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孤独深度好文-周国平的散文《论孤独》?
2020
11-17

散文孤独深度好文-周国平的散文《论孤独》?

伤感散文:孤独就是不论做什么,都只是一个人?

孤独是一个人吃饭,就算桌上有很多美味,也要自己去品尝它的酸甜苦辣,不管它好吃不好吃,都是一个人也很快的吃完。    孤独是一个人生活,就算城市的繁华弥盖了内心的向往,却还是忍不住要看看郊外的宁静。过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总想逃避,总是埋怨现实。    孤独是一个人旅游,一个人走在古街巷道,小桥流水,总是看见他为她在拍照,总是一对一对的,总是忍不住去看看她们的笑脸。路边的风景总是触动你的心灵,它填补了你心里的那份孤独,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的多了,心就不再孤独了。 孤独是一个人逛街,形形色色的大街,满目玲琅,看见橱窗里的衣服,不管它好不好看,合不合身,总是一个人去买,听不到任何意见,问不到任何一个人说好不好看。总是喜欢去一些熟悉的店,总是喜欢走一些陌生的地方,总是一个人很快的走着。    孤独是一个人上网,总是喜欢看看朋友门的心情,看看他们的动态,总是喜欢进一些人的空间,不留痕迹。从来不玩游戏,总是听着音乐,总是看看QQ上的分组。一杯水,一点零食,就可以坐在电脑前一天。    孤独是一个人看电影,看着片里的情节,总是会感动,总是会心情低落。总是喜欢坐在角落,总是最后离场,会为片中的主角牵挂,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 孤独是一个人睡觉,总是按时睡觉,总是钻进被窝,睡前都在玩手机,看看有没有短信,然后再说句晚安!总是很早起来,床单永远都很整齐,睡觉会是一种享受。    孤独是一个人哭泣,总想不被人看见,总是忍住。总在背地里很脆弱,偷偷哭泣成为一种习惯,因为没有人会给你一个怀抱。    孤独是一个人去医院,看着一人扶着一人,再看看自己一个人,总感觉没人关心自己,心痛总比伤痛厉害。    孤独是一个人发呆,总是喜欢看看窗外,总是喜欢看看天空,总是看看月亮,总是看着就笑了。总是手指放在嘴边,总是托着下巴。    孤独是一个人过生日,给自己放一个假,总是大吃一顿。总是给自己买件礼物,总是说祝自己生日快乐。    孤独是一个人淋雨,不愿撑伞。感觉不自在,漫步在雨中,慢慢的走着……    品味孤独,感受孤独,懂得孤独,孤独给你一份安静,给你一份从容。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弥漫。

周国平的散文《论孤独》?

论孤独

1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2

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毕竟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扰乱了孤独,反而使人更感孤独,犹如一种官能,因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3

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4

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 当然前提是:如果孤独是可以学会的话。

5

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

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6

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

7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尽管注定孤独,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8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贫乏。

9

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10

一般而论,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长期的孤独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的孤独中,例如牢狱和疾病之灾,有的人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强制的孤独不只是造成了一种必要,迫使人把被压抑的精力投于创作,而且我相信,由于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的,而这正是孕育出大作品的重要条件。

不过,对于大多数天才来说,他们之陷于孤独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而是由于自身的气质。大体说来,艺术的天才,例如卡夫卡、吉卜林,多是忧郁型气质,而孤独中的写作则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只是一开始作为一种补偿的写作,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另一类是思想的天才,例如牛顿、康德、维特根斯坦,则相当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以便保护自己的内在世界,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地专注于意义和秩序的寻求。

11

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今日的许多教徒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宗教体验,一个确凿的证据是,他们不是在孤独中、而必须是在寺庙和教堂里,在一种实质上是公众场合的仪式中,方能领会一点宗教的感觉。然而,这种所谓的宗教感,与始祖们在孤独中感悟的境界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

真正的宗教体验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倘若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他的精神视野就未免狭隘。尤其是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精神上的缺陷。

12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13

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天才的孤独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也是愿意有个好伴侣的,如果没有,那是运气不好,并非他的主动选择。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我们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的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爱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

14

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无聊是喜剧性的,孤独是悲剧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无聊属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属于社会性的人,孤独属于形而上的人。

15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16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

夕阳的孤独写景抒情散文?

