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的手法分析-如何分析一篇散文?
2020
11-19

散文的手法分析-如何分析一篇散文?

散文文有哪些写作手法?有写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散文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各项具体解说参见《名师大讲堂》P174)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如何分析一篇散文?

  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概括段落大意: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态度――深深的思念。)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有时母亲能找到我)//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有时母亲不能找到我)――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在世时“我”对母亲的态度――倔强,及现在的悔恨。)

  【概括段意的方法】

  1、划出表达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多为议论性语句。不应是描写性语句。)

  2、如果表达观点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达过于含蓄,将其改写为正面表达观点的肯定句。

  3、分层,概括层意。再将层意连缀成段意。

  特别提示――总结段意时应考虑与文章主题的联系。

  二、思考段间关系:

  例1: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开启下文)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态度――深深的思念。)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承上)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

  (母亲在世时“我”对母亲的态度――倔强。)(前后两种态度对比)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例2:

  【段间关系种类】

  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

  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

  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

  【段间关系的作用】

  三、 思考句间关系 不是……而是……

  1、复句关系:

  ① 并列关系

  ② 顺承关系:于是、就、首先……然后……

  ③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④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尚且……何况……、别说……连……

  ⑤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然而……、……只是……、不过……

  ⑥ 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再……也……

  ⑦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⑧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那么……

  ⑨ 目的关系:……以便……、 ……免得……

  ⑩ 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2、所有段间关系都是用于句间关系。

  四、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 反衬 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高二讲)

  【抒情方式及作用】

  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

  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

  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倒装、铺垫、过渡、照应、欲扬先抑、人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 对比的作用: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

  2、 衬托:

  ①正衬:用相同的事物衬托,突出被衬者的特点(相同之处)。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例:《我的空中楼阁》写小屋周围的树美,是为了突出小屋更美。

  ②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突出被衬者的特点(相反之处)。

  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象征: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有时母亲能找到我)// 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有时母亲不能找到我)――但这(指代前面两层的内容)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散文常用的是描写、记叙、议论;议论和抒情往往为点题服务。

几种常考的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引用、比拟

长句:结构复杂,容量大,多用关联词语,逻辑性强,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多用于书面语;

短句:结构简单,容量小,但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表意简洁、明快、灵活,常用于口语及文艺语体中。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