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
怨》是一部由佐米·希尔拉执导,维拉·法米加 / 彼得·萨斯加德 / 伊莎贝拉·弗尔曼主演
的一部悬疑
/ 惊悚 / 恐怖
类型
的电影
,特精心
从网络
上整理
的一些观众
的影评
,希望
对大家
能有帮助
。
《孤儿怨》影评(一):能让影迷参与
犯罪,才是此类电影最值得今人
回味
的。
一直觉
得恐怖电影拍出来的画面
效果
有一种让人看着既不舒服
同时
眼神
又不愿意挪开屏幕
的紧张
刺激
感,两个小时
全程
没有走神。
影片
的前期显得有些乏味
,没有感觉到
被吊着胃口
,直到“小女孩
”被夫妻
两带到家
中后,做出的种种常人
难以理解
的“小动作
”时,才不愿意放下手机
。从报复
学校
欺负她的同学
开始
,到杀死了孤儿院
的修女,作案手段
的心狠手辣
越来越让人瞠目结舌
。女主
小小年纪
展现
出的精湛
的演技
,十足的激发起我的情绪
:就是对养父
这一角色
的愤怒
,其实后来养母
发现
女孩
实际
年龄
的时候
并不感到有多惊讶
,从前面交代
的细节
可以看出女孩对养父的态度
是截然不同
的,对性的认识
也不是这个年龄段
该有的。
比如,刚到孤儿院女孩说话的方式
就在吸引他,后面的打雷的那个夜晚,已害怕
的理由
要求
和他睡在一块,还有夫妻两在厨房
嘿咻时女孩在一旁偷看,and女孩偷养母的衣服
等……
我觉得影片中还有一个表现
超好的手法
是成功
的让影迷慢慢猜到真相
的时候,一边为养母认清眼前这个女孩真实
面目
感到焦急
和同情
,一边又为了丈夫
一直蒙在鼓里
不分是非
而感到气愤
。所以看到最后养母把女孩,不!应该是这个凶狠
的女人
一脚KO的时候,心里暗叫了一声:爽!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非常值得推荐
去看,就单单凭借和主角
年龄大相径庭
的演技,值得给⭐⭐⭐⭐⭐
《孤儿怨》影评(二):信任
其實我是個非常害怕非常害怕恐怖片的人,尤其這還是部在香港被定為三級的恐怖片.硬著頭皮看完,很多時間是堵著耳朵
,然後覺得沒有能力
承受
的就直接閉眼睛
.不過那種恐怖的氣氛還是環繞在身邊.
但是,不得不說,這是部非常棒的恐怖片,情節,配樂,角色,顏色的搭配
都非常的用心
,包括電影剛剛開始wb的logo出現時,都是那種驚心動魄的震撼
.
John他們一家
剛開始滿心歡迎新
成員Esther的加入,到後來,kate的懷疑,兩個孩子
的被恐嚇.直到最後(我想,應該是到被誘惑的之前),男主人
John都不相信
Esther是個有問題的人,同樣也不相信自己
的老婆
.
其實從一開始,John和Kate的感情
生活
就已經產生了問題,比如John的出軌,Kate的酗酒.這個也是Esther這個聰明的敏感
的人輕易就能發現出來的.比如,她還在孤兒院的時候,看著kate &john開車來,她躲在窗戶後面觀察,kate和john走的很開,等到見到修女,兩個人立刻摟住彼此.
於是,聰明如Esther,她用她的與眾不同
吸引住john,那時的john是一個人在孤兒院聽到了歌聲.並將Esther推薦給了自己
的老婆,Esther明白
了,有戲!!
後來,在遊樂場,看到了john和鄰居女主人
的調情,Esther完完全
全的明白,john和kate只是表面
的平和
,內在的感情已經出了分化.於是,她開始了挑撥離間.這是成人
世界
經常是用的手法,但是最為可惡的就是,當這些挑撥是從一個9歲的兒童嘴裡說出來的時候,並不會有人懷疑她的用意
.於是john和kate爆發了衝突,伴隨著爭吵聲,Esther安靜的畫畫......
