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大事件》影评10篇
2020
12-21

《大事件》影评10篇

  《大事件》是一部由杜琪峰执导,陈慧琳 / 张家辉 / 任贤齐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 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 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事件》影评(一):大事件中了解媒体 这里只是讨论电影的主题,不会从电影的镜头,剪辑,构图等进行分析。 首先《大事件》这个标题就充满了新闻传媒的意味,直接就点明了电影的主题。 杜琪峰想通过这部电影表达自己 对现代媒体的看法。生活中 我们通过媒体认识了这个世界 ,但这样我们就真的看清它了吗?电影中陈慧琳负责的危机公关小组为了挽回警队的声誉决定做一场秀,通过媒体实时传达警队英勇压制匪徒的信息,但她并不是如实的传达了信息,她对信息做了筛选、剪辑,市民看到的并不是事实的真相。 我们的生活 中难道不就是这样吗?任何的信息都有那么一个把关人,筛选着信息,控制着我们的视界。我们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了解事件的真相,只能看到媒体想要我们看到的。 杜导那个时候就看到了媒体这样的一面,真是令人敬佩。而现在我们生活中,媒体这样的一个问题更是凸显,而这样的一个问题将会给社会 带来很大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的媒体特别要注意的,需要规范的。 第一次写长影评,写得不好希望大家见谅。   《大事件》影评(二):大事件由小事开始 一开始长达7分钟左右牛逼长镜头,一个真实 事情被代入设好局,大事即将action。 剧情精彩连连,以一场警匪激烈枪战之中有sir主动向匪徒举双手投降,警方力求挽救其在公众面前的好形象,不惜出动大规模警力,进行一次‘真实的现场直播警抓匪的好戏’,始料未及 计划不如突发,故事 并非如此 顺利,警方利用筛选、剪接、拼凑、编排好以为天衣无缝 的真实直播片段,舆论风向开始被正面。但匪徒不甘示弱 ,把真实的现场还原至网路,引起市民以及媒体一片轰然。甚至匪徒与人质烧菜做饭围桌吃饭,而警方‘以牙还牙 ’讨好现场媒体,给每人送上一盒午餐。实质上借以温暖 媒体企图引导媒体写正面舆论。片里不少镜头给到媒潮汹涌的大特写,尼玛哪哪都是真讽刺的味儿!最后结局 个人觉得警匪之间挺有那种无所谓 身份枷锁的大浪漫 气息。这是唯一一部剧情牛逼镜头牛逼到可以让我忽略掉演员演技的片。所以我给五星杜琪峰导演和编剧。 至于大事件人物演员表现 男主之一:任贤齐饰演陈一元人设(人性 面丰富,即黑白面俱存的人)可惜演员演技表现比较平淡 ,特别脸部表情生硬。 男主之二:张家辉饰演张志恒表现较好,但没有过分出色。 女主:陈慧琳饰演方警司人设(表面正义,内里阴险 ,是一个擅用虚伪粉饰太平的人),陈的演技不在威严 之上,这点邵美琪比陈更适合。 配角:林雪以及一小男孩 一小女孩 饰演人质一家子,个人认为这是片中演员演绎最为在线上的。将作为小市民的弱小与大畏惧小勇敢 形象表现得崭露无遗。 大事件由小事开始 1.有人不厌其烦 搜问,成功 发现匪徒。 2.有人不尽职守责,导致全警队背锅。 3.有人面对凶徒不屈就,不畏惧死亡。 4. 有人面对凶徒一味苟迎,为求逃出生天。 5.有人英勇固执抓匪,最终击毙匪徒。 6.有人玩弄职权+打温暖牌,制造假象挽回声誉。 总之,这个世界,好好坏坏从不立于表面,便也从不对立。坏人多,好人亦存在。   《大事件》影评(三):大事件 开头长达几分钟的枪战片,多角度的拍摄展现了强烈的真实感,长镜头的运用也是杜导的一大特色。影片以一名警员的投降为导火线,展开了一系列后续发生的故事。由此警方不能给市民带来绝对的安全保护,造成了对警方的不信任 ,为了舆论而采取作秀让市民重拾对警方的信任 。 方警司是一个想主宰游戏的人,一切规划按照自己所想像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张督察是一个不找到凶手誓不罢休的人,办事鲁莽但英勇执着 。