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散文 , 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2、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3、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而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因此散文又有: 时间跨度很大 、空间转换广 、事件牵涉多 、表达方式活 、勾连全文巧 等特点。但行文却始终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4、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散文的选材.形式.结构.是什么?
散文结构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如巴金的《灯》。作者先写眼前的灯,由于“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触媒),使我情不自禁地 回忆起自己也有过的经验,想起海上的灯塔,哈里希岛上的孤灯……作者由眼前的灯,放散到回忆的灯,联想 的灯,但作者并没有听任这种“放散”,而是在文末借点晤人生哲理作触媒,将思绪收束到眼前的现实。即使 在放散之时,作者也不是漫无边际,而始终围绕着“人们在困时仍要充满对人生、前途的希望与信念”这一主 线。
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名篇。文章中写道,作者晚上在院子里坐看乘凉时,由于“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由于看到一轮圆月(触媒),便想看一看圆月辉照下的荷塘的样子。于是作者便信步走出家门,来 到荷塘边(放散),因而便有小煤屑路上淡淡的月光,塘中淡淡的不能朗照的月色,荷塘四周如烟似雾的斑驳 月光……于是便又想起“采莲的事情”,“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这一切似乎很散,但它却始终以淡淡 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这一情感贯穿全文。作者又以差点碰到自家门上为触媒,将思绪拉回现实,“我”也回到 家中。由院子→塘中一切→院子,地点的迁移,场景的转换,思绪的跳跃,体现了收束→放散→收束的结构特点。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纵向结构:(时间)如《背影》,《落花生》、《藤野先生》。
②并列式结构:(横向)(性质分类,各个侧面、空间),如《天山景物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③纵横交错结构(网状结构):如《土地》、《社稷坛抒情》。
④层进式结构(观察、认识的过程):如《荔枝蜜》。
⑤流动式结构(作者情感的变化):
⑥对比式结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郭沫若的《杜鹃》。
⑦特写式结构(集中写一个场面或片断):阿累《一面》。
散文是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为主的,因此它的结构形式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为内在线索。它所写的人、事、景、物虽有自己的时空和发展变化的顺序,但这只是文章的外在线索。因此,在一篇散文中,常常表现为:既有时间、空间顺序的外线,又有思想感情贯穿的内线。纵横交错,虚实相映。
二、命题规律
考试命题常常这样出题:
1、 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2、 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
3、 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
4、 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的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三、解题方法
1、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
3、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另外还可以看标点。
4、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76919.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