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的结构方法-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020
11-19

散文的结构方法-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散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记叙散文模式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结尾 感慨

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  散文结构通常有如下形式: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序而写;许地山的《落花生》,则依“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而写。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游,记事散文多属之。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因素。朱自清《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的写法,便采用“近→远”,“东→西”,“上→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形”的表现技法。

  3按物事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小吃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

  4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连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问题、概念、思想等东西。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文革鼓(挨斗)和“四人帮”倒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断表现了作家的人生历程及感悟。

  5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而写,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

  6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暗线,即作家采用的

  象征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雷雨前》等。

  7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丽的日本》等。

  8“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物事。

  这种结构方式成了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基本结构模式。

  9“流水式”结构。犹同大江东去,或宛若绿溪轻漾。兰姆随笔是代表作。梁遇春的散文,也多用这种结构方式。

  10套箱式结构,即一大箱中套多个小箱。表现为一本散文或一长篇散文的总主题里还蕴含若干个分主题,或故事物事中又套故事物事。如韩少功的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其书内又暗含十组篇章,篇章间似无分野,开阖自如,然每个篇章里又若隐若显了相对集中的主题或内容,比如,书中分而抒写的主题或内容计有“奇木异人”、“生灵吾友”、“淳朴乡情”、“皈依沉思”等,各篇章的主题或内容各有分野,亦真亦虚,共同构筑了作家在喧嚣时代的精神守望及情怀。

散文的选材.形式.结构.是什么?

散文结构规律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如巴金的《灯》。作者先写眼前的灯,由于“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触媒),使我情不自禁地 回忆起自己也有过的经验,想起海上的灯塔,哈里希岛上的孤灯……作者由眼前的灯,放散到回忆的灯,联想 的灯,但作者并没有听任这种“放散”,而是在文末借点晤人生哲理作触媒,将思绪收束到眼前的现实。即使 在放散之时,作者也不是漫无边际,而始终围绕着“人们在困时仍要充满对人生、前途的希望与信念”这一主 线。

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名篇。文章中写道,作者晚上在院子里坐看乘凉时,由于“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由于看到一轮圆月(触媒),便想看一看圆月辉照下的荷塘的样子。于是作者便信步走出家门,来 到荷塘边(放散),因而便有小煤屑路上淡淡的月光,塘中淡淡的不能朗照的月色,荷塘四周如烟似雾的斑驳 月光……于是便又想起“采莲的事情”,“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这一切似乎很散,但它却始终以淡淡 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这一情感贯穿全文。作者又以差点碰到自家门上为触媒,将思绪拉回现实,“我”也回到 家中。由院子→塘中一切→院子,地点的迁移,场景的转换,思绪的跳跃,体现了收束→放散→收束的结构特点。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纵向结构:(时间)如《背影》,《落花生》、《藤野先生》。

②并列式结构:(横向)(性质分类,各个侧面、空间),如《天山景物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③纵横交错结构(网状结构):如《土地》、《社稷坛抒情》。

④层进式结构(观察、认识的过程):如《荔枝蜜》。

⑤流动式结构(作者情感的变化):

⑥对比式结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郭沫若的《杜鹃》。

⑦特写式结构(集中写一个场面或片断):阿累《一面》。

散文是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为主的,因此它的结构形式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为内在线索。它所写的人、事、景、物虽有自己的时空和发展变化的顺序,但这只是文章的外在线索。因此,在一篇散文中,常常表现为:既有时间、空间顺序的外线,又有思想感情贯穿的内线。纵横交错,虚实相映。

二、命题规律

考试命题常常这样出题:

1、 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2、 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

3、 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

4、 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的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三、解题方法

