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靠什么过活?
三年不窥园的意思是指专心苦学,不受外界干扰。 这是个成语故事: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谁才是汉武帝时期最有才华的文学家?
其实综合起来应该是司马迁。如果我们看看他们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你就发现司马迁,主要是历史散文;司马相如,主要是汉赋;而董仲舒,对于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文论方面,比如”诗无达诂“”天人感应“。三者的贡献都是可以彪炳千古的。但是如果我看他们兼而有之的领域:司马迁除了历史散文,还有文论的贡献比如”发愤著书说“比如对于屈原的评价,比如文学的情感论。而司马相如和董仲舒只在自己的领域,一个偏向实践创作,一个偏向理论,只有司马迁是理论和创作合一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7986.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