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析散文诗的语言?
浅析散文教学中语言的品析 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大考点,也是中考中最不容易拿分的一种文题,因此,注意散文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基本答题思路和方法,是中考语文成绩提高的一大途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散文阅读教学中的“ 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首先学会品味语言,才是真正走进散文世界。那么,散文究竟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散文语言特点大概分为三类: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因此,在品析散文语言是要注意那些1、动人的抒情韵味2、深邃的哲理意蕴 3、优美精当的词语4、巧妙精彩的修辞。因此在指导学生时应该注意(1)将散文中那些哲理性的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在分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分析: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2)从修辞的角度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深夜听泉的多种层次。为下文写从泉声中得到的人生感悟作铺垫。不管怎样,我认为,品析句子一定要注意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写散文,怎样出文学性好的题目?
一篇好的文章题目,就好比是一把钥匙,就决定别人是否去打开你这扇门。否则你的内容在好,只有自己去欣赏了。
写出一个好的题目也并不是一日之功,那是要有文字底功的,是要在平时学习的积累得来的。
题目一般有两种方法:内容和内心。内容是要从内容的中心思想上去构思,要有新意。内心是要全篇文章都附合凝聚题目的手法上的艺术效果。
哪怎样写好散文的题目呢?一篇好的题目的取法有:
1、言简意赅:要把想说,想做的事用2个字就能说明白的,就不要用在多的字去说。一般5字以内最好,最多不超10个字为妙,这要求文字底功的。
2、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取题的艺术正是你文章作品的艺术,正是别人是否打开你文章内容的关键,也是你文章思维上的某种效果,这与你取材安排,结构技巧等等都是连惯性的,也是你取题的艺术手法的个性。
3、唯一:在散文构思框架里构思题目,把所有的构思题目凝聚成一个题目,也是这篇文章的唯一题目。
4、多问为什么?要用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用这个字而不用那个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为什么用这种手法,而不用别的手法呢?总之要多问几个甚至几十个为什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76437.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