而同樣,正因為john和kate的感情並不順暢,所以,當kate對於Esther的來歷以及行為產生懷疑的時候,john選擇了相信
Esther.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尊心
的作祟,畢竟是john先選中Esther的,抑或是因為kate曾經酗酒而差點害死max.總而言之,一系列
問題,導致了john偏袒著Esther,而非自己的老婆.直到最後差點害死自己(john應該沒有死,因為擔架抬走他的時候,白布並沒有蓋住他的臉,這個我猜的哈.).
再來,是兩個小朋友
,max一開始就是完全放心的接受
這個大姐
姐,信任她,Esther要她做什麼,她都做,可是到最後,因為和Esther一起做了很多她沒有辦法接受的事情
,max也開始產生懷疑了.比如最後,從門縫裡看到Esther的影子
閃來閃去,雖然她的助聽器被拿走了,但是max還是走出去,看看
Esther到底在搞什麼鬼,於是她看到老爸
躺在血泊
中.從開始完全信任,到最後的完全不信任
,以及還害怕,對人的信任一旦毀掉很難再建築起來.這點同樣適用於kate和john的關係.
Daniel,對於Esther從開始就不喜歡,覺得她是freak.也正因為這樣,他對Esther一直都保持距離,所以才會有懷疑.但是,一個小孩子
能夠有什麼樣的懷疑呢?他看到Esther砸死鴿子,只是說"what's wrong with you".也沒有告訴他的父母
.看到Esther和max從樹屋爬出來,他很懷疑,可是當他被Esther恐嚇的時候,他也害怕了.但是害怕過後,他也發現了異常,於是準備揭開一切,但是沒有料到Esther比他老謀深算的多得多.Daniel差點葬身火海
...
信任,這個詞語在一個家庭
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家庭成員,彼此信任,彼此相愛,勢必牢不可破
.
==================
這部電影時時刻刻的進行這對比,導演設計了家裡兩個親生的兒女,反襯Esther的怪異.
《孤儿怨》影评(三):萝莉
虽好 但不能盲目
领养哦
我平时挺喜欢
看恐怖片感觉
很解压 所以我看恐怖片的数量
算是比较
多的了 我个人
是最喜欢温子仁的恐怖片的 但是这真的是一部除了温子仁外能在我这里排名比较靠前的恐怖片了 虽然很久之前看的 但是它在我心里的印象
特别
深刻
大多数恐怖片都是在声音
突然
放大和画面突然转变
来达到吓人
效果的 这种我本人是特别鄙弃的 我特别喜欢的是那种细思极恐的 事后回想会特别瘆人的那种恐怖片 感觉看了会让人大汗淋漓
那种感觉才是真的爽 孤儿怨就是这样的题材
前面平平淡淡
但是后面来了个大反转 让人猝不及防
再回头看之前的片段
你又会观察
到一些细小
的线索
体验
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全程无尿点 真的是一部不错
的恐怖片
《孤儿怨》影评(四):.凌晨点&舍友
.
刚看完《孤儿》,一次次放宽心
里对最坏结局
的底线
,还是被最后的ending震到了~。
还好不是一个真的13岁女孩,因为一个33岁的老女人做出这样的事已经游离我的认知
范围
了。
电影画面一幅幅过去,观望、不解、惊讶、愤怒、难以置信
轮番上马,房间
里头一阵阵舍友和我的鬼哭狼嚎
。愤怒点在影片最后爆发
,可怜
了我们的书桌
糊里糊涂
就挨了那几板子
~
看过电影已过了一刻钟,现在心情
稍稍安定
了些,冷静
了下来。愤怒少了些,理智
的思考
多了些,对影片里的Esther除了愤怒外也生出了些怜悯
。说到她的优点
,其实很多,冷静、聪明
、好学、眼睛明亮
、画画
很棒、钢琴
很好……但这些在影片里都成为了她在这个家布满黑色
爪牙的工具
,她用这些“天赋
”发现这个家里隐含的每一丝缝隙
并堪称完美
地利用
了它们,就着力一点点撕开这些缝隙,一片片凋零这个家。我们对她的仇恨
感也跟随着这些“天赋”的运用
而螺旋
级爬升。其实Esther画了妆穿着
自制的黑色礼服
还是很迷人
,但却只得到了john的no,绝望
的Esther卸下了所有的伪装
,那些恨、那些埋藏在心底
里的阴暗
顷刻间爆发,化为肮脏
的眼影,化为破碎
的镜片
,化为手中那支因绝望而无情的枪。
她说她爱john,其实她爱的是被爱,一种渴望
被呵护
被温暖
被怀抱
的仅存于情人
之间的爱。一个女人