  夕阳的孤独  日暮西垂,只留下一抹余晖,那么的红,像火一样,就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时的色彩,不过要成熟了许多,不是那么鲜艳,却是那么厚重,也许太阳知道,不久就会进入黑夜,要把这最美全部展现给世界。虽没有长河的陪衬,当着暗红的阳光洒满楼群,沾满楼与楼之间可以占据的空间,在这寒冷的冬日,也让人感受一片祥和。落去叶子的树干,好像也欣然起来,在黑夜之前,也着上了日头给的外衣,随风起舞。草坪上,猫狗相戏,尽情享受这最后一片阳光。马路上,行人匆匆,都急着赶回家,无心留恋。我站在窗前,欣赏着这落日余晖,品味着这壮美残阳,看着阳光一点点散去,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因为我也知道,黄昏再美,终要黑夜。黄昏总是让人留恋,黑夜之前最后的阳光,也是人们最后的希望。黄昏过后,也就意味着一切都将从新来过。黄昏是太阳的最后一站,留恋与否,都必将消逝。当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一切都会结束,明亮,喧闹,会被黑暗和寂静代替。白天想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却奈何不了黑夜的追赶。当潮水般的黑暗吞噬最后一缕阳光,白天也无奈的跟这个世界再见。在这一天当中,白天从没有此刻的寂寞,因为她失去了太阳,再没有了阳光。在一起时没感觉到什么,突然的再见却是这么仓促,白天习惯了阳光,她也知道太阳不属于自己,迟早会消失,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黄昏也是那么短暂,没有给她留下道别的机会,尽管黄昏很美,却也是最后的回忆。黄昏之后,白天也不再存在,因为太阳去照亮了另一个世界。  黄昏的美,在于它美的壮丽,一缕斜阳,能让人们想起它一天的灿烂,在这离别之际,还将最后一片光辉撒向人间。黄昏美的是阳光,阳光不在,美也不在了。  黄昏的美,在于它美的凄凉,一缕斜阳,放出万道霞光,背后就是黑夜,在这离别之际,还给人们一片祥和,黄昏的美是绝美,阳光不在了,美也不在了。  黄昏的美,在于它美的无私,自己消逝之前还要眷顾人间。  黄昏的美,在于它美的勇敢,面对黑夜无所畏惧。  正是因为黄昏如此的美丽,才让人们如此的留恋。越是留恋,越是不舍,才有了这黑夜前最美的风景。生活也是如此,太多的事情就如同黄昏一样,太多美好的事情,当你成为习惯时,却在匆忙中消失了,当你回头再看时,美丽已经不在。不是黄昏无情,不是黑夜残酷,而是我们奢求的太多,因为这美丽的瞬间,足够永恒。黄昏在,我们享受这份祥和。黑夜来了,我们享受那份宁静。我们能送走黄昏,同样会送走黑夜。眷恋太多,就会恐惧黑夜,不是我们失去了黄昏,是我们选择了新的太阳。因为生活不会被代替,只要我们还活着。  黄昏离开了,在黑夜的驱赶下,尽管那么不舍,却也毅然决然。因为没有选择,所以没人怪它无情。它的决然是不想别人看到它的悲伤,悲伤的眼泪也许会化作忧伤的雨,撒向人们的心间。面对挣扎与纠结,它选择了平静,因为它挣不过黑夜。无边夜色,吞噬整个黄昏,留下凄凉与悲怆,还有一颗平静的心,还有一丝绵绵的眷恋,却不在有希望,更不奢望,黄昏不再来。  面对黑夜的寂静,也许偶尔会想起黄昏的美,但更多的是赞叹和祝福,不会有责怪与埋怨。黄昏把美留了下来,却不曾让别人感受它在黑暗中的寂寞。我想与黄昏同在,所以我与它一起进入黑夜,感受寂寞。当我在黑夜中思念黄昏,它的美是我唯一的慰藉。我不想时光倒流,我只想在黑夜中昏睡,一觉醒来,看到的是次日的朝阳,但是我还思念黄昏。  不自觉的点起了烟,猛吸了几口,望着这日暮残阳,想想漫长的黑夜,我多想仰天长啸,吼出心中的困惑,吼出一个畅快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