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式结构特点-儿童散文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2020
11-17

散文式结构特点-儿童散文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儿童散文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儿童散文是散文的一种,之所以命名为儿童散文是针对阅读对像而言,其主要特点是语言浅易晓畅,其基本结构和散文的基本结构没有大的区别,都是形散神聚,有关的结构特点解释如下: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什么是散文式电影?有什么特点?

“散文电影是一种经典而又充满艺术性的艺术流派和电影样式”。

它于20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萌芽于苏联,苏联散文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尤特凯维奇、格拉西莫夫等,代表作品有《夏伯阳》、《列宁在十月》、《马克辛三部曲》等。他们认为电影艺术的中心任务是塑造“能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形像只有通过与其他人们的相互关系、与事件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创造出来”。主张电影“向散文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散文电影。

后期,20世纪 40年代,散文式电影以美国影片《公民凯恩》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开端。这类影片不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贯串完整的情节冲突,而是通过多种叙述手段,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来形态,以造成亲切可信的艺术效果。

散文式电影与“戏剧电影相对,但是这类影片并不排斥戏剧性”,而且从自然的日常生活与松散的散文结构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因素。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