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精神病
院里
活过大部分
日子
,在充满异样
眼光
、药水
味道
的白色
世界里活了太久,一个外貌
永远
停留在豆蔻年岁
却已过而立的女人不会再可爱
,也不会再有人爱(就假设
在襁褓
中曾有过父母
的疼爱
吧),她是多么渴望成为普通人
,过普通
人的生活。渴望被一个男人
所爱,被一份爱情
所收容。这种渴望压抑
着被不断累积
起来,骨子
里的倔强
和执着
制造
着她心中那份强大
的占有
欲,也制造出了她的冷峻和冷血。她不是没有感情,而是太深太沉,深得给了她生活里德完美伪装,沉得让她必须寻找一个出口去释放
。不过,她的感情
不是给予某个特定的人,不是给john,也不是给过去那7个家庭中的男主
人,而是给她自己,给对自己的怜悯,给自己梦境
中虚幻
的美好
。倘若不是这样,一个人怎会流连辗转,败了、散了又重新积聚起力量
,不惜用最残酷
的方式去追逐
心中那份深深
的向往
呢?不断地自救
和沉沦,沉沦和自救,挣扎
着像是要爬到梦想
彼岸
,但是却渐行渐远
。梦,碎了,裂了,不再见了。身体
在冰水
里下沉,眼神是不甘
的,罪的重心
力牢牢绑住她,一切埋进黑暗
。
有人说其实每个人都是孤儿,心里装着外人
看不见的孤独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或是未曾看清或是选择
伪装和掩藏,抛开道德
的因素
,我们当中却没有人敢有Esther那份执着和勇气
,不惜代价
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我们可悲
还是Esther太傻?我不敢定论
,因为不想让自己难堪
。
《孤儿怨》影评(五):孤儿怨的一些隐藏秘密
(若已知晓,可忽略此文,不喜勿喷)
看完《孤儿怨》后,十分佩服小演员
的演技,无论动作
,神态
还是心理
,都是极其单位
的。所以也让我有一种探究欲,希望能够挖掘小女
孩所扮演的伊斯特的更多的秘密。结果
发现这个“伊斯特”(实名
为妮娜·克莱蒙)小时的经历
实在
有点不堪回首
。下面我把所搜索
到的隐藏信息
说一下:妮娜出生于爱沙尼亚,自打出生就患有垂体机能
减退症。但这丝毫不影响
她在学习
绘画
,音乐
,语言
等方面
的优异
(从她在影中初次与对方
交谈时的情况
可以感受的到)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父亲
的性虐待
,在她身上所发生
的一切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直到某天,父亲将他的一名新的性伴侣
(这个性
伴侣我有点搞不清楚
,但看的出来,她父亲很变态
-_-)带回家,这明显
就是在刺激和嘲讽
她: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妮娜彻底疯狂
了!她杀掉了父亲和他的女友
,结果被送进了精神
病院
。在那里呆了几年后,她设法逃了出来(院中
她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应该清楚)后来,她在妓院中生活,并也逐渐习惯
了有恋童癖的人(可以,心理素质
也真是过硬
。。。。。)。直到一次警察
突击妓院,被发现卖淫后,她以她孩子的外表
欺骗
了警察。随后她被送入孤儿院,而后她设法假冒了一名俄罗斯女孩的名字
:伊斯特。并取得了护照。随后跟随收养她的家庭前往美国。后面是个什么情况,看过电影的都知道了。以上便是她的隐藏部分。
《孤儿怨》影评(六):真给同行丢脸
潜水多年。今天看完这个大烂片实在忍不住,出来冒个泡。不喜勿喷。
已经有朋友
指出各种不合逻辑
之处,看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79925/
我再加一条:
从片中可知,家中母亲
的职业
是老师
。但是完全没有表现出从事这一行业
必须的职业素养
。
母、子、女三人在车中有一段对话
。母亲询问
伪萝莉有没有对俩孩子造成伤害
。俩孩子的表情
、表情、表情!!难道眼睛是盲的么!!看不见么!!孩子纯真
的脸孔
上写满了“恐惧
”二字!!很简单
的么:有时,我会
故意询问班上一些孩子问题
,如果他(她)被冤枉了,立马就像皮球
一样
蹦起来了。如果学生
沉默
,就说明
有问题。你怎么当人老师的?真丢脸!居然还混到了中产!
