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散文 > 《乡间小屋》冯建珍
2020
10-18

《乡间小屋》冯建珍

驱车行驶在那条熟悉的乡间公路上,一面环山,一面参天大树掩映,空气清新而湿润。萨 克斯曲《回家》悠扬的旋律在车内回荡,心情也蓦地变得潮湿起来。

这条路通往山里,村庄与村庄的距离间,是一片又一片碧绿的玉米地。我的儿子曾说,这片片“树林”怎么长的这么矮我不禁哑然失笑,之余,又感慨分,他不知他的母亲就在这里出生,成长,童年就是靠这玉米苞子裹腹生存,曾经把不会结玉米棒子的玉米棵当做甘蔗来有滋有味消遣的人……

给孩子讲了许多童年的故事,他竟然像听天方夜谭般茫然,给他讲槐花饼子的味道,他竟然说吃这种东西是为了美容吧……两个时代的人,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这就叫“代沟”难以理解,难以沟通,我遂想起母亲。

这次就是为了探望母亲而来。近了,再近了。在这个村子的边缘,山脚下,绿树丛林中透出的红墙碧瓦,既是母亲居住的小屋,屋后,还有长眠于天堂的父亲,两个人都是孤苦无依的死撑着遥遥相望……

我曾坚决的要接母亲走,她断然不肯,我也曾想在镇上给她租房脱离这种闭塞,被她骂我专她的政。她说一辈子生活在这里,习惯了,不想适应任何陌生的环境。眼看她年纪越来越大,不能再照顾自己,竟然也不肯妥协我的安排。我称之为越老越“犟”,她断言我越大越“张狂”,这就又是两代人的“代沟”吧,即我与母亲。

车子停在公路边,与儿子步行要穿过村庄,踩着一摇三晃的石块战战兢兢的过河,然后是一条几乎被草淹没的羊肠小道。

这条路直通母亲的门前,因母亲长年一人,这条路,人,走的很稀,草便疯长,没致膝盖,儿子担心有蛇,走在我身后,我的心也抽的很紧,倒不是怕蛇,而是因着母亲一人的寂寞。

闻着青草的香气,走着儿时走过无数次的路,想起小时候和姐姐哥哥追逐打闹的情形,想起背着花书包,扎着两条羊角小辫,看人说话便歪着脑袋,眼睛斜视人的样子(一度被人认为清高),想起点着煤油灯趴在缝纫机上(没有书桌)写作业到鸡叫的勤奋,想起捉青蛙碰到蛇惊恐尖叫的表情……

太多太多的记忆一下子映入脑海,如今几十年过去,一切既熟悉又陌生。除了鸟叫,这里已不再喧嚣,我的脸上也刻上了岁月的痕迹,母亲也老的不能厉声呵斥我的顽劣,时光如梭,掠去了太多太多纯真的东西,我莫名地伤感起来。

走到门前,儿子叫一声外婆,我叫一声妈,母亲孤苦的身影从屋里迎出来,我的视觉一阵模糊……

小的时候,日子贫困的不能再贫困。母亲总是想着法子改善家里的伙食。尤其是春季,青黄不接,唯一的感觉是——饿!门前屋后有许多的槐树,开满了白堂堂的槐花,散发着浓浓的甜香味,吸引着群蜂飞舞期间。母亲就去采摘槐花,做成饼子,蘸上蒜汁,既当饭,又作菜,味香裹腹……再去看母亲的手,蜜蜂蛰的地方肿胀,槐刺划过的地方,一道一道的血口子,渗着血珠子……

夏天,炎热无比,蚊虫横飞,每当我在半夜醒来,就看见母亲摇着蒲扇为我驱蚊扇风。

到了秋季,母亲上山捡柴,回来时,衣兜里总是揣几粒酸枣,或者山楂……那就是母亲送给我童年最奢侈的零食。

那时的冬天,因为晚上没有电视看而上床很早,因为穷,被子很薄而寒冷无比。母亲总是把我的脚揣在她怀里整夜暖着.

一年一年长大,父亲去世后,母亲千般难,万般艰,也没有让我辍学,硬是坚持让我读书读出了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我走出去了,而母亲却永驻在这乡间小屋里……

由于忙,一年之中回不了几次家,母亲就一人这样生活着,梦里梦外,几多牵挂,却也有诸多的无奈和感伤,童年幸福的环境,如今如此的落败,我甚至有时候嫌屋子乱凳子脏,加之母亲的絮叨而不肯落座,背过身即将离开时又有许多的不舍而泪如雨下。

母亲——这个词,于作家文中是伟大,于诗人笔下属深沉,那么她于我的心目中呢是痛是无奈是牵挂抑或是……

屋后是座山,半山腰中长眠着父亲,父亲,就这样整日目睹着这个家的走向,他的子女间的故事,还有母亲的生活……

四处都是青草的味道,远处偶有狗叫,鸟声叽喳,风儿飒飒,我也真的想脱离尘世的繁华,就这样一生一世枕草而眠,枕草而眠……

免责声明:文章《《乡间小屋》冯建珍》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