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冯骥才散文精选读后感400-冯骥才散文集读后感?
2020
10-24

冯骥才散文精选读后感400-冯骥才散文集读后感?

冯骥才散文集读后感?

冯骥才这个作家的名字在我的脑海中还停留在小学课本的《挑山工》上。那朴实的挑山工到现在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以至于开始还以为是一本非常教科书的散文集。

拿到手一翻阅,我顿时看呆了。这还是我印象中《挑山工》的作者吗?文字之间那么的灵动,有爱。这种爱是满溢在整本书中的,无论是对动物的爱,自然的爱,还是对人对自然的大爱。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爱的赞叹让现在的我触动不已。小时候不能体会的意境,隔了三十年一下子都涌了出来。这本《万物生灵》真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书。

这本散文集分了四个部分。动物生灵,草木生灵,人的生灵和时间里的精灵。都是冯骥才先生在生活当中,旅行当中的有感而发。有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散文可以随时随地把心中所想记录下来,是最自由的写作。那么这一点在这本《万物生灵》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本散文集叫做《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书的前半部分,《温柔小生灵》和《草木生灵》确实很适合给孩子看,其中的优美的文字,灵动的意境,都让人回味无穷。一些遣词用句也不是特别深奥难懂,给孩子们读或者让孩子们自己看,感觉都非常的合适。

后面一部分《美的心灵》开始写了孩子最初的人生思索,包括冯骥才老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人生思索。前面一部分还非常的岁月静好,后面一部分写了那场比较著名的运动,我感觉大人看了都非常的受触动。

比如说这一部分有一个《空屋》的故事,内容是他的一个堂哥不幸去世了,留下了一个非常破败,落满灰尘,家具都解体了的空屋。空墙上还挂着一张遗像。冯骥才老师小时候非常害怕进这个传说的鬼屋,觉得很渗人。但是在经历那场运动的时候,他宁愿躲在那个据说会闹鬼的小屋子里面,也不愿意去面对那场直面的恐惧。

读者可以想象一个初出社会,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年轻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这一场地震,是多么的害怕。这种害怕和对鬼怪的恐惧相比,宁愿躲在鬼魂的空屋里面也不愿意去面对现实。这种恐惧自然而然的深入到阅读者的心灵之中。由此可见,冯老师的文笔之佳,描写功力之深。



作为大人,我非常喜欢最后的那一章节《时间里的精灵――美的历程中那些看不见的使者》,其中描写了一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些花瑶,窗花,还有皮影戏等等。最喜欢的一篇是《谁能万里一身轻》。




《谁能万里一身轻》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三个人,这三个人我觉得让我深深的敬佩。一个是拍长江的摄影师,他曾经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用了全部财产买了一条船。然后在长江里漂流,爬遍了长江两岸大大小小的山,就为了拍摄三峡建坝之前,还未截流蓄水之前,长江母亲河真正的容颜。20多年几十万张照片,他居然一个人就完成了这一项事业,真的是一项壮举。

还有一位摄影师,专门拍摄老房子古村落,学美术的人现在都知道国家在发展特色小镇。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展现中国古老的一些村落文化。但是在很多年之前,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一位叫郑云峰的摄影师就已经在开始做这件事情。他非常喜欢古村落文化,害怕在历史的变迁之中,这些古村落会被淹没在疯狂的城市改造之中。所以他不停的跟时间赛跑,把这些古村落一个一个的全部拍了下来,这是他身为摄影师唯一能做的事情。从一个壮士精干的年轻人跑成了一个沧桑的中年人,这么多年一直不被人理解,但是他现在还是默默地,不停地记录这些古村落,记录这些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还有一位研究草原名居的学者也是同他们一样,没有人理解他们,也没有人帮助他们,但是他们只靠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坚持的做这样的一种事业,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直到人们发现,这些已经远远被时代抛弃在后面的古老文化的珍贵之处时,他们做的事情才凸显出多么重要的意义。中国如此快速的发展历程中,依然有这些为了中国人文文化,历史文化默默守护,无私付出的人,,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无声的大爱。这是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上小学的时候看着冯骥才的文章,并未觉得有多么的惊才绝艳。等到现在快近不惑的时候再看他,才能体会到冯骥才的与众不同。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他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的发展史。他虽然经历坎坷,但是所做的事情,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还是现在积极的保护中国的民间文化,都充满了一种让人仰望的人文关怀。

布尔加科夫曾经说过:一个作家不应该是生活的记录和再现,他应该早于社会学家关注到社会进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给人们敲响警钟。

冯骥才也说自己之所以从画家成为一个文人,是因为发现只有文字才能够启发民智,所以他弃画从文。他作为一个画家来说是非常出色的,作为一个作家,他也确实达成了一个文学家的最高使命。

冯骥才冬日絮语读后感?

一节语言欣赏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精美散文《冬日絮语》,下课后,我仍对它念念不忘。于是闲暇时我再次细听,诗一般的文字如微风拂过,荡起了心中层层的涟漪。说起冬日,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的词语:凛冽、寒冷、刺骨、枯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等等,诸如这些词语都是冬的真实写照。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好多人都不大喜欢冬天,我也不例外。然而当我读了冯老先生的《冬日絮语》后,我对冬有了新的理解。先前人们所说的那些词语,只是对冬日最肤浅的认识,那是人们站在远处感受到的冬日。当你我走近它,并接触它,冬的美丽便会淋漓尽致的呈现在眼前。记得去年的冬天,随着深冬的来临,阳台上的一盆滴水观音的叶子却莫名的枯黄了,没多天,就脱落了下来。一个星期后的早晨,我到阳台上一看,好好的苗子居然歪斜着躺在盆里,我用手轻轻的一提,竟从根部断裂开来,我拿着苗子,心痛的说:“这么葱郁的一个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真是可惜啊。”下午老公回来,发现花盆里光秃秃的,就惊奇的询问我其中缘由,待到告知他这一切时,老公慨叹说:“这个冬日真是恼人,养了这么长时间的一盆花草就这样没了。”带着对冬日的满腹怨气,迎来了明媚的春日。一天早晨,我又到阳台上察看那些花花草草,突然发现,“死掉”的滴水观音的花盆里冒出了一个嫩嫩的小芽,我又惊又喜。没今天,从小芽的两边又冒出来两个,没多久它们就长出了碧绿的叶子。看着一天比一天葱郁的它们,我不禁感叹说:“想必它们已经死掉了,原来它们的根部还活着,看来冬天在结束生命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冬真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啊。” 寒冷的冬日里,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而降,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白色,厚厚的雪被覆盖着所有生物,葱绿的麦田里,白绿相间,像一块美丽的地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勃勃的生机就在冬的襁褓中孕育着,它们笑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凛冽的寒风吹落了枝头的树叶,它们像脱离母体的孩子一般,纷纷飘落大地,一个个可爱的生命就这样化作了春泥。然而,即使这样,它们仍然用小小的身躯涵养水源,用残余的生命给予大树新的营养。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龚自珍的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尽管我不大喜欢冬,但冬日生命的顽强却深深的感染着我,使得我对冬又有了特殊的情愫。诚然,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诸多的困难、挫折不正像这严寒的冬日吗?正因为有了冬孕育,我们的生命才有了旭日勃发的那一刻;正因为有了冬日的洗礼,我们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才会欣赏到风雨之后彩虹的绚烂。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