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维导图做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1、按照原文结构,重点关注段首段尾的关键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文章画下来。
这时候的导图会引用比较多原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内容也比较繁杂;2、结合文章和导图,对文章进行思考归纳,提炼出文章的关键词。归纳的越多,对文章的思考就越多,理解也越深。
3、不但归纳关键词,而且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归纳,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用导图的形式把文章的复述出来。
4、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整理好的导图进行进一步思考,也就是精简导图。合并关键词,甚至合并分支,同时删减重复的以及与中心相关性并不大的,同时思考各部分的联系,通过增加箭头等关联线表示出来。
5、根据自己梳理的导图,对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就有了全面而细致的认知,再去解题就会迎刃而解。
初一语文散文的思维导图?
初一语文散文的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就是对于某一个知识点通过整体思维来把握。
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就是某一个知识点,
枝干就是知识点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你可以把知识点画在纸,然后分出枝干,
一级一级分支。若是有什么重要或易错点,
也可以注明出来,防止遗漏。
思维导图可以帮你从整体开始掌握某个知识点,
使你对于这个知识点更加了解。
当然,这些功夫的前提都是你已经了解,
或者初步知道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做出思维导图,
小学生如何做阅读思维导图?
肯定有人会觉得疑惑:1-3年级的小学生就能绘制思维导图吗?为什么要这么早就教孩子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不太识字的孩子,自己用一些图形、符号、曲线等等去联想记忆,把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自己的记忆更加牢固,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事件、逻辑因果关系、增强注意力和学习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被人们熟知的常见的思维导图被分为两种:一种叫Thinking Map,就是我们大人常说的“八大思维导图模型”;另一种叫Mind Map,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即以一个中心点为主体,向外延伸思维的图示方式。
而小学生的“阅读笔记”最适合采用后一种,原因就在于Mind Map只有一种图示方式,框架相对简单,便于1-3年级学生绘制,记起来也不容易混淆和错乱。
那么如何教小学生做阅读思维导图呢? 我根据平常的实践经验,建议应该把握以下两个方面、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个方面:教授孩子掌握Mind Map中心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第一步:提炼核心主题,焦点视线要集中在中央事件上;
第二步:只用一种中心圈图示方式,从主体向四周发散支线;
第三步:分支由关键词、关键图像构成;
第四步:使用色彩、图画、代码等等,来加以修饰。
这样四步下来,就基本能绘制出一个思维导图模型。
第二个方面:肯定是要通读阅读材料,熟悉一篇文章、一个故事或一本书的中心思想、章节内容,能列出基本的流程和因果关系。
第一步:找到关键词,引导孩子绘制中心图
家长或老师先一定要找准核心的“关键词”,比如这篇文章是写人、写物、还是记事等,自己先要明确“中心图”,再激发孩子的联想力,这样会使孩子的思维更加发散,形成自己理解的逻辑关系。
第二步:继续引导和启发,帮助孩子找到第一分支
在孩子绘制第一分支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把握是否符合主题流程,引导和启发孩子按正确的方向去绘制,方向一定要对路,否则也反而误导了孩子的思维。
这个过程中父母不用太在乎孩子的想法是否全面准确,但方向一定要与阅读的材料思想对路,否则南辕北辙,就没办法让孩子的思维延伸出去,也就形成不了完整的阅读笔记。
第三步: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延伸出第二分支
按照阅读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延伸,可以通过提问式的引导,来启发孩子延伸出第二分支。
以此进行,依次展开,就能绘制出一份中心明确又各具特色的阅读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学会建立整体与局部、细节与执行的思考以及行为模式。不但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有直接帮助,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全面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促进全学科的学习效率。
所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特别抽出时间来主动给孩子讲解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教导孩子先用Mind Map思维导图去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问题,等他熟练绘制后,再可以采用Thinking Map八大思维导图模型去发挥,这样孩子也就掌握了一项高效的学习方法。
【新资优教育】引进国际主流中小学校全方位学习(Life-wide Learning)模式,采用多元智能STEAM发展体系,注重少儿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多样化的资优教育资源,推出适切的个性教辅方案,有系统、有方向地发掘和培育全面素养发展的资优生。如有4-12岁少儿学习、素质发展方面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随时与我留言或私信沟通,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77420.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