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述?
2020
11-22

散文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述?

一篇文章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4、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5、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第二人称的作用:1、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更生动。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3、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第三人称的作用:1、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扩展资料:其中第三人称叙述属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而作者本身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全知全能,所以作品里面的硬伤和常识性错误很难避免。但第三人称无障碍的叙述视野,会让作品陷入事件的泥沼。假若作者没有找到一条轻巧的暗线去串联,那肯定是结构松散,庞杂累赘,流于一堆生活片段的堆砌。虽然世界上没有一种尽善尽美的叙述视角,但是在写作时可以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充分利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各自的优点,进行叙述视角的转换。叙述视角的转换,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第三人称之间的转换。比如王奎山的《大火》,分别记叙了赖孩、天星和长顺各自在火灾中的活动轨迹。这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去繁存简,避免了结构松散,有抽丝剥茧的艺术魅力。2、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的转换。比如陈毓的《伊人寂寞》,后半部分因为 “我”的加盟,使作品有了新的走向。叙述视角一转换,便释放出作者的写作情感。又比如苏童的《老爱情》,也是因为“我”在开篇和结尾的介入,让整个事件变得真实可信起来。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让作品变得摇曳多姿,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弥补了小小说叙述手法单一、故事情节单薄的先天不足。

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述?

我是追梦乐享人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从书名就能看出~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是鲁迅先生晚年对小时候的回忆,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作品带有自传性质,在鲁迅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文是回忆文集,自然是在文中回忆自己的过去经历等等,当然会用第一人称来写。

此外,用第一人称拉进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同作者促膝长谈的感觉,更显亲切。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