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形散神聚的表现-怎么理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2020
11-18

散文形散神聚的表现-怎么理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说起散文,我们常常说的即是“形散而神不散”。 那么, 何谓“形”,文中写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是“形”。 何谓“神”,形聚而成神;神,即是文章欲表达之中心思想。 “形”是“神”的具体化,“神”是“形”的一般化。 把握“形”之中最普遍的共性,即为“神”。 拓展“神”最普遍的具体要义,即为“形”。 这对散文的谋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一,想好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二,为中心思想准备素材一二三;然后写之。 “形”,是为突出“神”,表达“神”,论证“神”而服务。 “神”,是为“形”奠定写作的基调,强调“形”要突出的要义。 由此,形神呼应,方为美文。 由上可知,“形”与“神”具有辩证关系。

怎么理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即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但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练的主题。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东晋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理想世界,作者借一个逐水行舟的渔人的行踪,将现实与理想境界巧妙地勾通,完全采用记叙的写法,不夹杂一句议论或抒情,在历历陈述桃花源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时,深深蕴藏着作者对世外桃源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朱自清的早期散文《背影》,乍一看来似乎只是随意倾吐家常琐事,记叙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但透过凝聚着感情的父亲的“背影”和自己理解和愧疚的几次流泪,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作品描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但仔细回味分析,不难从中发现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寓意,这篇作品成为以至情传世的散文名篇。实际上,散文的特点就在于以自由灵活的形式,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特色。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