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作文自由的话表达方式有哪些-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
2020
11-16

散文作文自由的话表达方式有哪些-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

散文的分类:

从表现形式上分:杂感、短评、随笔、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

从内容性质上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写景散文--主要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散文有以下文体特征:

1、兼具再现与表现

叙事散文的再现大,抒情散文抒情议论多,抒情散文的表现大于再现。

2、情境(既情景、氛围)成为散文支柱性的要素。

3、散文中的艺术形象运动呈散跳式,片断与片断间没有必要的关联,叙事散文比较平稳,抒情散文跳跃大。

4、散文在语言上细密平实,兼具错落变性,用很多的修辞手法,写出很多质感。

概括来说,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谈谈现代新诗的自由表达方式有哪些?

现代诗在韵律、格式、比喻、隐喻、对偶、对仗等上都没有严格的规定规范规矩,无章无法,无迹可寻,不易模仿,不成定式的。因而,现代的表达方式非常自由,也很有意趣。

偶尔写现代诗,说说自己的表达方式。

《追问》

我不看你的眼

我不看一片低下头的云

两句话的现代诗略显单薄。特别是重复用“我不看”,会有枯燥感觉。是不是这样呢?

上句“我不看”,是不看什么?――“你的眼”!

“我不看你的眼”,可以联想是恋人、朋友、亲人,是对坐、并坐、依偎、并肩等。环境、意境、情境等模棱两可,不好确认。

首句给出了360度的想象空间,但很朴素简单,未泛起诗意。

接着一句“我不看一片低下头的云”,拟人化的手法,让诗意瞬间雀跃。我们形容人才会低下头,而云无根无据,虚无缥缈,自由浪漫,是受不得风雨雷电的压力的,一经作用,便会密集翻滚往下坠,这是云的个性、属性。将上下两句不同之处链接,构成了“你的眼”是“一片低下头的云”。

于此,意味俏皮起来。我们常将眼睛喻为湖水、涟漪、潭水等,它是心灵窗口,灵魂门槛,是情感表达的最佳“载体”,因而“眼”若“云”,就值得一番探究了。这里的“云”只“一片”且低头,如此一想,它不密集就不是乌云,应该是自由自在喜欢独处的的云啦,于此想象,此刻天空应很高很蓝很辽阔。又是什么原因,让这片云不经意低下头?

如果将“云”和“眼”联系,若云是眼,眼宛若云,可以想象,这片云眼睑轻轻一低垂的瞬间,是怎样的活法、生动。她是遇到风雨、遇到外物等刺激吗?联想到大背景无风无雨也无外力的情境,思维中瞬间跳跃出,她是不是偶遇了另一片云呢?所以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他无法确认她的羞涩与腼腆,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不必《追问》,绮丽美妙不过无声胜有声。

“眼”纳万物,“云”接大千,可异想天开,自由想象,自由表达。

《我不能恨》

女人一皱眉

天空也很紧张

一只虫叫了很久

女人和天空紧张了

草丛的雨水啊

一只虫紧张

我从太阳下钻出来

这首诗语句很通俗,七句话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然而,经过巧妙串联,却十分有趣。

诗名《我不能恨》。不好写出诗意,很容易陷入咬牙切齿、愤慨不已的情境中。

我写这首诗歌,用时几分钟。算得上很快。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连恨的权利和机会都剥夺了,她还能如何滋生“恨”意?

这种无“恨”胜有“恨”,有“恨”却不能“恨”的心境,切入的点不容易捕捉。

我喜欢鸟虫,阳台有一小菜园,时有鸟雀、虫子、蚂蚁。我时常天马行空与它们构建一个和平诗意的世界,乐在其中。因而,看到这个题目时,我不自觉地联想到它们,于此迸发想象。

以前我爱皱眉。是纠结、忧郁、无奈、自嘲时的习惯性表情,一种令人窒息而紧张的标志性情绪。一想到此,一句“女人一皱眉/天空也很紧张”不由自主地喷出来,很自然,也很突然。这种情绪一旦凝结,气氛就紧张起来,所以看啥听啥都不顺心顺眼,于是,我将平时喜爱的“虫子”拿来“开刀”说事。

鸟鸣,虫叫,自然界动植物的声音很生动,但未必人人喜欢,时时喜欢,所以我决定将喜爱作成“讨厌”,忒烦人,由此必生“恨”。所以接着一句“一只虫叫了很久/女人和天空紧张了”。因为虫子无缘无故地一直叫,女人很懊恼,也很紧张,到底为什么这样,继续再想,空气也凝固得紧张,进而天空也紧张弥漫。代入感自然而然就来了。

这是一组点线面的链接结合,女人、虫子、天空,相互抵怼、作用、勾连、成全,让“恨”由此冲动而来。诗意达到一个高点,不满、愤慨、怨恨,世间万物皆有情,是需要窗口表达的。所以,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缄默里沉沦。显然,情绪后是需要消解的。而消解的最终核心是什么?

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平,与万物和谐。

“草丛的雨水啊,一只虫紧张”,湿漉漉的世界,一团团绿意,和平、平和、清新。一切清鲜、嫩色。雨水的点滴滋养着簇簇的新生活泛、张扬起来。既然如此向好,那么这只虫子紧张啥?

诗句的收尾很有意思,突然激发的一句“我从太阳下钻出来”,在我想象之外的收梢。雨后有阳光,是自然规律。而一个“钻”字,将所有阴霾一扫而光,恨不再恨了。又或许根本未曾“恨”过,那点“恨”只不过是女人由此活着的生命情绪吧。

是钻出“恨”了,还是“恨”钻进和煦阳光里,歧义的小区别值得小玩味。

现代诗歌的自由表达毫无定式,分享以上想法,一起探讨学习。

平时我们学习和讨论的平台有今日头条:江晓英、诗漫读书会;公众号:紫翘书桌、诗漫读书会、幕卷、幕灯读书、读有引力公众等。

谢谢阅读!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