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经典散文
日期:2018-08-21 11:10
作者:了了宝宝
来源:中国散文网
阅读:
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室内的鲜花热闹的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香气就差召来蜂蝶了。
看到这些,满心喜欢。
走进一月,其实春天在我看来已经提前来到我的生命里。
走进新的一年,时光老人已经准备好待翻的日历,那每一页上上都精心绘制着动人的画面,温暖如春,火热如夏,凉爽如秋风,纯洁若白雪。
时光老人站在时间的流里,慈祥又不失严肃地对我说:“慎重的写好每一页吧!”
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撒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若是仅仅喜欢莲花或雏菊,可绝不要播撒上牡丹之类的高贵品种。否则那于开花之日应该会是望花兴叹了。
“衣服脏了要洗,常洗的衣服不脏;心灵脏了也要洗,常洗的心灵同样不脏……衣服越洗越旧,心灵越洗越新。衣服可以换新,心灵则只能自新。”
“你在路上,不代表出发;你出发了,不意味着就是前进;你前进了,或许离目标更远。在路上,不说明你就会走路。”
这些接地气的话语,是林清平先生的《禅眼看世界》里的句子,宛若父亲兄长般地教导款款入耳入心,又使禅眼禅语平实无华到一如自家院落中的菩提树。
时光老人正看着我们修行,心灵要时时自新,要学会时时看看自己走的道路。
新的一年里我们总会对自己许下很多美好的祝愿,譬如快乐,健康,家人幸福,多挣钞票,职位升迁,买房买车等等。
我的祝愿是踏实地过好每一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做人善在先,做事须认真,爱心化春风,温暖身边人。微笑写在脸上,真诚装在心间。祈祷世界上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灾难,唯有平安!
做一个幸福的人,每一天读书,写作,去锻炼,让自己从精神到肉体都是健康。
做一个有信念的人,背起行囊,开始涉足更远的风景,遇到再大的困难,流再多的汗都不言后退。
做一个温暖他人的人,温暖日渐冷漠的世界,火柴虽小,但足以照亮一方黑暗,擦亮夜行者的眼。
岁月可以改变容颜,但却可以丰盈心灵,一年又一年,心灵之树应该会越来越茁壮,参天耸立。
让有缘同行的你我一起肩并肩,走进流金岁月,听震颤心灵的时光音乐,赏更美丽的人间风景。
关于过年的经典散文【二】 小时候在农村,十分向往过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过年有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之享。
在我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妈妈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她积攒一年到头的美味佳肴,我们只有过年才能尽情享用。那时候农村过年,不像现在城里过年下馆子。乡下团年,都选择在中午,有的美食,头天晚上就得开始煮,如猪脚和海带就是头天晚上开始炖,且要炖满满一鼎锅。灶里烧块子柴,睡前悖(音beì)火,悖火就是把未烧尽的块子柴团在灶中央,然后用灰将其覆盖,这样火种不灭,灶里彻夜通红。这是家乡的一种习俗,既有微火炖猪脚之效,又有预示来年红红火火之意。第二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她首先将锅里的猪脚海带再次舀进鼎锅,然后将猪头腊肉香肠萝卜一锅煮,煮熟之后,她得把肉食捞出来放在筲箕里凉着待切,再将萝卜与汤舀到缸砵里,目的在于腾锅它用。鼎锅里的猪脚海带,还得与炸酥肉、炒小菜、孔干饭等一系列烹饪一起炖着。我家人多,兄弟姊妹六个,人人喜欢吃酥肉,每逢过年,酥肉必炸,团年过后,往往要剩垒尖满弦一筲箕,足足有三、四斤之重。端上桌子的菜肴,荤菜居多,主要有肥大块、猪头肉、干酥肉、糖熬肉、盐煎肉、香肠、猪脚海带汤、不少年份还要杀个鸡炖起,唯一缺少的是年年有余(鱼)这道菜,那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鱼的缘故。团年饭桌上的菜,最有特色的是肥大块。肥大块多用很肥的宝肋腊肉切割而成,切好的肉在锅里爆出油后,加入水腌菜(或萝卜弦、或大头菜)炒几下就做成了。肥大块大的有巴掌大,最上面的肉横过碗口两边还悬着。重的一块接近一两重,一般很难吃下三、四块的。因为是腊肉,略显黄色,拈起对着光看,晶莹剔透,色香味俱佳,直叫人垂涎欲滴。我常常放筷子前还想吃,但怕吃不完而不敢拈。为此,不知到少次怨妈妈切的太大块了,免不了事后要问妈妈:“过年的肥大块为什么要切那么大?”妈妈每次的回答都是:“是为了让你们少吃点才切那么大块的!”实际上,那是一种纯朴民俗的体现,是待客热情大方的方式,是彰显富余的表现手法。猪头的葱嘴、耳朵会留下过客时做下酒菜,其余的切好就端上桌,每片肉的大小要比肥大块小些。猪脚和鸡肉,熟透得已经骨肉分离,偶有肉附着在骨头上,只需用筷子夹着骨头一吸便可以把肉吸进嘴里。团年后剩下的猪脚海带汤,初一泡面,就是绝美佳肴。其他美食还有油炸红苕丸子,新鲜瘦肉炒莴笋等,素菜每桌一般有三四个。吃团年饭所请的客人,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后来大哥分家了,姐姐出嫁了,也要请回过年,请朋友吃团年饭的很少见。我家团年少则两三桌,多则四五桌。最高长辈中年长者坐上席,上席坐齐后,最高长辈中年次者和次高长辈坐下席,我们小字辈只有分坐左右两边的份。有时候,爸爸还要把要饮酒的客人尽量安排在一桌,以便行酒令。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活紧张,粮食匮乏,肉食尤为稀缺,记得我家有几年在吃团年饭之前,上每位客人先吃诺大一碗糯米饭,美其名曰吃茶。吃茶的目的在于让客人先填饱肚子,以达到团年时客人少吃肉食的目的。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大年三十晚上有得压岁钱之喜。
小的时候,我的瞌睡很多,往往在晚上七点左右在家里不管哪里倒地便睡,很多时间是睡在灶前的柴草上的。吃晚饭要被打醒才能开口,这样也多是一边哭,一边吃,一边睡才能吃完。但是,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弟兄几个是没有瞌睡的,因为要等着大人给压岁钱。生产队干活要接近天黑才收工,大人收工回到家后才有时间做家务,久而久之,农村便养成了入夜后才开始做家务的不良习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推磨、砍猪草、煮夜饭、煮猪稍、喂猪等家务活忙完后,全家人还要一起围着脚盆洗个热水脚,这次洗脚很讲究,既要把膝盖以下反复洗礼。又不能洗过膝盖,否则就叫洗翻了山,那样来年的吃食运就会大打折扣。初,水很烫,脚放进脚盆的水里就得马上缩回来,把脚踏在脚盆口沿上。如此反复试探,待水温适宜了,才能将双脚泡入水里,洗脚要洗烫并用,搓揉兼施。如是洗脚,旨在干干净净迎新年。洗完脚的时候,已经接近深夜十二点了,这时候爸爸才开始给压岁钱,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人能得四角钱压岁钱,最多的年份也不过一块钱。得到压岁钱,我们兴奋,夜不能寐,一家人就灯围桌散吹闲谈,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无所不及,话题往往会涉及为什么不早点给压岁钱的问题,妈妈总是回答:“早把钱给了你们,你们早就睡了,哪个来守岁!”。从此,我便知道了过年有“守岁”之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大年初一上街有钱买零食吃之乐。
┃ 关于过年的经典散文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