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什么最重要-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020
11-16

散文什么最重要-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要想写好一篇散文,先要明白散文的特性。散文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这里所说的形,就是指散文所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五花八门的,散文所写,包罗万象,无所不可。所谓的神,就是散文要表现的主题和主旨,一定是一个集中的,不可分散的。

明白了这一点,那就能够做好写作散文的前期准备了。个人的生活感想,读书的一点感受,花花草草的几点触动,都可以下笔成文。只不过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你的所写要有一个集中的统一的主题表现,也就是所谓的散文的神。

好的散文一定要贯注作者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同身受。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朱自清的《背影》。写母爱的文章比比皆是,写父爱的凤毛麟角,这是这篇散文吸引人的第一点原因。全篇抒发真情,催人泪下,这是第二点原因。父亲的爱,通过什么来表现,这是一个问题。全文就找到了这样一个情感的聚集和抒发点,那就是父亲的背影,父亲在送我上车的时候的背影,因此,这篇散文才成为了传世经典,经久不衰。

好的散文还要有优美的语言。散文的美,不止表现在它的抒写真情实感,还表现在它的语言是美的,是能够引人入胜的。还以散文大家朱自清为例,他的另外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春》就是语言美的最经典体现。春天的美古来共谈,写春之作,数不胜数。朱自清的散文春,从春天的春风春草春花春雨等等入手,将春天的美景一一道来,给人春风拂面,春意盎然之感,绝对属于散文中语言美的典范之作。

好的散文还要给人以启迪,促人思考。散文可以叙事,可以讲理,可以抒情,可以言志。不管如何写作,好的散文是要给人启发和思索的。在这一点上,当代大家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就可以称之为这方面的代表之作。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北方司空见惯,无所不在,在茅盾笔下,这些白杨树显然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和代表意义,他是一个个北方的农民,朴实无华,他又是持枪而立的战士,刚强勇敢,不管他是什么,白杨树,都让读者陷入了沉思之中,引人启迪和思索。

总之,写好一篇散文,既简单又无比困难,有一颗赤诚火热的生活之心,每一个人都会是散文家。

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a.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b.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c.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d.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e.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哪两部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为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一、先秦历史散文 我国的史官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记载了商周君王对臣民发布的各种政令,文辞简练。《春秋》是鲁国的遍年史,记事严谨,语言精炼。 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采,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曹刿论战》和《秦晋摇(没找到这个字)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说完,拔剑而起,这一番慷慨豪壮的言辞,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气。 《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辩士,还擅长运用寓言进行说理、论证,象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成语故事,都出自《战国策》。 《左传》和《战国策》对后世的散文家有着深刻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曾经大量采用这两书的材料,并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汉代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章,其雄辩风格得之于这两书也很多。历代史书的编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记叙问,在语言和表现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

二、诸子文章的风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风格是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例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这既是对松柏的礼赞,又是对一种坚强人格的称颂,形象与哲理交融在一起。 《墨子》一书,语言质朴,但有很强的逻辑性,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例如,《非攻》篇中说:“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人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以下又从盗窃别人鸡狗说到,侵略他人国家,指出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亏人自利”的不义之举。这样的由小及大,层层推进,既是演说,又是比喻,论证明白而严谨。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端锋芒显露。例如,忘了是哪篇了,记述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所问“齐恒晋文之事”避而不言,却引齐王谈论王道。在对话中,孟子经常连连发问,步步紧逼。他的雄辩锋芒,有时竟使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的文章还善用比喻。他在谈及不能和不为的区别时说:“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样的,有时整段用,有时全篇用。就象“鱼,我所欲也”,就是层层深入,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 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象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蜗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庄子》中还很多。 《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竟写了47条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成语,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都出自《韩非子》。 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或雄辩锐利,或浪漫奇幻。诸子散文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