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诗的结构是什么-散文的写作结构是什么?
2020
11-21

散文诗的结构是什么-散文的写作结构是什么?

现代诗怎么写?现代诗的结构是什么?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比,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现代诗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不受格律约束,自由抒发思想感情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由于现代诗特殊的气质,它的写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的异乎寻常地热情。所以,才有将年轻喻作是诗歌一样的岁月。 和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的写作也要定调,取象,抒情,升华,分行,只不过音韵这些形式上因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写作更注重些实质性的内容。诗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达,但古典诗歌形式感强,而现代诗则将情思的表达摆在第一位,音律、分行、表达技巧,都围绕情思这两个关键词转动。既然是这样,那么,如何来写作一首地地道道的现代诗呢? 首先,便是定调子。所谓调子,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点。情绪上或悲伤,或热烈,抑或忧郁,风格不同;思想可以是爱国,可以是热念,还可以是某种思考,包罗万象。调子是一首诗歌的关键,可以说是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貌。比如有这样一首诗: 你是我的心肝 小宝贝,每每想起你 便会痛苦流涕 只因为我想你 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诗吗?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是诗。文字间寻觅不到一丝的感动,反而是一种厌恶,说不来的肉麻。问题出在哪呢?在调子上。情感显得苍白,更无须谈什么思想性了。很明显,这是诗歌的调子没有定好。从“心肝”到“小宝贝”,读来庸俗无聊,而“痛苦流涕”,看似煽情,实际上却让人反胃,思想浅薄。这样的“想”,绝不可有,如果你是投稿的话,第一个毙了的,一定是你。为什么呢?只因为你感情不真,缺乏思想,也就是说,调子没定好。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王冠”,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情感。那么诗歌的写作,首要的便是要有感情,一定要是真感情,这样诗歌才能从心底里去打动人。感情的真,又不是你说真,就一定为真的,是要你以情动人,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且看下面一首诗: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是,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这是诗人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写下的动人的诗句。这让一个初次离开家,离开母亲,涉足远方的人来读,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爱,对前方的茫然,都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所以著名评论家崔卫平在评价的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说“也许对心灵来说,能受伤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颗心”。多么深刻的阐述,诗人当时心境的褶皱,仿佛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诗歌还是智慧的结晶,这便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耐读,给人思考的空间。诗歌的思想性也就表现在这方面,它是诗歌的生命,让人久读不厌,越读越有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中的诗句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畔:“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这里,女性思想的细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她们“长期受压抑的愤慨和悲哀”得到了释放,诚挚动人。 诗歌调子的拿定,取决于情感和思想。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容易激发读者与作者在理解上的共振,这样的诗歌写作,调子便是拿准了,拿到位了。 再次,便是取象。“象”是什么?这里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象为物件,动作,细节等等。整个取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它的内容很繁杂,可以是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诸方面,只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象的常见类型表现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古老文化,这是象的主要来源。文化的象涵盖面广,有意蕴,有深度。这样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必要的手段。勤加阅读,存放在脑海中,运用起来也就会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其中对物象“莲花”的运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以说写尽了时光的流逝,容颜的衰老,既带有点点的感伤,又散逸着古色古香的气味。 第二类为现实生活,这是象的重要来源。生活是有质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从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这样的象才有价值,能较为集中的表达生活。诗人海子在诗歌《女孩子》中写道: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行走如同文字“断断续续”,洁静如“清凉的露水”,这些充满生活意味的象,让诗歌更有生活,更有韵味,更显个性的美感。 第三类为联想想象,这是象的特别来源。联想和想象是构思写作的关键要素,在潜意识里还能暗示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倾向,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契机。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象常常是扭曲的,变形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中》如是写道: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从“典故”“ 姜白石的词里”里走来,明显带有想象的色彩。从古至今,时空错叠,致使象很夸张,却很有诗味,彰显了意味诗哲的智慧。 取象的过程,是其与心契合的过程,倘若让象远离心灵,即使这个象取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那么,这首诗歌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接下来便是寄寓的过程了。