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2020
11-20

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

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曾一度被剪除。但现在课本中已恢复其原来内容。首先,说明作者的思绪变化:不静到求静到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文眼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用: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 朱自清散文主要有:

1、言志表意散文。 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2、览胜记游散文。 《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3、书怀抒情散文。 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背影》、《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 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

4、感悟觉世散文。 朱自清是一个不断思索着现实人生的现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他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将觉悟到的宝贵的人生奥秘,通过语言文字搭建的话语平台,尽量地向读者展示出来。 如他散文集《语文影及其他》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将人生的诸多体验和感悟,娓娓道出。《谈抽烟》、《说话》、《沉默》、《撩天》、《正义》、《论自己》、《论别人》、《论诚意》、《论东西》等等。

5、指摘时弊散文。 朱自清在性格上是一个较为平和的人。他对时事政治往往尽量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时势有时候也会逼着平和的人写出“浮躁凌厉”之文,在这些文章中表达了朱自清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 指斥时政的有《哀韦杰三君》、《执政府大屠杀记》、《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等;批判落后社会现象的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等。揭示社会潜在的问题和四伏的危机的有《论不满现状》、《论且顾眼前》等。

谁还记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己到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表面上看,这句话平淡无奇,不过是对眼前景象的现实描写,实际上,这句话却是全篇最耐人寻味之处,是隐藏作者思想和情绪最深的句子,是全篇思想的点睛之笔,是作者一路情绪发展变化的高潮。要理解这一点,得从作品的开头说起,并紧紧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线索。

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因为听到了许多消息,引发了许多感受。但他听到的消息,却无法跟人评论。他心里的感受,也没法向人诉说,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去消受。所以他出门散步,是没有告诉妻子的,更没有叫上她。他只有在对荷塘月色的欣赏和描绘里,将自己内心最隐秘的思想和情绪,隐隐约约、曲曲折折地表现出来。

作者先是描写荷塘旁的小路,“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里,作者并没有明说小路象征什么,但读者读到这儿,却容易由小路的形状、颜色和村质,联想起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那时的中国,不正是走在一条曲折的,处处容易着火的黑色小路上吗?作者说自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怕就是听到了许多不好的消息,引发了许多感受。这些感受,又不能向人诉说,所以作者才一个人,趁夜色出来散步,独自默默消受。这里的“寂寞”二字,给全篇定下了孤独、忧愁、烦闷的情绪基调,后来的所有情绪变化,都是在这一基调上展开的。

接下来,作者又说了一番独处的妙处,但这妙处的立足点,也还是孤独。所以说,与其说作者是在一个人受用那无边的荷塘月色,不如说是在承受无边的孤独和愁闷。

紧接着,作者又描写了荷塘的一系列景色,如鬼影一般的树影,无精打彩的路灯,令人心烦的蝉声蛙声等,但这些描写,无一不散发着孤独和忧伤的气息。只有那如美人出浴般的白花,才给荷塘和作者的情绪增添了一丝亮色。但由此引发的对江南采莲美景的美好回忆,却又很快回到了美景不再来的哀叹中了。

值得深思的是作者对蝉和青蛙们的态度。蝉是白天和里夜都会出来烦人的,叫声单调难听。青蛙的叫声则黑夜才有才响才热闹。作者在这里提蝉和青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似乎是有所指吧?所以作者用一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动声色地划清了与蝉和青蛙们的界限。

最后那句“轻轻的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则是用妻子的无思无虑,与自己的一路忧思作对比,是在无声地告诉读者,自己到头来还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满腹的寂寞和忧伤,还是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所谓大音稀声,其实就是这种境界。这种含而不露,暗中对比的手法,更能凸显作者的狐独和忧思。

荷塘月色,淡淡的忧愁。月色荷塘,幽幽的哀伤。

高一语文上册课文,荷塘月色原文?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课文,第四五段老师要求背诵过,一直记忆深刻。以下为四、五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