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非虚构性散文-如何写好一篇非虚构类文章?
2020
11-14

非虚构性散文-如何写好一篇非虚构类文章?

国内外有哪些好的非虚构作品推荐?

1.《万历十五年》

首当其冲地推荐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因为这本书写作需要太多的功夫和积累了,它解读历史差不多每句话都有根据,完全没有想当然。看了这本书,你会了解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正当权的皇帝,也有万般无奈。它让历史丰满起来,历史人物不再只是脸谱化简单化,使人们了解到,每个历史事件的演进,并非只是一人所左右,而是各种力量博弈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可谓开创了一代历史写作风潮,在历史的长河中切开一个横断面,然后细写那一年的人和事的前因与后果,国内许多写历史的作者从《万历十五年》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不过,他们大都抛弃了黄仁宇的严谨精神。

2.《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是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很薄的一本书,六万多字而已,但是谈的问题不少,分为十三章,包括“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等。在撰写《历史的教训》之前,杜兰特夫妇花了50年的时间写作《世界文明史》,作者因此而荣获1968年的“普利策奖”和1977年的“自由勋章奖”。《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是杜兰特夫妇的收官之作。《历史的教训》不乏睿智和哲思,但是抱着谦逊的态度的作者更喜欢探询,少有十分明确的论断。杜兰特在《东方的遗产》中曾言:“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该书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人的本性的悲观情绪。“从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有的技术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旧目标――取得财货,追求异性(或者同性),在竞争中取胜,发动战争。”

3. 《为你,耶路撒冷》

《为你,耶路撒冷》是讲述以色列建国始末的一部纪实文学,书里详实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与博弈。本书以《清明上河图》般细密的描摹,惊人地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了最真实生动的细节,写出了曾经在一片土地上生活但不属于同一民族的人的悲欢离合。以色列建国之历史虽已过去,但是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民族争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以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我想阅读思考这部书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历史的教训,不容忽视,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自圆其说的逻辑,甚至都可以善恶不分。正如昆德拉所言:“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4.《奇石》

《奇石》是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写的一本纪实散文集。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用数字来概括的话,《奇石》是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柴静说:“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何伟追求生活的实录,如实地写出人物的对话、动作、表情以及生活的场景,但看似平白如流水账的记录,文字中却自有目的,既真实地介绍了人物及其背景,又画龙点睛般地道出了人物的个性和思想。他的语言,他文字的节奏,繁简有度,有余韵,他说“我热爱文学名著中的语言和作家的叙事口吻”,能看出他在新闻报道中追求着文本的美感。他以西方文化的视角打量着中国文化,打量着东方文明。曾有颁奖词如此评价何伟:“在一个信息时代,做一个中国通不难。而作者要做一个诚实周密的记录者,他记述土地的忧伤和人民的努力,他一一做到了。”

5.《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

《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是一本不算有名的书,但给我很深的印象,此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看过之后让人心酸、阵痛。一位朋友向我推荐时说,他的同学挺认可这本书,都觉得写得很真实。《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是一本乡村散文选集,收录了鲁顺民、刘亮程等多位著名作家的乡村叙事散文作品。正如记者夏榆在《西海固的爱与疼痛》的结尾所言:“我看着西海固贫穷而坚忍的人群,我觉得对西海固的体察是我阅历和经验的一次延伸,是我穿越自己经验和阅历边界的一次行旅。”书中记录的一些痛苦与挣扎超乎我的常识,尽管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真实的不仅是那些记录,还有作者或被采访对象的自我拷问和深思。在《我是农民的儿子》中被采访老师说:“现在想来,为什么不可以为我自己讲课的那个教室装上几块玻璃,至少可以让我班上的学生少挨点冻。可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只想着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如何帮助学生。”

6.《大国的崩溃》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有人说这是戈尔巴乔夫一手导演的,有人说它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权力斗争的结果,有人说它是美国冷战的胜利,《大国的崩溃》试图告诉读者,这些说法都不靠谱。作者沙希利・浦洛基系哈佛大学俄罗斯及乌克兰史教授,在本书中,浦洛基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失控的军备竞赛、经济下滑、民主运动复兴,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苏联的崩溃,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浦洛基认为,帝国的根基、多民族构成以及苏联的伪同盟结构才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他把苏联解体与20世纪主要帝国的灭亡归为一类,认为帝国的法规与民主的选举制度不能共存,二者的冲突导致了世界上最后一个帝国的灭亡。

7.《没有我们的世界》

  一个厄瓜多尔的查帕拉族人对着煮熟的猴子抬起皱皮纠结的下巴说:“如果沦落到吃自己的祖先,那我们还剩些什么吗?”美国记者艾伦・韦斯曼所著的《没有我们的世界》以全新的视角探讨我们人类对这个星球的影响,引导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他想给人们敲敲警钟,人类别太过自信了,跟其他生物一样会面临灭绝。韦斯曼还科学论证了人类对地球曾经造成多大的创伤,人类的哪些破坏活动是永不磨灭的。此书具有启示录般的奇想和冷静科学的推理两大特点。不知死,焉知生。想想人类消失之后的状态,可能有助于认识生之当下。

8. 《忽必烈的挑战》

   蒙古是中国文明的破坏者吗?元代中国是悲惨的吗?元朝死于滥发纸币吗?中华政权是一贯地抱有“重陆轻海”思想吗?《忽必烈的挑战》一书质疑了各种关于蒙元的流行说法,几乎颠覆人们对蒙元的大多数认知,足见作者日本史学家杉山正明的治学勇气与魄力。本书的重点是讲述忽必烈如何建立并巩固统一政权的,尤其是对忽必烈第二次创业用墨甚多,作者将成吉思汗建国视为第一次创业,而其后展开的经济建设视为第二次创业。忽必烈要靠财富稳固统治地位,忽必烈和其策士们构建起的商业体系和海陆货物流通网络,大气磅礴,且相当超前。“忽必烈政权吸纳了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经济力和产业力的中国本土,采取了自由经济政策,奖励跨越区域与‘文明圈’框架的大型通商。无论是谁,身在何处,都可以做生意。人种或民族皆无所谓。只要支付百分之三点三的商税与关税,就可以自由通行。”

