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就是书。 ----余秋雨
2、无言的大地
,有多少地方
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谢恩。 ----余秋雨
3、人类
常常产生“高于自然
”的艺术
梦想
,在这里必须放弃
。 ----余秋雨
4、莫高窟被那些文物
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
。那么,我们的心情
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
,延伸到整个世界
。 ----余秋雨
5、茫茫沙漠
,滔滔流水
,于世无奇。惟有大漠
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
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
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
、世界、历史
,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
,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
,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
日常见
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
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
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
大受其累。 ----余秋雨
6、人民
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
而透彻
的生 命。 ----余秋雨
7、不在企望迁徙,听任蔓草湮路,这便是老。 ----余秋雨
8、也许有人说,都已经要灭亡了,还要什么格调?我说,正因为要灭亡了,只剩下了格调。 ----余秋雨
9、山河
间的实际
步履
,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
风景
,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
。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
,价值
的终点和生命
的终点。 ----余秋雨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
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
:“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余秋雨
11、世间
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
的高度
,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余秋雨
12、为了躲避苦、害怕苦、转嫁苦,人们不得不竞争
、奋斗
、挣扎
、梦想、恐惧
,结果
总是苦上加苦。 ----余秋雨
13、传说
和感悟
中或许存在
著比实物证据
更大的真实
。传说有不真实的外貌
,但既然能与不同
时空
无数传说者的感俉对应起来,也就有了某种深层真实,实物证据有真实的外貌,但世界万事
衍化为各种实物形态
的过程
实在
隐伏著大量的随机和错位。 ----余秋雨
14、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
知识分子
的机智
,也是中国知识
分子
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
于社会
,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
的达观修养
,成了中国文化
人格
结构
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
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
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余秋雨
15、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
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
自己
笔下
的文字
能有一种苦涩
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
,苍老
后的年轻
。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
英气。 ----余秋雨
16、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
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
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
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
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余秋雨
17、世间的种种定位
毕竟都还有一些可选择
的余地
,也许,正是对这种可选择性的承认与否定的幅度,最终决定
著一个人
的心理年龄
,或者说大一点,决定著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生命潜能
和更新可能
。 ----余秋雨
18、小人
牵着大师
,大师牵着历史。小人把绳索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余秋雨
19、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
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海水
是雍容大度
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
,合在一起比赛
着飞奔的力量
,踊跃着喧嚣
的生命。 ----余秋雨
20、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余秋雨
21、有趣
的是,这条降雨量的界线,与万里长城多方重叠。可见,万里长城的功用是区分两种文明
,让农耕文明不受游牧文明的侵犯。因此,这是天地之力借秦始皇之手画下的一条界线。这样一来,中华文明的三条天地之线,也就是黄河、长江、长城从长城内侧的农耕文明来看,侵犯总是坏事
;但是,从长城外侧的游牧文明来看,用马蹄开拓空间
,正是自己的文明本性
,不应该受到阻拦。于是有战争
,有长城内外一系列
奇特的历史。干燥和湿润
发生
了摩擦,寒冷
和温暖
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
展开了拉锯……冲突
是另一种交融。长城内外的冲突和交融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主题
,其重要
,远远超过看起来很重要的邦国争逐、朝代更替。我平生
走得最多、写得最多的,也恰恰是这些地带。 ----余秋雨
22、部分
文人
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
中显现人性
、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
的高贵
。他们的外部身份
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
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
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
。 ----余秋雨
23、没有悲剧
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余秋雨
24、如果人生和历史 都是拔离了琐碎
事物
的建构, 那么它们也就不属于现实
世界。 ----余秋雨
25、它因深厚
而沉默
,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
。 ----余秋雨
26、社会污浊
中也会隐伏著人性的大合理
,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
又常常怪异
到正常
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
,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
题为代价
。 ----余秋雨
27、向往
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
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
的孤独
和惶恐
。 ----余秋雨
28、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
的日子
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
。 ----余秋雨
29、当峨冠博带
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
,永不漫游。 ----余秋雨
30、成熟
是一种明亮
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
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高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
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
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