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共读《举重冠军之死》| 要引起读者共鸣,你的故事缺了什么?
2020
12-23

共读《举重冠军之死》| 要引起读者共鸣,你的故事缺了什么?

  《举重冠军 之死》是2003年发表 于《南方周末》 的一篇特稿文章 ,作者 李海鹏   //////////   一个好的故事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故事情 节、问题 和意义 。   那么,这三个层次如何发挥 作用 呢?   故事情节 ,关注 的是阅读 体验 ;问题就是现实 的问题或者是人们 现实的情感 、感受 ,关注的是传播 广度 ;意义,就是故事背后的东西 ,它影响 着传播的时空 维度 。   共读《举重冠军之死》   读过《举重冠军之死》后,很多朋友 说他们很感动 ,他们为其中的人物 感到伤心 ,也有朋友 说通过这个故事确实感受到了举国 体制 中存在 的问题。   这些是作为 读者 的感受,作为写作 者咱们需要 思考 的东西是“为什么?”   一个故事 为什么能够让读者有这么深入 的情感共鸣 ,它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首先,来看这篇作品 的开头。   由于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症 ,多年受困于贫穷 、不良 生活 习惯 、超过160公斤体重 的才力麻木 地呕吐着,毫无尊严 地死了。在生前最后四年,他的工作 是辽宁省体院的门卫 ,在他死去的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   如果咱们看的是一条新闻 或者是一则消息 ,很可能 只会说:   辽宁省体院门 卫前举重冠军才力,死于呼吸障碍 。   就是这么简单 的一句话 ,但是如果这样说,读者是不会有代入感的,所以故事的开头不同 于新闻,故事开头要求 “印象 深刻 ,带入情景 ”。   才力一生 共获得全国 冠军40多个,亚洲冠军20多个,曾经 的“亚洲第一力士”,在特殊 的时代 ,国家 需要这样的偶像 来鼓舞 舞士气 、提高 民族 自信心 ,但才力却在33岁时死于贫困 与肥胖 ,他是举国体制中个人 被忽视的悲剧 产物 。   举国体制,是文章要讨论 的核心 问题,但是作者只用一句话带过:   更根本 性的郁闷 ,既来自两个地方 、两个时代的寂寞 与喧哗的对比 ,也来自于他一生都无法脱离举国体育 体制。   其实,作者在后面的文章中再没有提到“举国体制”四个字,甚至连才力过去的生活、当年训练 的经历 都没有出现 。为什么?因为一切都融在故事中。   人们为什么要讲故事?因为故事可以把复杂 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 的东西具体 化。在这篇《举重冠军之死》中个人生 活与集体 价值 的矛盾 以及举国体制之中对于无价值的运动员 的抛弃,都从才力的个人故事上得到体现 。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如果这篇文章单纯 论述 举国体制和个人的矛盾,讲述 一个人的悲惨 经历,那么大家 一定不会有强烈 的共鸣,这篇文章也不会成为一篇经典 特稿。   一个好故事,首先必须有悬念 ,比如开头第一句就是才力的死,这就是悬念;其次,一个好故事必须能够把人带到情景中去;第三,一个好故事,必须选择 一个合适 的叙述 主体 。   举一个简单例子 ,比如夫妻 打架,妻子 被丈夫 打了,这样平铺直叙 是没有吸引力 的,但如果换一种叙述方式 :夫妻打架,妻子认定丈夫不可能动 手,于是喊到,“有种你打我啊!”,此时突然 “啪”,一个响亮 的耳光 ,妻子捂着脸,嘴角 满是鲜血 。第二种讲述明显 会比平铺直叙更加吸引人。   为什么?因为在第二个叙述中,有了细节 ,有了叙述主体,能够把读者带到情境 中去。   故事的核心是人,但不同于现实生活中 的人,故事中的人是差异 化的、冲突 的、活在独特 生活状态 中的人。才力就是一个有故事、有矛盾,充满故事张力 的人,但是,要如何把他的故事讲好?   一个好故事有四个要素 :选择典型 的事实 、描绘 身临其境 的场景 、刻画 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使用 符合情境的语言 。   《举重冠军之死》中才力曾是亚洲第一大力士、是举重冠军、是中国 当时的金牌 明星 ,而他后来死于贫困,其中饱含地位 落差 与生活矛盾。这就是典型的、值得书写的事实。   其次,再看其中的场景。