一场静心策划的游戏本来一切轨道行走,不巧元是一位玩心理 战术的人现在是资讯爆炸的时代,谁运用好媒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从传媒入手添加了新的元素,给影片增加不少色彩。方不惜用实习直播,公开透明的方式为市民带来信心 。不料一些不可公开的照片被元公开到网路上,使得市民对此报以怀疑,不得不出面加以维护好警方的形象。元与其团伙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加以上传网络,方紧随其后为警员乃至媒体记者送上丰盛的饭菜,这场较量真真过瘾。后续方猜想元几人想趁机逃脱,不料却中了调虎离山之际,此乃影片高潮。电梯里张元等三人的对话,更加渲染的整部影片。里面人质的儿子也是一大看点,小小年纪懂得是非好坏,有自己的原则。元逃脱后,方张二人追到公交车站牌,经典 的站位呈现,大呼较好。影片充分运用的媒体的作用,不同于以往的警匪片,成为一大特色,配乐更加渲染剧情氛围,最后的ending也是一大亮点。   《大事件》影评(四):观后感 影片一开始时以枪战为开端,看的是激动人心 ,打的很炫。但是有些疑问,悍匪是不是也太光明正大 了吧,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既然想抢劫,不是低调些成功率更高吗?弄得是全城轰动,引来了记者报道,警队也出动很多人去逮捕。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悍匪能逃走,这影片恐怕在中国 也看不到了。还有在张家辉和许绍雄追踪任贤齐的时候,许绍雄说作为警察肯定是想能碰到一起大案子,我想作为警察能说这句话吗?大案子意味着危险 性高,危害也大,牺牲的可能性也高。最后结尾中任贤齐说想陈慧琳做他的女主角,感觉 太莫名其妙 了,都没觉得他会对她有好感啊。倒是有一点,在绑架她时,并没有真心想伤害 她,不然她也不会没受伤。 这部影片算是我看的任贤齐演的最好的了,陈慧琳在里面表现的很显眼,一切指挥都听她的。最后就是影片开始的长镜头太厉害了   《大事件》影评(五):不讨喜的方洁霞 我一直认为电影是有三方人马,而不只是简单 的警匪两家。一方当然是任贤齐率领的悍匪了,其中也包括后来加入的替人办事的尤勇二人组。另外两方就是张志恒率领的重案组和方洁霞指挥的大队警察了,这两组人马虽然都是警察,但我总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理念方法皆不同,想法行动不一致,除去身份职责之外,他们的确应该算为两方人。 也正因为如此,本片的故事有了走马灯 的效果,三方人马轮番出场,在一个巨大的、层次分明的空间中上演着各自的执着。而导演杜琪峰也就有了余地来展示自己在故事、场面、情节上的调度功力了。而电影也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瓮中捉鳖”故事了。 我不太喜欢 方洁霞这个人物,抛开演员演技的问题,这个人物本身就不讨喜,即使她是一个漂亮 的正面人物 。方洁霞的身上带着某些我们时常会碰到的人的影子,这些人冷静、沉着、干练,遇事绝对公事公办,思考 一定直奔要害,追求完美 到近乎不近人情 ,智商极高,却因而显得情商 极低,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而是不屑于左右逢源 。在团队中往往人缘不佳,但却屡被重用,因为老板清楚这些人就是要被用在刀刃上的好钢,而不是润 滑交际的开心 果。 与这种人合作,总是会有点不安心,因为在他们看来为了把事情做成,做出牺牲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你的辛苦 、你的假期,甚至是你这个人,只要符合他们的计算逻辑。还好的他们还没有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地步,而更惨的也是他们没有到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地步,你就无法大义凛然 外加心安理得 地离他们而去。