1、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

3、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另外还可以看标点。

4、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散文的写作结构是什么?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时期。中外在此之前虽曾有过类似散文诗 的作品出现.例如中国古代的小赋、明清小品文,西方欧洲16世纪法国的蒙田小品文等等,但都还 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尚无法称为严格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体裁。当然也没有“散文 诗”这个叫法。真正的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才有的。 第一位使用“散文诗”这个称谓的诗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的波特莱尔,当时这种新的表达形式被 称为“小散文诗”。 时至今日,当我们跨过漫长的年代与广阔的地域,在考察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清晰地 发现一些散文诗的相关特点. 它兼有散文与诗歌两种体裁的属性,最本质上还是一种诗歌的形式。它借用于散文的外观和部 分写作手段与诗歌的语言、灵魂结合为一体,为主题表达而服务;与通常意义上的散文相比篇幅更 为短小,又不象诗歌那样固定分行,无形无象的思维情感通过作者心灵的孕育外化为富于音乐性的 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及情节关联,从而呈现出更为接近精神自由的表达境界。 在内容上,从无数散文创作的实践经验来看,都更侧重于纪实性,受限于真人真事的抒写.虚 构的可能性已经被压缩到了某一程度上无法随意打开释放.而散文诗所写内容则既可为叙事抒情, 批判现实的,也可以是纯粹浪漫幻想的。篇幅容量可以大到《窃贼》那种适度程度,但不宜过长, 也可以短小到类似泰戈尔那样富于哲理性的片语遐思。 在形式上,比散文包含有更多的跳跃想象,隐喻和象征;可以象诗歌那样分行,也可以完全不 分行;即便分行多数也是以长句排比交错的连贯格局出现,例如《驿站》和《邂逅》两首。同时无 论怎样变化,行文须具有一定诗歌语言的素质特性。例如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虽然不是 绝对化要求如此,但最好不是和散文写作的语言完全同一种风格步调了,否则将沦其为抒情散文, 而不是更为典型意义上的散文诗了,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和说明。 在风格上,可以说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可能。篇幅虽小,但却包罗万象,人性与自然中的 所有元素节点都可以成为表达主题的某一个突出坐标。根据所选特定客观内容本身具有的差异性质 而产生不同的风格类型变化。写《秘密》就是要抒发对理想的信念与坚持,形成一种清朗大气的风 格;写《牵手》,文中有类似于散文性质的人物对话和描述,局部音乐性适度削弱了一点,是要表 达一种超越生死的爱情观和深沉炽烈的风格;写《抑郁者》则是要一反常态,关乎心理学中抑郁症 患者的主观世界和扭曲体验。而这个近乎极端的心理状态并非患者所特有,普通人在某种特定时段 与条件下,也可有一闪之念,搅起心灵中隐秘的情感与矛盾因素,只不过不会成为主导心境而已。 此时即是要表现阴冷抑郁的情境和神秘诡异的风格,有种心灵秘境深处的悲怜与颓废之美。 关于散文诗的语言和风格。说几句题外话,借用音乐领域中的一些事例现象来对比研究。这一 点非常类似于现代新世纪音乐的发展特点和外在表现。 古典音乐不必多说,自然是莫扎特,贝多芬一类的作品。新世纪音乐则是以雅尼和范吉利斯等 新一代音乐大师为代表。两者在创作思想和使用的工具上有所差异。前者以传统乐器谱曲,后者利 用数字化工具,例如高技术含量的电子琴进行创作。古典音乐中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都相对严谨正统 ,形式上具有固定曲调织体的音乐结构。拍子、节奏、速度、音程、和弦、调式等音乐要素都融合 于相对稳定的结构流程中进行表现;有序曲有结尾,明确的主体旋律和变奏。这很象古典格律诗歌 中一些约定成俗的法则。但是对于表达更为复杂、微妙、广阔的心理体验和音域空间则显得力不从 心了。目前的实践也已经证明,最经典流行的五线谱记谱方式也是有所缺憾和局限的,无法明确有 效地记录表达很多复杂精细甚至模糊状态的音阶层次与情感体验。而新世纪音乐则借助于数字化音 乐创作工具与模式将所有的音乐语言和要素打散,溶解于“片段的节奏”中进行自由变化和表现。 将那些过于细腻微妙甚至难以捕捉的心灵体验记录下来。将音乐的表现力与可能性推至了新的高峰 。同理,文学领域中散文诗的出现无异于是对语言艺术上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次突破和探索。外表 看上去象是散文的抒写,情节的片段,而本质上则是一种更为纯粹自由的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虽 然片段,但却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犹如诗歌作品那样成为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获得了独立的艺 术生命形态。 因此,散文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打破了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原有的定势与结构.开拓了尽 广大,至精微的创作原则和内容表现空间;发展出了更为灵活自由的创作手段与新颖的语言形式美 感。为人类的艺术生活锦上添花,更现辉煌。在此思想认识前提下指导自己的散文诗创作实践,我 们将可能会收获比以往更为风格迥异,变化多端的语言之花。 怎样鉴赏诗歌 (一)、熟悉名句,了解知名作家 名句的积累是一个渐复过程,从小到大了解作家是知人知文即知题。如,岳飞是抗金名将,辛弃疾是爱国词人,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二)、把握意境,感受诗人感情 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形的,诗歌中的意境是无形的。所谓意境是主观情思和客观自然景物或生活正面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 )是通过作品这个“境”来表达的。含蓄地将情融于景物之中。 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明透澈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宏阔悲壮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哀婉,相思,对爱人的思念,表白 诗不是小说,不是杂文,在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诗歌所展示的画 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熟悉诗歌的表现技巧 ① 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②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虚实结合、象征、衬托、对比、以小见大 ③ 修辞手法:即常见修辞手法 (四)善于选择一个角度 鉴赏角度: 1主旨(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咏史、咏物(景)、咏怀 ② 抒情、抒志 ③ 思乡 2 艺术手法 ① 抒情方式 ② 表现手法 ③ 语言风格 ④ 修辞手法 选自己善于把握的角度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