悲伤的环境。

我个人觉得张爱玲的作品是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她的文字传神精准,优美绝伦,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刻画性格非常的细腻,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

她的独特文字风格以及语言风格都值得后人学习,小说结构设计十分新颖独特,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典。





怎么评价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张爱玲挚爱红楼,她到美国以后,陆续写下针对《红楼梦》的考据文字集锦,这是《红楼梦魇》的由来。

张爱玲是个讲究的女性,针对自己的著作名称,也是如此。她的书名很让人注目,比如“流言”、“小团圆”、“余韵”等,自有她的说法。

而以“梦魇”来标题,很显然张爱玲是想表达自己对曹公著作的痴迷,已达到疯狂状态,这“梦魇”一词,感情丰富又激烈。  

 

这本书分为自序、《红楼梦》未完、插曲之一、初详、二详、三详、四详、五详等八个部分。

《红楼梦魇》系列文章,不属于小说,如果归为散文类,又是其中的例外。因为它通篇给人的感觉很像读书笔记,但又不讲结构章法,似乎是作者一边写一边揣摩,她就是要做一个记录,作为日后写文章的材料积累。  

首先,张爱玲研究《红楼梦》的切入点,是不同版本的红楼梦,是谁先谁后?先后造成的版本差异是为何出现的?尤其是小说结局部分,不同的结局标志着什么?是曹雪芹自身心态的变化,还是不同续书者的人生际遇的变化?

许多人是看了《红楼梦魇》后,才知道原来《红楼梦》的续书不止一种,续书人也不止一个,而且曹公自己所写的结局,也不止一版。

比如,史湘云的戏份,在有的版本里被增加。张爱玲就分析,是因为读者喜闻乐见这种有女侠味道的、中性的角色。 

其次,张爱玲研究红楼,还很注意剖析红楼的原型角色,后来做过多大程度的修改,以及修改原因。比如,有的人物写着写着就灵动了,这种灵动,是随情节而自然产生的复活,它产生于作者笔下,又不受作者原有的设定。

张爱玲是小说高手,所以她以作家的眼光,很能理解作者在漫长创作过程中,会有处理人物的思路变化。在分析时,她会针对某一个人物,有长达多次的修改分析,极尽详细。

张爱玲博览群书,她对古典文学的创作思路和习惯,都很熟悉,也有知识涵养的深度和宽度,上至朝堂政见,下至贩夫走卒,她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所以,张爱玲分析红楼非常得心应手,如果你是熟知《红楼梦》的读者,那么,阅读《红楼梦魇》,会让你无比折服,读下来,也会一路神清气爽!

张爱玲的《爱》究竟是散文还是小说?如何评价这个作品?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这是张爱玲《爱》里的文字,这篇短文只有三百余字,却道出了感情的偶然和遗憾

《爱》讲的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两个人,瞬间相遇,擦身而过后,从此再无交集。

只是这个瞬间,却成了深藏在心中的回味和怀念。

千万人之中的偶然相遇,千万年之中的巧遇,偶然的相逢,这宿命的温情定格于瞬间。

这个故事是“真的。”

这个故事“就这样就完了。”

没有希望,没有余地,只有无尽的遗憾和深深的无奈。

我觉得《爱》是一篇短巧的散文,用三百余字,诉说了相遇的美好。

也许爱情最美好的时刻,是如清风般的暧昧时。

那种回味,会伴随一生。每次回想起来,会有些许遗憾。

也许有时爱情一旦得到后,之后的日子并没有这般美好。

会有许多日常的牵绊,抹平了爱情当初的甜蜜。

有时一瞬的爱情,反而变成了永恒。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