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活着余华-余华《活着》告诉我们什么?
2020
11-19

散文活着余华-余华《活着》告诉我们什么?

余华《活着》告诉我们什么?

《活着》是余华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据说是他文学创作的分水岭。

《活着》写徐福贵经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迁,失去所有亲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要理解《活着》主要想表达什么,抓住“分水岭”三个字就行。

照惯例,写了那么多时代,应该是一首史诗,可余华于此意图似乎并不明显。

过去,作家谁不希望写出一部史诗?

可是,看不出来。

原因何在?

过去,作家一定会对人物和事件、对社会人生作出政治解读,那样的作品才配称史诗,余华在《活着》里好像没有这方面的努力。

从政治解读扩大到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处境、人的命运和人性的解读,是突破,是分水岭?

从人的高度去解读社会和历史?

许多解读《活着》的人,都不约而同认为余华要表达的,是活着就是一切,余华自己也说:“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他并且说,要对善和恶一视同仁。

作家往往是指南打北的。

作家一定要高尚地写作。

从大富大贵嗜赌如命妓女当坐骑到失去一切,徐福贵活着,哪一种活着更能体现人性?



余华先生的《活着》除了透露生活的艰辛悲苦和无奈之外还有什么?

谢谢邀请。

余华先生的《活着》除了透露生活的艰辛悲苦和无奈之外还有什么?

第一次读《活着》是因为我上网写小说《事根儿》,我在小说里写到了《活着》,但是小说里的人物说错了《活着》的作者名字,有网友留言狠狠地批评了我,我真诚虚心接受,停下写作认真地重读了这本小说。

不得不说,这本书一气呵成般的讲述了福贵老人一生的人生经历,也是我至今看过的第一本不要书签便能看完的书,虽然时间仿佛如流水一般从指尖悄悄流过,但是由于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触太多,记忆太过于深刻,因此一直对这本书充满了好感。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本书到底都写了些什么?除了透露生活的艰辛悲苦和无奈之外还有什么呢?

“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

余华的这本《活着》,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儿子福贵的一生,从他年少时的家财万贯,到后来娶了城里的一个名叫巧珍的女人做了妻子,之后他不甘心在家过着和父辈一样的生活,便一有时间就去城里面的烟馆赌钱,虽然赚的不多,但是输的却不少,一段时间之后便输的身无分文,从此以后家贫如洗,恰好就在这个时候,自己的老父亲又去世了,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但也正是父亲的去世,才让福贵得以悬崖勒马,改邪归正,之后便安安安心心的在家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儿子有庆和母亲的突然离去。

可是命运仿佛不让这个叫富贵的人就此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就在自己的母亲生病后,他去城里给老母亲抓药,之后不幸被抓去当了壮丁,再跟着部队走南闯北的到处去打仗,而且还在部队里认识了一个叫春生的人,而恰好后来的春生在战争结束后,由于功绩卓著,便一跃成为了刘县长。

恰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刘县长的老婆,又刚好是福贵的儿子有庆所在学校的校长,说来也巧,那一次刘县长的爱人,也就是有庆的校长因为产后大出血,需要进行输血才能保住性命,刚好一个学校那么多同学的血型又都不匹配,唯独有庆的血型与之相同,之后在进行抽血的过程中,可怜的有庆就被活活的抽血抽死了,就这样,福贵在瞒着自己的爱人家珍的同时,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同时也失去了他的第一个亲人。

女儿凤霞难产死去。

后来在看着自己的儿子失去后,福贵的妻子在伤心欲绝下患了软骨病,从此往后便一病不起,后来福贵的女儿凤霞也长大了,后来又幸运的嫁给了城里的搬运工二喜,所幸二喜对她又很好,夏天的时候都是自己在床上喂饱了蚊子过后,才让凤霞进去休息。

如果老天爷就这样一直善待他们夫妻俩,那该多好,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也终究是有旦夕祸福,就在凤霞生孩子的时候,由于难产,最后在生下孩子过后又去世了,至于那个悲痛欲绝的故事情节,相信只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才能理解,之后主人公在送走自己的第二个亲人的同时,为自己的外孙取名为苦根,也恰好是因为苦根这个名字,注定了他的一生真的是苦不堪言。

女婿二喜搬运中不幸去世。

就在福贵送走自己的女儿之后,才感慨生活就是这样的酸甜苦辣,但意外永远都是这样的猝不及防,自己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运建材的过程中,被两块水泥板夹住了,瞬间血肉模糊,其惨状真的是不忍心写,但他在最后的离世前,声嘶力竭叫的那一声名字,就是自己的儿子苦根,仿佛在即将离开人世时,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几岁的儿子苦根,可惜最后他还是离开了,而几岁的儿子苦根,也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就这样,福贵又失去了自己的第四位亲人。

外孙苦根的意外离去。

在自己的妻子家珍,女儿凤霞以及女婿二喜的离去后,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真的是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与辛酸,接着这个名叫苦根的外孙就被自己接过来照顾了,可是没想到,在自己的外孙苦根发烧的时候,由于地里的棉花又快要去摘收了,不然一下雨就全都没用了,因此福贵急急忙忙的给自己的外孙苦根炒了一盘豆子吃,之后便出去摘收棉花了,没想到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外孙由于吃的太多,竟被豆子给活活的撑死了,就这样,可怜的福贵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而这本书,也差不多接近了尾声。

《活着》的价值及获奖宣传。

最后老年将至的福贵用自己的钱去买了一头即将被屠宰的老水牛来陪自己安度晚年,恰好又是因为一次耕田,碰到了正在乡村游玩的作家余华,因此在一番闲谈聊天中,就将自己一生的故事经历娓娓道来,然后余华将这番叙述对话整理出来,也就有了这本几乎是青少年必读的感慨书籍《活着》,而这本《活着》,最终又以精彩的故事情节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诸多奖项,其书籍也是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网上好评如潮,许多网友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都是满满的心酸与感慨,仿佛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亲人的意外离去,但想想福贵一生,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先离自己而去,等到了自己风烛残年的时候,唯一能够陪伴自己的,只是一头老水牛,因此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与感悟,相信只有看过《活着》的人才可以读懂与理解。

《活着》带给我们启示与感悟。

《活着》确实是写了生活的艰辛悲苦和无奈,但是之外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无限的财富,希望现如今的青少年,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自暴自弃,轻言放弃,要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定会有人在受着比你多千倍万倍的苦,而与他们相比,你的苦,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所以如果当您觉得自己堕落以及自暴自弃的时候,希望您可以读读《活着》,从而读懂书中的福贵,然后找到本真的自己,那时,在想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以及离家五百里,一千里以外的父母期盼的眼神,你就会觉得不管你现在是否是一无所有,最起码你还有他们,还有那些爱着你的人。

让我们将这篇文章写给那些困境中感到堕落的人吧,希望你们万事要学会坚强,遇到困难的时候,即使人生是“失意倍多快意少”,但我们也要始终学会“管他天下千万事,闲来大笑两三声”,因此“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所以对于时间,我们唯有珍之,惜之,爱之”,最后,祝愿困境中艰苦奋斗的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活着》中找到力量,幸福坚强地活着。

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