在正常范围内的痛苦 也是痛苦,而且还来日方长。 方洁霞就是这样的人,在媒体上丢了面子就一定要在媒体上找回面子,抓贼那是找回面子之后的事了,为此 也不惜做些不那么磊落的事情,耍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而她被拆穿后,对此的解释只是一句:我们立场不同而已。 你看,这个答案我也很不喜欢 ,立场不同有的时候只是外交辞令,只是用来敷衍的一个借口罢了,因为无论立场如何,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我们心里都应该很清楚。只是方洁霞太追求 完美 了,太需要抓捕成为一个圆满的秀了,为了面子反而更加狼狈 了一把。 不过影片的最后似乎是要为方洁霞翻案一般,让她挺身而出 了一把,说实话 我觉得这就纯粹是为了电影剧情而制造的噱头了,这与方洁霞之前的完全是不相符的啊!此时行动已基本成功,丢失的面子慢慢找了回来,关键时刻不能出纰漏啊!她为何如此汲汲皇皇孤身去抓贼,她当初指挥若定的劲头哪去了?手下这么多,何必自己出头。说到底,还是导演的想法,既要增加剧情矛盾,又要给大明星发挥的空间。总之,不合情理,败笔! 再说一下,这场抓贼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观念落伍了,还是这个时代的重点已经改变 了,我始终觉得抓贼就要像张志恒那样锲而不舍 、勇往直前 ,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而不是举手投降,我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冷酷 呢?如果你把这一切都像指导一场表演秀那般演给我们看,而且还懂得扬长避短 ,还懂得避实击虚,看着是皆大欢喜 ,可是实际呢?我们究竟是更能依靠 哪一个呢?秀得更好的,还是干得更好的?还是有人要说这两者没有区别呢? 最后要赞一下电影中的长镜头,一头一尾两个长镜头,酣畅淋漓 ,确实体现导演和演员的功力。   《大事件》影评(六):原来手机才是主角啊 开始的长镜头确实经典,然而那几个开挂的劫匪让人有点无语,注意力都被拉去他们什么时候才中枪去了。可能有人也怕观众会说这么假的,不看了,所以最后上警车前让其中一个劫匪的大腿中枪,不然不能服众。接着塞车那里那帮摄影,真让人服了,个个都那么近距离在拍,一点都不怕被打中,都是战地记者出身吗?连警察都举手求饶呢! 本片有意无意间透露着黑色幽默 的气息,故意绊倒警员跪拜也好,后面吃饭情节也好,都想让人觉得这不是一部单纯 的硬派警匪片。不过幽默归幽默,将这个案件说成是一场show,似乎不太严肃,让人有点反感,倒不如直接用电影名字大事件。 影片不单单想呈现一场警匪之间的对决,而是希望用这件大事件带大家去看到我们平时忽略的一面。警察是有责任 保护市民,但除去警察身份,他们也一样是市民,他们也一样有家庭 责任,他们一样需要“保护”。的确,诚如电影中那位警员所说,“我没有错”。想想他身后被打死的同僚,有人为他惋惜,有人为他难过 吗?影片想要我们醒觉,想要我们能站在别人立场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影片这一立意是值得肯定的。可惜,影片的卖点终归是警匪战,这一立意的感染力终归变得单薄平淡,让人很容易就忽略掉了。 影片在看到劫匪用手机拍摄石油气瓶爆炸,拍吃饭视频时,可能你会领悟到这是手机商给钱投资的一部推销手机的广告片。你很难明白那部手机竟然没有停顿,能如此清晰的将爆炸前后过程拍得如此连续。拍视频也如此得心应手 。上传电脑竟然也如此轻松 。你也很难明白后面电话没有挂断,经过各种激烈震荡,信号依然如此清晰,声音依然如此清脆,喇叭大得像开了免提(印象中那时手机是不能免提的),还像有导航功能一般,准确找到劫匪位置,成为剧情关键所在。此刻,你终于明白,原来这部戏手机才是主角啊!   《大事件》影评(七):不一样的警匪片 终于看到传说中很厉害的长镜头,不过作为一个电影小白,还不是很会欣赏这种技术,所以只想单纯谈谈剧情。 这部片和杜琪峰其他的警匪片有点不同,它不是单纯地枪战拼火,而是加入了媒体。其实整个行动就是警方做的一场戏,只是想在香港群众面前挣回点面子。