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亲手挑过灯笼。那灯笼,虽没有现在的灯笼那样洋气,大气,阔气,但却有自己独特的神气。神气在哪儿神气在它的外形上。在这里,不妨给你细细道来。那时的灯笼,都是父母亲手制作的。父母不怕麻烦,亲手制作,是因为那时家里没钱买灯笼。更重要的是父母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们用自己的手制作灯笼,让我们这些孩子挑着玩,他们觉得不但让我们这些孩子得到了快乐,也使他们分享了我们孩子的快乐。说起来,父母亲是用纸糊的灯笼。“正月里来闹花灯。。。。。。”父亲边唱着这首民歌,边忙活着。只见他用锯子裁出几个方形木片片,用烧红的铁丝在木片片的对角钻出两个黒眼眼,用一截细铁丝弯成一个半圆弧,把两头从木片片的黒眼眼中穿过去,弯成个钩,就钩住了木片片,这样灯笼的架子就做成了。“巧手做出红灯笼。。。。。。”母亲应和着父亲的歌,也在忙活着。但见母亲手拿剪刀,一边量着灯笼架子的尺寸,一边裁剪着纸张,裁好后,用各种色彩把纸染色,晾干,糊在灯笼架子上。这样,整个灯笼就完全做成了。父母做的灯笼,有的像兔子,就叫兔娃灯笼;有的像小鸡,就叫鸡娃灯笼;有的像小狗,就叫狗娃灯笼;有的像小猪,就叫猪娃灯笼;有的像小猫,就叫猫娃灯笼。。。。。。这些灯笼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仅反映了父母的聪明智慧,更体现了父母对各种动物的热爱和把它们升华成艺术作品的才能。父母把自己做的灯笼分发给我们这些孩子,让我们各自挑着灯笼,出门去寻找同伴玩。这大概到了正月初十了。从这天起,天一擦黑,我们这些孩子就点燃自己的灯笼,挑上出门了。一出门,嗬,灯笼好多呀!满村子的灯笼,满村子的孩子,满村子的笑声,汇成满村子热闹的情景,为山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美好!我们挑着灯笼,兴高采烈地从东头游到西头,又从南边转到北边,一路上,遇见同村的伙伴,就邀上一起走,一起走。我们说着笑着,还谈论着谁谁的灯笼亮,谁谁的灯笼美。大家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谁的灯笼红,他妈害脚疼;谁的灯笼黑,他妈爱掏灰。”我们正挑着灯笼走着,不知谁说起了这样的歌谣。当时,我听了根本不懂其意,但那顺口的韵味却让人朗朗上口,我们也不由得跟着附和了起来。这样热闹着,狂欢着,直到深夜,我们还不愿散去。不知什么时候回的家。回到家,我们还挑着灯笼满屋子转,惹得父母也跟我们快乐了起来。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这夜,我们更是挑着灯笼热热闹闹闹元宵,闹得整个山村沸腾了。这夜睡下后,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跟好多同伴一同举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红灯笼,那红灯笼把整个大地映红了,把我们的童年照亮了!啊,好令人憧憬的梦啊!免责声明:文章《《儿时的灯笼》杨明》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