所谓寄寓,诗家又云“寄托”,就是将情思附着在象上表达的过程。《古今词话》中称,东坡先生作“卜算子”一词,“拣尽寒枝不肯栖”,“按词为咏雁,当别有寄托,何得以俗情傅会也之句”。可见诗歌写作中“寄寓”之重要,能够将“俗情”深化,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寄寓”的高论,就是“胸中之竹”。“眼前之竹”便是象,而到了“胸中之竹”的阶段,便是寄寓的过程。《庄子?齐物论》中写道:“昔者庄周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便为寄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个人的情思与象合二为一,到了“忘我”的地步。 寄寓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缘事抒情。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这便让情感和思想有了传达的通道,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内敛的美感。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借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通常的景色书写都是和情思的表达合拍的。而景色又有乐景和哀景之分,突出的借景抒情的技法无外乎两大类,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换句话说,便是以美衬丑,或以丑衬美。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名作《死水》: 也许铜的要绿城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它蒸出些云霞。 一汪没有“半点漪沦”的死水,却被先生赋予了娇艳的色彩之美,使之与我们的情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此丧失生气的事物,却显现出了让人作呕的美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啊。死水的污浊,在其美丽的外表的衬托之下,异常醒目,催人深思。 所谓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借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和思考。一般的局面是以物衬人,最终二者融为一体。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的一种表现手法。请看诗人牛汉的名篇《半棵树》: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诗中的“半棵树”形象很逼真,读起来意味夺人,象征性更加明显。它象征了面对厄运不屈服的灵魂,这其实就是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半棵树”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便是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抗争。诗人借这“半棵树”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怀。 谈到缘事抒情,这是我国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都有广泛地运用,也是现代诗写作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技法,也可以将之细节化为起兴手法。先叙述,然后引发抒情或思考。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为,打扮多么得体的公子,我的心为你跳动了很久。“子衿”代指打扮得体的公子。先叙述相遇,然后抒发对方的羡慕之情。这在后来的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树梢树枝树根根/青山清水有亲人。叙在前,情在后,层次分明,容易让人把握情脉。 寄寓是现代诗歌写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意是情和思的结合体,寄寓便是让意和象和谐统一,营造一个完美相融的艺术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真情寓于象中,形成意象,以求境界的相浑与一。 诗歌写作进行到这,还并没有结束,要想其更为完美,还需要进行升华。这里升华的含义有三重:意义、结构和技法。很明显,意义是核心,结构和技法是表达的手段,为前者服务。因此意义的升华,就必然是结构和技法的提升,这是一个辨证而又统一的过程。诗歌写作升华的技法有如下几种,可供选择: 第一种,点染意境。这种方法化自绘画,就是在诗歌的关键之处,予以点染、开拓,发掘一种新境界。当然这要靠“灵机”一动,才可能实现。好像有那么一点,着一字,而神韵全出的味道。如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一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短短的两个结句,便由云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大,写尽了人生的况味。 第二种,点明情思。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升华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诗歌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早期的现代诗的写作大多如此,大有写散文的时候,“卒章显志”的感觉,或者说“立片言以居要”的意味。如作家冰心的《纸船》: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如此,将母亲的爱借纸船表达了出来,托物言志,情思绵长。篇末点明主旨,升华了诗歌表达的不尽情思。 第三种,强化主题。这也是现代诗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感情热烈,还让我们看到了情思动态的流动过程。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就是如此。诗中多次的以呼号的方式,高呼“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但情感真挚,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沉下心来品味一下全诗,你还会发现,该句总是的表达的关键位置,自然而然的呈现。反复吟咏之下,将诗歌的表达渐趋推上高潮。 诗歌的升华,并不完全等于在完篇结尾之时作一些加工,它还包含更多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寄寓是需要选择象的,而不同的感情表达,所选择的象也不一样。象有亮和暗之分,情思也有亮暗之分,它们是表达上的客观对应,而升华便要让这种对应表达得更完美更有表现力。 升华还包含了境界的提升,诗歌的表达有大小境界之别。一首诗的境界,并非本来就有的,要凭借诗人的生花妙笔去点染。如诗人北岛的《回答》中的那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行证”和“墓志铭”,这是两个富有神采的名词。开篇便让全诗的调子变得崇高,境界也顿显得开阔。文末的两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更见深邃,叫人隐隐约约地,体味到了诗人对前方的那份执着和自信。 诗歌的写作是系统工程,从定调,取象,寄寓,到升华,每一个环节都是表达的重要部分。倘若其间一环出现故障,诗歌的写作架构就会遭遇坍塌的危险。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以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步的落实,这样才能让作品凸显好而新的气象。 当然,写诗还必须怀有真情,真思,这是写作的神,因为诗歌是凭借情思取胜的。如果你想精心编制一个谎言,那么就请你早点走开,别打诗歌的主意,不然你就危险了。

