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特点和成就地位有哪些?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书,既是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也是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书中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史实,塑造了众多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将古代散文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鲁迅曾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20岁周游各地,阅尽名山大川,不但得以考察历史发展的遗闻旧事,搜集了大量素材,而且使他养成了深沉雄阔、豪放浪漫的性格特征,所以他的文章跌宕而有奇气,雄深雅健,振耀古今。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彪炳千秋的史书,不仅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辉煌灿烂的艺术价值。班彪曾赞扬<史记>: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司马迁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文质相称。文,指绚烂、华彩的风格,质是指典重、朴实的风格。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文与质这两种风格的有机协调和结合,华朴融合,如萧统所说的'丽而不浮,典而不野'。
<史记>写人物的特点有:
1.以独创的“互见法”记写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这是《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但《史记》令人赞叹的是:在非“互见”的情况下,即在同一篇传记里,也做到了这种对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如《项羽本纪》。记中写项羽,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如揭竿而起,率领天下英雄兴兵灭秦;又有儿女情长,如与虞姬悲歌死别;既义重如山,如与部下同甘共苦,财物分享;又吝啬小气,如刻好的官印却迟迟不发给得到分封的功臣;有时果敢决断,如杀宋义而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如鸿门宴上不忍杀掉刘邦。总之,经过司马迁精心选材,通过多种材料详略互异的穿插描述,在一篇传记里就使项羽这个人物丰满生动,个性鲜明。
2.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重要人物之间的对比,对比之下,相互映衬。也有一般人物和重要人物之间形成的烘托性的对比,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例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意愿相同的话,只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两个人先后都入驻秦都咸阳,刘邦听从张良、樊哙的谋议,不入秦宫室,封存其资财府库,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约束兵士,秋毫无犯。项羽则屠杀烧掠,得其财宝、美女而东归。有人劝说项羽称霸关中,项羽不听,却因人家嘲笑他“沐猴而冠”而杀之。这样,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刻画而出。
3.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加以塑造。
这是司马迁写人艺术的又一重要方法。《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字。
4.善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深入刻画人物性格。
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好的细节描写,对传达人物性格的某些本质特征,能够起到点睛传神的作用。如《酷吏列传》写张汤讯鼠的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具备残忍的特性。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这个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熏陶出一种残忍的特性。
5.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陈涉世家》),质朴无忌,传达出乡民初见王宫的艳羡和惊讶;“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张丞相列传》),写周昌口吃,急怒交加的神情,表现他刚直的性格。
司马迁的<史记>,虽然文质相称,但由于它熔铸着炽热的爱和恨,不那么温柔敦厚,便受到不少人的攻击。汉章帝咒骂作者'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王允斥责<史记>为'谤书',魏明帝也声称此书'令人切齿'。
我是东庭雨竹,欢迎互相关注,共求进步???????????????
《史记》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了很中肯的评价。
这句话出自《汉文学史纲要・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这段文字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层意思,《史记》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历史成就,甚至说高于历史成就!
它的文学成就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主张“实录”――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摒除了《春秋》中“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微言曲笔,而是据事直书。写汉初的几位帝王,汉高祖的流氓相,景帝的刻薄,甚至“当今圣上”汉武帝的“内多欲而外施仁义”,都能做到如实揭露。
这点也影响到了后世文学,即便是具有虚构性的小说题材也追求史传之真。
第二,为传记文学提供了典范。
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写了各式人物,既有帝王将相,又有农民起义者,既有政治家、军事家,又有游侠、倡优。
司马迁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把不同人物合为一传,达到参陈互现的效果。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人的面貌,性情迥异,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集中刻画出文臣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武将廉颇的骁勇和知错就改。
第三,字字珠玑。
在《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段文字把项羽垓下之围的困境写得声情并茂,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展现出儿女情长的一面,让人可怜,可叹!从而使项羽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总之,《史记》既有史学的可信性,又有文学的可读性。
《汉书》的艺术成就有哪些,与《史记》相比优劣如何?
《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
《汉书 》的艺术成:
笔法精密,行文简炼,详实严密,在平铺直叙中寄寓褒贬吉凶,准确地掌握分才;结构方面,清楚地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特别强调有起始性质的事件;善于剪裁,对一些材料特殊安排,这种位置一以贯之一;作者收录了大量的辞赋散文,增强了文学性。总的来说,<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固定的叙事规则,谨严有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无论是题材,还是写作手法,史传文学都是后世小说,散文的重要源头。
《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此是 《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 《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 ,《汉书》实质是奉旨修撰的官书。“迁、固两体之区别,在历史观念上尤有绝大之意义焉,《史记》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中枢,故不失为国民的历史;《班书》以下,则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自是历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但是《汉书》的语言风格与《史记》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它详赡严密,工整凝炼,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视藻饰,崇尚典雅。范晔说:“迁文直而事露,固文赡而详。”(《后汉书・班固传》)指出了《史》、《汉》的不同风格。这也代表了汉代散文由散趋骈、由俗趋雅的大趋势,值得注意。喜欢骈俪典雅的文章风格的人,对《汉书》的评价甚至在《史记》之上。
我是东庭雨竹,欢迎互相关注,共求进步???????????????
《史记》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当然很重要,西方文学理论里有所谓fiction和nonfiction的区别,如果说楚辞是中国fiction的源头的话,那史记就是中国nonfiction文学的源头,同时它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始祖。更牛掰的是它为中国此后的文学书写提供了大量的母题,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从中汲取灵感,举例来说电影《赵氏孤儿》,《孔子》,《影》等等。而旦更不要说它开创中国历史记载的新传统,即从编年转为纪传体,使得中国历史的记录自此变得有声有色,。历史和文艺交融,历史为后代的文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从而才能使我们这个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调性。这都拜史记所赐,尽管司马迁在写作之初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它却无意识地成为开创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60660.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