好吧!稍稍能让剧情
蒙混过关
的是:她是大学
老师,也许对小朋友的心理迟钝
一些情有可原
。
但是完全没有身为母亲的敏感,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了吧。自己亲生的孩子行为
有异常
,难道都觉察不到么?!这不真实。
细节之处的瑕疵
使得整部电影不顺畅
、不连贯
、不可信
。
《孤儿怨》影评(七):让我无法忘却的那一张天使
的脸孔
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天使的一张脸孔背后,隐藏的是一个魔鬼
的灵魂
。导演
成功地将一个成年人
的思想
,植入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身体,让我们看到她有礼得体
的举止
背后,隐藏着多少超越
年龄的疯狂行为和成熟
残忍
。中文片名
取得很好,“孤儿怨”,让我一开始辨别不了这个孤儿是好是坏,在层层悬疑的铺垫
下,我企图
一时走进这个女孩的内心
。然而随着她的行为逐渐暴露,已经不能用叛逆
来形容她的行为程度
,如果只是用砖头
拍死一只受伤的小鸟
,那只能说明她当机立断
,然后留在地上的血肉
模糊
的尸体
却再一次证明
了她的残忍和疯狂。一开始我抱着把她当成某个叛逆少年的想法消失地无影无踪,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她是一个疯狂变态的杀人凶手。
到此我终于知道了这个女孩的身份,然而不到最后,我无法猜出导演设置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她是为了报复?还是天生残忍?还是因为什么得不到的原因变得如此疯狂呢?谜底在最后揭晓了,仅仅因为她是一个33岁的成年
人,所以她的行为才如此有计谋有条理,步步为营才能实现她最后的目标,那些可耻肮脏的愿望,在她的画中已一一体现。如果她只是一个小女孩,我们会否原谅她的行为呢,会不会去考虑她行为背后的动机,那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只是本片主角只是一个天使脸孔的小女孩+魔鬼般残忍的成年女性的灵魂,这种混搭范显然有导演的别具匠心和身为恐怖片的黑暗压抑和危机四伏,也许缺少了那么一点欲扬先抑的深度,但是在我深深陶醉在小女孩天使般的笑容和公主般的举止之后,真身的出现确实让我狠狠地恐怖了一番并彻底折服在这样恐怖的氛围中了。那张天使般的面孔在脑海中久久萦绕……
《孤儿怨》影评(八):观影如同内省
整个电影看得我很纠结,一直吊着一口气,也很心痛。西方和东方不同的观念,如同我和舍友观影过程中一直在争论的一样。我一直坚持我能理解影片的行为,但是我不能赞成。甚至我苛刻他们的婚姻家庭如果有坚固的信任,谁能够毁了这一切。孩子们无法突破的恐惧,两个家长之间的争论不休和忍耐厌恶,很是压抑。影片从妈妈的视角一直以一种预料到但阻止无能为力的道路在发展。如同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被冠以各自标签然后被看不见的手摆布着。大学前我不愿意参加高考,因为看了《草样年华》,预料到自己无望且蹉跎的大学生活以及人生里最好的四年光阴流失无措。结果是我们被社会周围家长甚至各种充斥着,最后的结果是我以荒废的高三换取了完全大跌眼镜的不够优异的成绩走上了我抗拒惶恐却眼睁睁不能不走的路。
昨天看到了一个喜欢CV的签名:如果人生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寂寞如雪。忽生怅惘。本是喜欢中文和古风,阴差阳错走上德语的路,每次念德语的时候,我浑然觉得自己在啃一块冷冰冰的钢铁。我憎恶自暴自弃乃至心生绝望求死过。而很多人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够活的平安喜乐已是福缘深厚。
有福缘的人,是乖巧顺从并拥有世俗笼罩的华丽光环被众生芸芸歆羡的人。“人之甘露,我之砒霜”如此种种。我一直不太喜欢过于鲜明和犀利的言辞。是的,这样的文字能够彰显思想的深刻程度和特立独行的自我意识。如同李白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如同陶渊明的“不为三斗米折腰”,如同你们的灼灼如莲花高洁,而众生混沌无意识不自知的蠢笨痴活。