母亲 的梦境 、妻子的生活状态 ,父母 居住 的贫困状态都描写 得非常好。   第三,文章中的细节。因为文章本身是特稿,所以其中细节非常真实 ,而且每一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 ,比如才力打车离家的时候 有这么一段。   160公斤的才力摇摇晃晃地上了车,车身 因此剧烈 地一沉。   “剧烈地一沉”就是细节,突出 体重,暗示 他每一次离开家 所要面临的问题和麻烦 。   最后,简练、克制 、细腻 的语言。   简练:比如才力妻子晚上发现 丈夫又出现了呼吸暂停呼吸障碍的情况 ,于是有这样一段话。   她赶紧找来那台辽宁省体院付账的价值6800元的小型呼吸机,给他戴上,打开到中档刻度“10”。   其中出现了两个数字 ,6800元、10。“辽宁省体院付账的价值6800元”描写他生活的贫困;打开到“中档刻度‘10’”说明 他妻子使用呼吸机之熟练 ,换句话说症状 经常出现。   克制:在才力死后作者没有描写家人 痛哭流涕 的混乱 场面 ,而是简单一 句:   就像被截断了一条肢体 之后以为它还在那里,很难相信自己 已经失去了 什么。   作者用一个非常克制的语言去表达 亲人 的痛苦 ,但是这种克制反而让情绪 更好地传给读者。   细腻:文章中用 非常多的数字,6800元、300元、借几百块钱、只剩几百块钱。通过细节描述 ,才力生活状态的困苦 得到展示 。   好故事的结构 1  开头   中学生 写作文 都听过一句话,作文要虎头、猪肚、豹尾,其中“虎头”就是说开头很重要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保证 读者读下去,一千字甚至两千字,那么开头需要注意 什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 设置 悬念。   才力的死亡在第一句话就被抛出来,而这篇文章中作者更厉害 一点在于悬念不止于开头而是有计划 、有节奏 的层层推进。在文章中每隔一段时间 就会出现“才力即将死亡”的提示 ,为了加强这种紧迫 感,作者还经常使用一些时间 点让整篇文章变成倒计时 ,才力离死亡越来越近。   这种对于情节、悬念的关注就是故事意识 。在写一篇小说 、讲一个故事、写一则新闻稿的之前,必需要思考当中是不是有某一个场景会特别 具有故事张力。如果没有,就要去想办法 去寻找、去设置。而这些层层设置的情节悬念,就是文章的节奏。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 这篇文章的叙事角度 和结尾特点 。 2  叙事角度   叙述角度,简单说,就是谁来讲述。在《举重冠军之死》中采取了双视角 ,一个视角是才力本身,详细 描述了他怎么进医院 、怎么熟悉 医院、兜里没有钱 、等等;另外一个视角是他家人的视角,母亲的不安 、妻子的照顾 、父亲 四处筹钱。   双视角更加的全面 ,让故事更加完整 ,同时 ,通过不同人物看待一个相同事 件时的不同态度 ,可以更好地表达情绪,妻子对于才力身体 状况 的紧张 和才力自己 的无所谓 形成 鲜明 对比。 3  结尾   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思辨的、是有所呼应 、是意味深长 的。或者用更形象 的说法 :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是抗拒结尾。文章在文字 状态上结束 了,但带给读者的思考会延续 下去。   从被布谷鸟惊醒的梦中脱身出来之后19个小时 ,商玉馥看到梦境的征兆 变成了现实。   文章前半部分 中提到过的母亲的梦境再一次出现,这是对前文的呼应、回顾。   在描述才力死去后家人状态时:   他们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听懂这句话,就像被截断了一条肢体之后以为它还在那里,很难相信 自己已经失去 了什么。   非常平淡 的语气 却意味 深长 。作者很难很难把亲属 的伤痛 完整描绘出来,所以他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   同时,这个比喻背后还有深刻含义 :才力是举重冠军,而在那一代 运动 员中又有多少人和 他一样 被人们遗忘 了呢?即使死掉也无知 无觉。   《举重冠军之死》的文本 已经结束了,但留给读者的思考不会结束。   本文整理 自“七周故事写作营”经典共读第二期,领读人戊然。   本期编辑 | 唐艺 本文作者的文集 给他/她留言 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