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董仲舒政论散文的特点-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有什么特点q其代表作家是谁?
2020
11-14

董仲舒政论散文的特点-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有什么特点q其代表作家是谁?

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有什么特点q其代表作家是谁?

汉代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有贾谊、晁错、桓宽、刘向等。西汉初政论散文取得很高成就,特点:(1)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目的在于巩固当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2)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文章感情充沛。(3)受战国学术风气的影响,重视修饰渲染,有纵横家遗风。总之,西汉政论散文继承先秦散文优良传统,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文风纵横驰骋,意气风发,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代表作家:(1)贾谊前200-前168,是荀子的再传弟子,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被贬长沙王太傅。有作品五十八篇,刘向编为《新书》,现已不全。贾谊最著名的作品是《过秦论》,“过”有两种解释:指责;秦的过失。一般取第二种解释。该文开史论之先河,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秦统一六国而又迅速灭亡的原因;中篇:剖析秦国建立政权之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下篇:说明秦王子婴在陈涉吴广起义时不能审时度势缺乏驾驭时局的能力。(2)晁错?-前154代表作《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入侵,并关注人民的贫困生活及其原因。西汉后期政论散文值得一提的有桓宽的《盐铁论》。

汉至南北朝的散文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古代的散文是仅次于诗歌的一种主要文学体裁,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表现在文学形式上就是散文的兴起。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两汉散文在创作上更加丰富,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和抒发理想抱负的优秀散文,也诞生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大家,比如司马迁、班固等。


两汉散文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两汉散文在形式上有两种,即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

政论散文形成原因:

西汉初期,战乱结束,平定的社会急需确立新的统治秩序,统治者的精力集中在国家的治理上。文人学者的责任意识也首先落在了治政之上,为统治者提供国家治理的方案成为文人最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论散文成为主要创作形式。

政论散文主要特点:

第一,西汉初期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密切相关。当大一统的国家出现时,学者们第一反应就是从儒家经典中寻找治国的依据。但是在西汉前期,统治者崇奉黄老之术,这一状况对文人影响很大。他们一方面感受到儒家经典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尊奉黄老的思想环境又使他们在文章中掺入大量道家的理论。
因此造成政论散文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第二,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封建王朝的上升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


第三,受春秋时代诸子散文的影响,在文风创作上,讲究文采和修辞。.

史传散文形成原因:

西汉王朝历经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巩固和加强这繁荣昌盛的局面。


司马迁根据时代的需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及诗歌创作等丰富经验,创作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我国的史传文学。

史传散文主要特点:

第一,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于前辈历史作品。所以,大部分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第二,文风严谨,材料详实,组织严密。

第三,在塑造人物形象、运用语言和布局等方面,语言通俗简洁,特别是对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艺术性。

魏晋南北朝散文特点及形成原因

这一时期的散文沿袭了汉代散文的传统,但是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突破,除了政论、史论、书信等形式,还兴起了山水地理游记散文。散文开始从哲学和史学中独立出来,但是又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的正体,散体文受到挤压。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阶段,文学脱离了种种束缚和局限,逐渐独立出来。其特点,在语言上要求对仗,声律、用典和藻饰,新文风的出现派生出新的文体--骈体文。这种文体过于追求形式,文风浮华,很难取得很高成就。散文形式的骈体化成为时尚 ,并渗透到各类文章中,对魏晋时代的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是骈体文飞速发展和发达的时期,文人在艺术中追求形式美,讲究对偶,平仄、多用典故和华丽词藻,这种文风渗透到各类内容的散文中,造成了散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在这段时期的散文,内容多空洞乏味,流于形式。


这一时期的骈体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