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石尖”就是“海胆”
2020
10-19

“石尖”就是“海胆”

1979年7月,我到企业武装部做一名编外干事(未列入县武装部编制),协助曾部长开展工作,不久便参加一次武装民兵实投训练。

1990年夏天,我与几个兄弟又来遮浪南澳半岛游览、玩沙滩,中午慕名到老镇区的一间大排档就餐,那时的遮浪还没有像样的酒店餐厅,大排档虽然简陋,但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优质海鲜,而且价格实惠。老板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生猛海鲜,还特别推介“石尖”。期间,我看了泡在池中的“石尖”,问老板,这“石尖”有没有其他叫法?老板说:有啊,叫“海胆”,至此我才明白,“石尖”就是“海胆”,“海胆”就是“石尖”。大家觉得既然来到这里就应该品尝品尝,一来可尝新,二来价格能够接受,便下单要“石尖粿”这道菜。约莫过了半个小时,服务员端上一盘米黄色的豆腐块上来,并介绍说:“石尖粿来啦”,这才揭开其“庐山真面目”。我首次尝试,因此慢慢揣摩其味道、口感,哇,真不错!这石尖粿吃起来细嫩、润滑、清香。这时,大家一边吃石尖粿一边议论,我借机问:“兄弟们,这石尖粿如何”?大家异口同声说“好吃、好吃!”

  来到拉萨,最向往的自然风光纳木错是自己的首选之一。纳木错,传说中的天湖女神,念青唐古拉山之妻,他们生死相依,相偎相伴。千万年来,纳木错的纯净,念青唐古拉山的安详一直是高原的象征。

返回故乡后,我在整理我的思绪时,蓦然发现了这样几个有趣的现象。把这几个现象,连缀起来考量,似乎让我多年的寻觅,窥见了一点点曙光。在我路过的每一个村庄,我都会看到停泊在房前屋后的不同型号的轿车。这些车,就是外出打工者的一张张“船票”。这不稀奇,稀奇的是从那些轿车的车牌上,可以看出,同一个乡镇的打工者,并非是拥挤在某一个城市,而是遍布大江南北的许多大中城市里。这是其一。民俗,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精气神的标准。也是外乡人,了解当地的一把钥匙。周党镇是鄂豫皖交界,淮河上游的一个普通小镇,主产水稻、茶叶和板栗等作物。除夕夜,竹竿河两岸持续燃放的焰火,让我知道了周党还是一个生产花炮的地方。周党人的性格,就像连夜不断的爆竹烟花一样,热情豪放,大气坦荡,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一点,在正月初一得到了印证。一大早,就能听到院落里不时传来拜年的问候声。起床后,家里的人大都出去串门去了。疑豫间,岳母告诉我,初一村里的人,不分亲疏,都要相互走动拜年。说话间,几个年轻人想跟着朝家走来。远远的就开始朗声说“过年好”了。等到走近了,相互寒暄几句,几个年轻人又折身离去。没有礼品,没有客套,只有真诚的问候。这让我顿然醒悟。几句极其简单的问候,就能消融彼此间的隔阂,增进相互的乡宜。长年不在家乡,彼此间并没有些许的生疏。这种很乡村的沟通,在当下显得是多么的珍贵啊,我在心里默默的念道。这是其二。最后一个现象,就是族亲之间,在正月初五之前,大家都要相互设宴请客,一家一顿。请客的一家,都会把自己最好的饭食,摆满一桌,拿出最好的酒水,招待族亲。一桌坐不下,就开两桌,甚至三桌。我能清楚的感觉到,人越多,酒喝的越多,主人的心里才越高兴。姊妹兄弟多的家族,这种饭一直会吃到十五。拜完年,请完客,乡村的青壮年人又会像候鸟一样,飞向某个追梦的城市。在这些看似日常的习俗里,其实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的美酒,会给每一个倦飞的候鸟壮行。

敬爱的母亲啊,脚步匆匆,您就这样离我而去,我还没有来得报答您那如山高、似海深的亲恩!

相较之下,我对双色茉莉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只为她初开为蓝,渐次为紫,尔后为白。那娇小的花朵,在人们不经意间,便从她的前世迈过今生,走到了来世,不免让人联想到人生,令人满腹怜爱与慨叹。双色茉莉在春、夏、秋三季辉煌之后,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季里,竟然花开两度,直至迎来一个新的春天。眼下,花盆中花如繁星,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蓝、紫、白三色交相衬映,是那般谐调,动人,雅致。那是在彰显一种生命的精彩,有如人生。

免责声明:文章《“石尖”就是“海胆”》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