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美文300字摘抄加赏析-散文加赏析赏析300字越多越好?
2020
11-20

散文美文300字摘抄加赏析-散文加赏析赏析300字越多越好?

好段3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原创快快?

这时的河边已是一首歌了。一担一担的苞谷插得尖尖的,搁在河滩上。一担一担的谷子垒得满满的,搁在河滩上。还有一捆一捆的黄豆、一筐一筐的小米都如画地搁在河滩上。要收工了,一天的劳累与辛苦,都得痛痛快快地跳进河里,洗掉、搓掉、揩掉。健康的肌腱,壮实的胸脯,都赤裸裸的呈现在你的视野里,是一尊尊诱惑人心的雕塑。纵使原始粗犷,但极具柔和妩媚,沉醉得没有一丝邪念。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一个上了年纪的故事,那令人艳羡的经历,像女人割禾的镰刀,深深地镂刻在心里。因此,当年轻人的玩笑随水而飘时,他们只是偶尔插上一句补补白,尽管嘴角的笑意一直未消,可心里却在思忖、盘算。从前田是别人的地是别人的,奔波忙碌了一辈子也养不活家糊不了口,而今苞谷已倒满了一楼,谷子已垒齐了屋檐,黄豆绿豆等五谷杂粮也满柜满桶,明天的谷子应该昨放?得再立一个小仓了!想着就一声招呼,几十条汉子都光溜溜的上得岸来。

赏析:

这段话行文优美,如流水般娓娓道来,好一幅热闹的秋收图:苞谷、谷子、黄豆、小米、河滩、年轻人、老人.....景美人更美。人是快乐的,因为丰收;景是欢欣的,因为人的愉悦。情景交融,这一幅秋收的景象因而更加美不胜收。作者笔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展现了独特的秋收之美,“这时的河边已是一首歌了”又与标题《秋收散板》呼应。

散文加赏析赏析300字越多越好?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   读罢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被文章里那种浓浓的秋意所吸引,那里的秋雨,那里的秋蝉,那里的秋,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富有韵味,令人遐想无限。没错,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相比,真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无论在中国古代或现代,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可我觉得写得最有味道的,还数郁达夫这篇《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北平的秋,其意境清静、幽远,令人感觉不到秋的萧萧与落寞,只是觉得北平的秋有花、有树、有秋雨、有秋蝉,还有秋天的果实。是那么的平常,可又那么充满生活气息,更可贵的是作者用那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遐思无限。真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到北平,飞进秋天。   从文章的一字一词,可以感受得出作者对北平秋天有着无限深厚的感情,作者“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表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正是在这种感情下,文章中的秋才被描绘那么细腻。在作者眼中,江南的秋只能感到“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于是,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让我们感受北平秋的味道。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作者从味觉,写出了茶的清醇,从视觉,写出了天空的高远,从听觉,写出了鸟声的清脆、环境的清幽。还从视觉,从触觉“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将日光的细碎表现得淋漓尽致。蓝天、白云、鸟鸣、日光,还衬上几朵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再来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北国秋的早晨简直舒适绝伦。在北国的槐树下,那落蕊铺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受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从触觉上写出落蕊的细、软,从嗅觉上写出空气的清新,简直令人心旷神怡。“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令人觉得北平人的细腻,但又清闲;在不知不觉之中保持了一份心灵的宁静。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跟南方的蝉的烦躁的叫声相比,那些“衰弱”更令人有一种秋将冬至的感觉,更觉生命的可贵。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雨声“息列索落”,使人置身于雨境,下雨后,都市闲人在雨后的斜桥影里,遇见熟人,说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了”字拖得老高,老长,让人觉得北平人的悠闲中又不乏热情好客,显示出北方人冬之将至时一种特有的慵懒,颇具地方特色。   还的北方的果实,那可也是被作者描述得别具一番风情。对于故都的秋,作者“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人零头”。可见,北平的秋,真的令人流连忘返。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将北平的秋展现得似乎真实但又充满梦幻色彩,似乎很近但又很远。表达了作者对平静、清幽、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活的向往。读者从这里,感受了真正的郁达夫,真正的北国之秋。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