不喜的原因有二,首先人生而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且先不管对错。早就有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如今,本来是越来越言论自由的社会,却有更多标榜有话语权的专家们规定了什么是正,什么是错,什么是允许,什么是禁止。有些时候平凡如我们写下一点文字都怀着小心翼翼,恐惧着会不会一不小心就踩到了地雷,被评论,被指责,被赞同或否决。所以我常常丧失了话语的触感和文字的记录。是,因为我不够勇敢的心,不够承受各种各样的评论,我想要和坚守的只是畅快地表达我的思想和我所心怡的赏景赏人赏心事的那处后花园。第二点,我始终有质疑,即使最正直的人,敢说自己终生从未怀鬼吗?李白的傲,说穿了是文人的才气养出来的极度自恋和大氛围下骨子里的“文人相轻”。他的清醒不过是众星拱月的无限夸张,哪个朝代没有自己的毒瘤和见不得人呢,做不到同流合污也不必刻骨不死不休。这样的行为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场心有不甘的作秀和降低自己的人格。高举旗帜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过犹不及,或者说,亲,能先保证你的质量再让我修改差评行不?
除了那些大放异彩的人,也有一个时代始终在翻来覆去地晃悠。对于美貌的追求是人类永远的心病,如同魏晋时人。越是不羁越是貌美,越是被追捧,和今何其相像。我不否认它的可爱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食色性也,谁也不能免俗。矫枉过正是我对魏晋最全面的认知。除了身形纤弱柔美为美男子,貌美者享有更多特殊权利,另有男子每日必得补妆搽粉,怪不得那个朝代男风盛行,兵败如山倒,只会舞弄矫情的文墨,而一旦面对真实的生活,立刻溃不成军,苟且偷生。
如同林家成的《媚公卿》,我曾经一度奉为经典,因为女主的人格和气度。准备日日珍藏以待每日温读,最后是我只看过一次后再看,始终没有继续的欲望。其实欲望就好比真正的美人,是百看不厌欲罢不能的。而不是现在所谓的妆美人,精致的妆容卸后不忍再看。风骨亦如是。真正的气质不是你表面的一言一行
,不是与众不同就可以演绎的。我对此唯一能安慰的就是,即使没有出人的气质,也别学东施效颦,白白地丢了自己。都说时间是把杀猪刀,而掌握生杀大权的是自己,你有权选择随波逐流,你也有权选择沉默地酿出自己的馥郁芳香。
不同曾经锋利地割人,如今且求心安。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傲人的家世,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妖孽般的容貌,亦不是每一个人都多智类妖的。平凡如同你我,活着一世,能够完美地做成一件事已是不易。而后面的岁月,让自己不后悔,不寂寞,不媚俗,慢慢地在尘世里开出一朵清香的莲。已算福泽不浅。
影片最后的爸爸死去了,我算不上开心或者悲伤,只是想到因果循环,果真正理。除了厌恶至极33岁的小妇人,以及Esther的演员Isabelle Fuhrman说的话:“我爱Esther,我不觉得她可恨。一个家庭,为了弥补一个未出生婴儿的遗憾,就把 Esther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难道就是对的吗?说到底,Esther想要的只是爱而已。”爱永远存在,如同坚不可摧的信任也是存在的,最大的错误是,当别人扔你鸡蛋时,你为什么不洗干净自己展示给他们,而以行为来毁灭--你若不让我爽快,我死了也要拉你一起。
人世
间最大的悲剧不是被遗弃,而是你从不信任你自己。
《孤儿怨》影评(九):悲剧,只是因为她心中有一片荒野。
如果他貌若潘安,自然可以忽略他灵魂空虚。
如果她美若天仙,自然可以淡化她心狠毒辣。
有时候爱就那么简单和盲目
※※※※※※※※※※※※※※※※※※※※※※※※※※※※※※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患有垂体机能紊乱症的孤儿,在被领养后对这家庭展开的阴谋。
说真的,不得不佩服导演编剧的构思新颖,“垂体机能紊乱症”,让我想起了早几年的 ‘’ 安童事件 ‘’ 。而还有背景类似的电影就是香港的《罪与罚》,虽说背景相似,但根本就不能与这部《孤儿》的深度相提并论啦。
※※※※※※※※※※※※※※※※※※※※※※※※※※※※※※
惊悚不止,还有隐藏着很多深刻含义。
很多成年人都渴望永远保持青春不老的颜貌,而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你睡醒起来后,发现自己的身体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你的心灵却在不断苍老,我想这要比满脸皱纹还要可怕。
