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怎样串在一起朗诵?
把朗诵题目定为苏轼作品朗诵就行了水调歌头 苏轼【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把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成一篇散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朗诵比赛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中秋之夜,词人与相聚的亲朋欢聚畅饮,通宵达旦之后,想到自己的兄弟之一 ―― 子由尚在远方,长达七年的分离,不禁使酒醉之后的词人大发感概,醉意醺然之时,仿佛月亮也在与自己作对,明明是骨肉分离之际,她偏以圆月示人。本词充分体现了词人高超的写作手法,他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人在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上阕借明月自喻孤高,下阕用圆月衬托别情。通篇咏月,但处处关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之中感叹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词人无奈而又美好的祈盼结尾,也透着浓浓的哲学意味。虽然此词无论写作手法还是意境都属上乘,但仍然是醉话,不过苏轼的文学造诣及个人素质毕竟不同凡响――即便是醉话也讲得如此唯美和富有哲理,可见素质之于人的重要性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69475.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