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前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以《十五夜望月》诗中的景物为想想背景写一篇不少于250字的短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用第一人称改写《十五夜望月》成现代文一百字以上?
回家的路上,匆匆的身影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路旁水塘里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抬头望去,藏青色的夜晚上镶嵌着一轮明镜似的满月.“哦!原来已是中秋了!”
静谧的庭院中,如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倾泻下来,地面上好象洒了一层霜雪,屋旁树阴里聒噪的鸦鹊也逐渐静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
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朦朦胧胧,有着暗香浮动.今夜,难道只有我独自凝神遐想吗?不,不!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或尽情享受团圆的天伦之乐,或神驰意往呢?望着明月,一颗泪珠划过脸旁,思念又开始在心田滋生暗长.
一阵风刮过,朵朵淡白泛红的桂花向远方飞去.“啊!那正是家的方向.”我不禁由衷感叹到.合上眼,将对家的思念倾诉给它们,只愿那丝丝细语,能穿透所有的阻挡,随着微风和花香,偷偷地钻入家人的梦乡.告诉他们“我真的好想你!……”
今晚,任月光如眸,照我无眠.
十五夜望月散文急需谢?
又是十五,月圆之夜。躺在床上,隔着窗子,看到皎洁的月光泻在脸上,身上和屋子的部分角落,我对它充满感激。像母亲亲吻着我,我心中荡起层层涟漪。虽然身在异地,但同样感受到曾有过的家的温暖。有人说:月是凉的。但是,我却想它是暖的,看到它想起我家的暖炉,圆圆的,凉凉的,暖暖的。又有人说,月是孤独的。但是,它身边不是还有繁星的陪伴吗?月不孤独,因为还有我。她用她温暖的双手抚摸着我,我用我虔诚的目光仰视着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60514.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