然后却又不是一场真的戏,因为里面有真实的匪徒,也有不是做戏的警察(张家辉等人)。张家辉等人执着地想捉到匪徒,匪徒又聪明 地挟持了人质,然后又设计逃跑,所以导致这场戏不能像陈慧琳等人希望的那么顺利。 戏剧化就是,任贤齐和其他匪徒在人质家中一起吃饭,而警察竟然也在外面吃饭。但不觉得这更是在愚弄群众吗?在这么危急的时候,匪徒在吃饭,警察也跟着吃饭?难道不是应该趁他们放下防备去抓住他们? 不过看到任贤齐和尤勇对两个小孩不错,和他们在厨房切菜是的 对话,觉得其实人性本善吧,他们也并没有那么坏。 最后任贤齐中枪之后对陈慧琳说“如果是我我会选你做女主角”,看到觉得有点于心不忍 。 陈慧琳的角色很酷,不过觉得演技真的一般,太生硬。   《大事件》影评(八):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 一伙悍匪在香港的闹市区和警方发生枪战,有警员殉职,还有个警员高举双手投降。结果警队的声誉一落千丈 ,市民表示鸭梨很大,一点安全感都没有,连条子都投降了,还能指望普通市民怎么样呢。为了挽回声誉,高层决定来一场秀。采访牺牲的警员,他的父母哭的很伤心,知道了原来他小的时候志愿就是除暴安良,看到警察叔叔都会敬礼。采访举手投降的那个JC的妻子,他们刚结婚没多久,刚有了一个BB。这个时候如果他不投降,就会被悍匪爆头了,男人死了,这让妻儿老小怎么办。形象工程初步获得了成功。但是彻底将这伙悍匪绳之以法才是王道。这些人大白天做案,做完了就躲起来了,然后过断时间没钱了,又出来挑战警方的底线。这让市民哪里还会有安全感呢?最终在恒(张家辉饰)的带领下,警方彻底消灭了以元(任贤齐饰)为首的悍匪。向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香港社会恢复了安定祥和的气氛。   《大事件》影评(九):大事件 本片主要讲述的是香港警察因为一次失误被拍了下来,然后导致香港居民不信任香港警察,所以香港警察决定利用传媒的力量把这件事倒转回来,让香港居民相信香港警察,所以他们就出动了所有警察,让他们每个人都带上镜头,然后传回来的画面剪辑一下,发给民众,然而坏蛋啊元也不是吃素的,警察发一次,啊元就发一次出来打脸,和警察斗智斗勇,张志宏是属于阿元的克星吧,每次啊元快要成功的时候,张志宏就出来了,一次两次三次,然后最后啊元死了,被打死了。 里面的配乐超级棒,尤其是最后的时候,方督察追补的时候,通过电话听声音的时候,真的超级厉害。当然啦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是开头的那个长镜头,哇塞,真的超牛逼,长镜头史上的分割线。 其实本片我最喜欢的不是警察,我喜欢的是啊元,他虽然是坏人但是他很好,对孩子的时候我很喜欢。本片的那个小男孩 也是亮点,这孩子太酷了,他爸爸有点窝囊,其实也就是小市民的形象吧。   《大事件》影评(十):大事件里透露出来的人性 一位面对悍匪投降的警察,被媒体拍到引发的一场警匪大战风波。其实在看到警察投降的那个镜头时我是可以理解的,手无寸铁,敌人的枪就指在头上,情急之下,除了投降,我想不出还能干什么。就像身后那位才准备摸抢,就被击毙。 任贤齐饰演的警匪头子,在这里还幽默了一把,一枪打掉投降警察的帽子,让警察丑态百出,却没有被打死,给故事添油加醋。匪徒是狡猾的,也是残忍的,面对受伤不能逃走的同伴,毫不犹豫的击毙,以免被捕。 群众的反应也很正常。他们看到的只是媒体偷拍的一个镜头,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虽然真相是警察确实比这群悍匪弱。作为纳税人,他们有权质疑警察的保护能力,担心自身的安全。 人性的思考,这就是《大事件》电影里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杜琪峰电影一贯的风格。电影没有多余的细枝末节,直击主题,扣人心弦。电影开篇的长镜头枪战,也让这场警匪大战不像是电影,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很厉害。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