散文的写作结构是什么?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时期。中外在此之前虽曾有过类似散文诗 的作品出现.例如中国古代的小赋、明清小品文,西方欧洲16世纪法国的蒙田小品文等等,但都还 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尚无法称为严格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体裁。当然也没有“散文 诗”这个叫法。真正的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才有的。 第一位使用“散文诗”这个称谓的诗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的波特莱尔,当时这种新的表达形式被 称为“小散文诗”。 时至今日,当我们跨过漫长的年代与广阔的地域,在考察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清晰地 发现一些散文诗的相关特点. 它兼有散文与诗歌两种体裁的属性,最本质上还是一种诗歌的形式。它借用于散文的外观和部 分写作手段与诗歌的语言、灵魂结合为一体,为主题表达而服务;与通常意义上的散文相比篇幅更 为短小,又不象诗歌那样固定分行,无形无象的思维情感通过作者心灵的孕育外化为富于音乐性的 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及情节关联,从而呈现出更为接近精神自由的表达境界。 在内容上,从无数散文创作的实践经验来看,都更侧重于纪实性,受限于真人真事的抒写.虚 构的可能性已经被压缩到了某一程度上无法随意打开释放.而散文诗所写内容则既可为叙事抒情, 批判现实的,也可以是纯粹浪漫幻想的。篇幅容量可以大到《窃贼》那种适度程度,但不宜过长, 也可以短小到类似泰戈尔那样富于哲理性的片语遐思。 在形式上,比散文包含有更多的跳跃想象,隐喻和象征;可以象诗歌那样分行,也可以完全不 分行;即便分行多数也是以长句排比交错的连贯格局出现,例如《驿站》和《邂逅》两首。同时无 论怎样变化,行文须具有一定诗歌语言的素质特性。例如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虽然不是 绝对化要求如此,但最好不是和散文写作的语言完全同一种风格步调了,否则将沦其为抒情散文, 而不是更为典型意义上的散文诗了,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和说明。 在风格上,可以说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可能。篇幅虽小,但却包罗万象,人性与自然中的 所有元素节点都可以成为表达主题的某一个突出坐标。根据所选特定客观内容本身具有的差异性质 而产生不同的风格类型变化。写《秘密》就是要抒发对理想的信念与坚持,形成一种清朗大气的风 格;写《牵手》,文中有类似于散文性质的人物对话和描述,局部音乐性适度削弱了一点,是要表 达一种超越生死的爱情观和深沉炽烈的风格;写《抑郁者》则是要一反常态,关乎心理学中抑郁症 患者的主观世界和扭曲体验。而这个近乎极端的心理状态并非患者所特有,普通人在某种特定时段 与条件下,也可有一闪之念,搅起心灵中隐秘的情感与矛盾因素,只不过不会成为主导心境而已。 此时即是要表现阴冷抑郁的情境和神秘诡异的风格,有种心灵秘境深处的悲怜与颓废之美。 关于散文诗的语言和风格。说几句题外话,借用音乐领域中的一些事例现象来对比研究。这一 点非常类似于现代新世纪音乐的发展特点和外在表现。 古典音乐不必多说,自然是莫扎特,贝多芬一类的作品。新世纪音乐则是以雅尼和范吉利斯等 新一代音乐大师为代表。两者在创作思想和使用的工具上有所差异。前者以传统乐器谱曲,后者利 用数字化工具,例如高技术含量的电子琴进行创作。古典音乐中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都相对严谨正统 ,形式上具有固定曲调织体的音乐结构。拍子、节奏、速度、音程、和弦、调式等音乐要素都融合 于相对稳定的结构流程中进行表现;有序曲有结尾,明确的主体旋律和变奏。这很象古典格律诗歌 中一些约定成俗的法则。但是对于表达更为复杂、微妙、广阔的心理体验和音域空间则显得力不从 心了。目前的实践也已经证明,最经典流行的五线谱记谱方式也是有所缺憾和局限的,无法明确有 效地记录表达很多复杂精细甚至模糊状态的音阶层次与情感体验。而新世纪音乐则借助于数字化音 乐创作工具与模式将所有的音乐语言和要素打散,溶解于“片段的节奏”中进行自由变化和表现。 将那些过于细腻微妙甚至难以捕捉的心灵体验记录下来。将音乐的表现力与可能性推至了新的高峰 。同理,文学领域中散文诗的出现无异于是对语言艺术上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次突破和探索。外表 看上去象是散文的抒写,情节的片段,而本质上则是一种更为纯粹自由的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虽 然片段,但却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犹如诗歌作品那样成为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获得了独立的艺 术生命形态。 因此,散文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打破了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原有的定势与结构.开拓了尽 广大,至精微的创作原则和内容表现空间;发展出了更为灵活自由的创作手段与新颖的语言形式美 感。为人类的艺术生活锦上添花,更现辉煌。在此思想认识前提下指导自己的散文诗创作实践,我 们将可能会收获比以往更为风格迥异,变化多端的语言之花。 怎样鉴赏诗歌 (一)、熟悉名句,了解知名作家 名句的积累是一个渐复过程,从小到大了解作家是知人知文即知题。如,岳飞是抗金名将,辛弃疾是爱国词人,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二)、把握意境,感受诗人感情 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形的,诗歌中的意境是无形的。所谓意境是主观情思和客观自然景物或生活正面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 )是通过作品这个“境”来表达的。含蓄地将情融于景物之中。 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明透澈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宏阔悲壮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哀婉,相思,对爱人的思念,表白 诗不是小说,不是杂文,在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诗歌所展示的画 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熟悉诗歌的表现技巧 ① 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②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虚实结合、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 ③ 修辞手法:即常见修辞手法 (四)善于选择一个角度 鉴赏角度: 1主旨(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咏史、咏物(景)、咏怀 ② 抒情、抒志 ③ 思乡 2 艺术手法 ① 抒情方式 ② 表现手法 ③ 语言风格 ④ 修辞手法 选自己善于把握的角度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