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有何区别-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2020
11-16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有何区别-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两者都要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小说的故事性要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小说和叙事散文都必须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体生动。但是,小说的情节追求曲折变化,出人意料。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四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会在“开端”前面加上一个“序幕”,在“结局”后面补充一个“尾声”。而叙事散文没有这么复杂,情节相对简单,有时情节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数个事件浓缩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当然,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但是其主题是集中的,正所谓“形散神聚”。例如,于宝月的《忙年》就是这样的散文。

2、两者都可以写“我”,但是“我”的含义不同。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

3、两者都必须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但是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但是,小说的主题一定要通过人物故事本身自然地流露出来,通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来,让读者去体会感悟到,一般不能用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把主题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散文根据需要,其主题(思想感情)既可以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含蓄委婉地表达,还可以只客观生动地叙事而不表达,让读者自己去感知。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散文的价值,是在它抓住时间,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情绪,被文字定格下来,从时间的河流中提取保存,脱离控制,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和交待,对他人,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人与人,生活与生活,相同又不相同,散文提供了这些微妙的差别,并且永无止境的持续下去。参考资料来源:

小说与散文有何区别?

小说和散文都是文学形式中不可或缺的文体,两种文体不尽相似,也有着各自的显著特点,今天就来说说我心目中小说和散文的具体区别。

  • 小说分六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简而言之小说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既然是讲故事,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会有它的主角,这是人物。

时间和地点可以统一为叙事背景,这是必须元素,一篇合格的小说要给读者很好的代入感,而不是不知所云。

比如平凡的世界开头那段,就很好的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起因、经过、结果统一为情节。这是串起小说的关键,而优秀的小说在情节方面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比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悬念叠生。玛格丽特的《飘》的曲折流畅。

起因造成了故事的开端,而经过由线索串起,再去达成某个目的叫结果。一般小说的思想性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可能有些复杂。他们想通过大篇幅的叙事来达到这点,也有纯粹的小说家,并没有明确的想要表达什么,但这种很少。

以上是一篇合格的小说必要有的几点。

  • 而同为文学形式的散文似乎没有那么多讲究。

散文的写法题材都很广泛,可以写景抒情,可以记事抒情,比较自由且不拘一格。如鲁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等等。

讲究一个‘形散神不散’,形可多变,随着要写的内容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内容情感要明确而集中。

像《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都是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作品。

而《纪念刘和珍君》《背影》则是偏重于记事记人方面的记事类散文作品。

池上,荷叶如同碧玉一般漂浮在水面,一朵朵荷花在水面轻轻晃动,已开的荷花争奇斗艳,夏天的夜晚,习习的凉风吹过水面,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蜻蜓停在荷叶上,荷花仿佛更加美丽、动人,那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想着,看着,如同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一个美好的故乡。

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需要细细地品味。

小说和散文的再现形象的区别?

 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