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发展轨迹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2020
11-17

散文发展轨迹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元明清时期,散文发展概况?

元朝不以散文而出名,而是元散曲和杂剧,如著名的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都是写曲的好手。

而明清时期,也不是以散文出名,像四大名著等书都是成书于这一时期,但是明清之间又有区别。

明朝的散文主要以湖北公安的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兄弟三人的“公安三袁”为代表,而清朝的散文主要以张苞、姚鼐的“桐城派”成就为最高!当然像乾隆时期的纪昀、清末的龚自珍等人的散文成就都是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

现代散文理论发展的轨迹?

中国现代艺术散文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散文概念的界说。指出了散文是文学的范畴,它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引出了狭义散文的含义,把狭义的散文(美文)与杂文、回忆录、札记、自传、序跋、报告文学等并列。至此,散文的内涵与外延基本廓清。

第二,对艺术散文特质的阐述。指出散文是美文,主要特质是将个人的主观的情感、性灵、人格表现出来。使表现性的散文从本质上与再现性的小说、戏剧划分开来。

第三,对艺术散文的形式的探讨。指出散文的形式特征是“散”,即内容的散、行文的散和结构的散,随意任性而谈,信笔自然而叙,无拘束、无格式、无限制。

第四,对艺术散文的语言的揭示。指出现代艺术散文是用白话文写成的美文,语言力求平淡自然,不雕饰,不造作,语调力求闲适随意,娓娓絮语,如同家人闲话低谈。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发轫。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代

散文到了汉代,又在国家政权启封建大一统的广阔社会背景之下,继续发展起来,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散文在前世的基础上品类更加繁多,凡刘勰在《文心雕龙》文体论中所涉及的颂、赞、祝……等三十种散文文体都已独立出现,而每种文体往往又会细分为若干不同式样用途的小类。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在多元政治和政权频繁更叠的同时,思想家于一尊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玄学、佛学的盛行,以及儒、释、道三家并存局面的出现。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思想相对活跃、开放的时期,散文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四、唐宋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五、明代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六、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