影片用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揭示她们作为正常平凡人眼中的异类所遭受的痛苦,揭示他们内心的真正期待与追求。
但往往异类的追求,等着的便是悲剧。
而悲剧就是‘’孤儿‘’那扭曲变形的爱,那是一片绝望的荒野。
※※※※※※※※※※※※※※※※※※※※※※※※※※※※※※
就影片风格而言,开头比较晦涩,角色不做作,不血腥,但是留下许多的心理暗示,画面干净流畅,让你觉得虽然前期节奏不快,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导演显然在跟观众玩心理战。后面的层层的剖析也能让观众实实在在的产生惊悚感。而惊悚的点在于观众不停的为正派角色紧张、担心,导致被出现的最坏情况吓得心惊肉跳,就似恶梦成真般的恐惧。
比起那些纯粹拿鬼怪吓人,挑战视觉刺激和心理承受的亚洲系恐怖片来说,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丝寒意,更多的是电影内容的扩展,让人不由地去思考很多问题。
这就可以说是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片影片了。
※※※※※※※※※※※※※※※※※※※※※※※※※※※※※※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恐怖片一向多以血腥暴力为主,很多成功的片如《电锯惊魂》系列、《人皮客栈》都是暴力当中挖掘一点人性的东西,满眼尽是恶心的杀人手法和逼真的血肉视角,而这种美式恐怖让人看着厌烦。
不血腥也能摧残观众的心理底线的,才是真正恐惧到心坎上面去的。《孤儿》在这方面与经典恐怖片《小岛惊魂》就很相似。
※※※※※※※※※※※※※※※※※※※※※※※※※※※※※※
针对两个不同的结尾
个人认为Esther死在冰水中的公映版本结尾,不如另一个版本结尾:
没有了冰面打斗,换成了
警察冲进凯特家里时,没在花圃里找到Esther,此时Esther在她的房间,对着碎裂的镜子,唱着自己洗澡时唱起的小调,冷静地给自己化妆,把自己从33岁又打扮回9岁的女童。
随后,在警察们的手电和枪口瞄准之下,Esther带着满脸的伤痕和厚厚的白粉底,穿着古典的小裙子,缓步走下楼梯,说:hello,My name is Esther. 随即拉开裙角轻轻施了个礼,走下来……影片结束。
也许魔鬼都是披着天使的外衣,就如撒但一样。有谁能够分辨真正的天使和魔鬼呢?在这里,开放性的结局也许会更有味道。
※※※※※※※※※※※※※※※※※※※※※※※※※※※※※※
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希区柯克式文艺性惊悚片。
强烈推荐本片《孤儿》!
《孤儿怨》影评(十):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being different
此处仅指针对前半部分的Esther
从她出场就被惊艳到了,优雅又有气质。一开始只是觉得她的穿着打扮很漂亮,非常符合我个人的审美观,完全没有往lolita方面想。直到那个忘了叫什么的小男孩说:“她为什么要穿成那样?”
我瞬间呆掉,看了那么久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难道我已经被lo装深入骨髓导致三观不正了么……虽然她的衣服算不上lolita,但应该是洋装向的,于是暗搓搓地认为这个小loli好好调教一下绝对可以是个搞死娘!
接下来才是重点:
Esther穿了条在我看来非常非常日常的裙子去上学,然后都发生了什么?!穿裙子就不适合上学了么?难道一定要穿和大家一样的牛仔裤才算正常么?很想不通,穿lolita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天朝,就连在美国都要受到嘲笑和排挤么!
Esther说,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being different.这也是影片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后面转变成变态杀人狂的部分实在爱不起来……小萝莉和怪蜀黍……好吧,开始往洛丽塔方向么……
本文作者的文集
给他/她留言
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