9. 《新事论》

《新事论》写于抗战时期,那时冯友兰移居西南,反省中华民族何以至于遭遇此等危险困窘,思考如何摈除民族惰性、改造社会人生、建设美好家邦。用作者的话说是“讨论当前许多实际问题”,为标明此书宗旨,又名曰《中国到自由之路》。冯友兰的中国文化素养深厚,他着眼于当下,深刻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解析经济社会。关于先进文化同化落后人群的文化,冯友兰将其打比方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关系。冯友兰重视经济基础,不空谈社会制度改革,他说:一种社会制度,是跟着一种经济制度来的;一种经济制度,是跟一种生产方法来的。不从根本上着想,不从根本上努力,而只空洞地讲“应该”,讲“奋斗”,讲“法律”,都是无补实际的。  书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种社会中的人的行为,只可以其社会的道德标准批评之。如其行为,照其社会的道德标准,是道德的,则即永远是道德的。此犹如下象棋者,其棋之高低,只可以象棋的规矩批评之,不可以围棋的规矩批评之。

10.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几百万人在那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杀人工厂。1940年9月,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间,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1943年4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经历的世人难以想象的日子。英国学术院院士诺曼・戴维斯在导言中写道:“人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欧洲的部分存有许多误解……许多西方人以为欧洲战场只有一个邪恶的政权,也就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而争取自由、法治与正义的民主国家则结成联盟对抗这个帝国,然而事实上,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军事武力,也就是斯大林的苏联,尽管与纳粹主义在各方面存有差异,却同样是集体屠杀的罪犯。”二战,绝不仅仅是希特勒一个人的错!人性之恶,其实细究起来,会让人无限神伤。

如何写好一篇非虚构类文章?

写作是表达,也是记录。

最近澎湃新闻联合今日头条、复旦大学发起“澎湃・镜相”非虚构写作大赛,鼓励写作爱好者参与。这次非虚构大赛,今日头条设置的奖金池一共30万元,其中最高奖奖金就有10万元。并且福利还不止如此,获奖的作品将在澎湃新闻及今日头条获得百万推荐,且有望被影视改编及结集出版成书,获奖者还将成为澎拜新闻湃客号签约作者,也有机会与头条号平台签约。

这次比赛,奖金丰厚,还有机会出书。对很多人来说,可谓诱惑很大了。

很多写作者想必已经开始备战,而从来没有写过的人,自己经历丰富有很多故事却不知道如何下笔。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与“虚构”相对,是一种边界宽泛的文体概念,这种文体以“忠于事实,还原真实”为准则讲述故事,故事的讲述手法可以用小说等文学手法。如今,非虚构写作经过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文学领域,其概念在实践中不断被扩大,从特稿、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星星之火,逐渐扩展为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

与虚构相对,说的直白一点,非虚构写作就是真实写作,写作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别人的人生经历、或者是社会真实发生的事情,总之非虚构内容范围还是蛮多的,但是无论些什么,必须要真实。如果不属实,就很有可能变成咪蒙公号的《寒门状元之死》那样,惨败在公众眼下。

现在非虚构写作是很流行的写作的方式,很多大号写作都以非虚构故事为主,比如公众号【人间】【真实故事在线】等,每一篇非虚构征稿稿费起点就是500,有的是100元一篇。写好非虚构故事,把写作变现,成为月入上万的写作者是完全有可能的。

了解完什么是非虚构,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写一篇非虚构作品。

第一:取材

非虚构取材,可以是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社会事件的还原,对于初次写作非虚构的写作者来说,最好的切入方式就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要顺手很多。但是简单的叙述容易陷入流水账,所以一定注意第二点。

第二:写作技巧

1、悬念式开篇

非虚构写作,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故事的叙述方式,很多时候并不局限于一种表达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除了真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好看,这样才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而要把很平常的事情写的精彩,那就最好借鉴小说的表达方式,注重全文结构。吸引读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设置悬念,由其是开头,增加读者的兴趣。然后中间和结局,要注重开头、中间、结局三者的关联性,如果有一定结局反转,那就更好了。

2、画面感

故事场景的细腻描写。其实就是要注重细节的描写,这样才能给人更加真实的感觉。通过文字把故事发生的场景尽量写出画面感。注重语言、动作等细节刻画。

3、人物刻画

刻画人物的时候,不要用干瘪的形容词,要把人物写活,就要把人物的特点具体到某一件事情中,比如写一个很泼辣,那就把这种泼辣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这样就避免把一个人物写的干巴巴的。

4、注重时空

这一点可以用新闻的写作方式,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事情。时间具体,空间具体,才具有真实感。咪蒙公号的那篇《寒门状元之死》就是被网友扒出来是虚构的,其中一点就是时间问题。

所以一篇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既要有小说的技巧,也要有新闻的技巧,甚至有时候还要有散文的情感。

如果了解了这些您还是不知道怎么下笔,那可以参考以下经典非虚构书籍,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

第三:优秀非虚构作品

1、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非虚构写作鼻祖作品。

杜鲁门?卡波特,“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1966年,《冷血》出版,仅两周即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第一位,且雄踞一年之久。卡波特在《冷血》中的写作,开创了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崭新形式。★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