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的这一篇散文主要特色有哪三点?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意蕴深厚的散文。这篇散文在创作上主要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先抑后扬,主题显明。 这篇散文前12段除了交代阿长连姓名都无从知晓外,还极力描写与渲染了她“貌不扬、行不正、睡不雅”这些令人生厌的“缺点”,这是“抑”;而从第13段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浓墨重彩地描写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的细节,使长妈妈的美德一下子凸现了出来,这是“扬”。一个目不识丁的保姆,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我”,还不惜辗转奔波为“我”带来精神食粮――买回了“我”最心爱的《山海经》,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课文正是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深刻地表现了阿长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阿长保姆的感激、怀念与敬佩之情。 二、由表及里,线索清楚。 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识相处的往事与情景,不是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而是以自己对长妈妈这一人物认识过程的感情变化“憎恶――讨厌――特别敬意――新的敬意(感激)”为线索。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剥笋式的描写,层次清楚地刻画出长妈妈由“令人厌”到“让人敬”的形象,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品质。 三、幽默深邃,语言精悍。 该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于幽默中见深邃。阿长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其言谈举止比不了大家闺秀高贵典雅,当然她也不会去刻意追求那种“高雅”的举止,因此睡觉时摆出的是令人生厌的“大”字而“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一个“大”字,用形象幽默的漫画式的笔调,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人物有伤大雅、令人生厌的形象,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质朴、不拘小节的个性特点。写阿长对我的称呼是:处处唤我为“哥儿”。这种既显保姆身份又见亲密关系的幽默语言,很好的表现了阿长真诚随和的个性;而将《三海经》说成“三哼经”,也许只有阿长这种目不识丁、见识有限的人才会闹出如此令人捧腹的笑话。但就是这位目不识丁、连书名都叫错的保姆,却不惜费尽周折,居然买回了我最心爱的宝书,这怎不让“我”又悲又喜,感激而又敬佩呢?这种庄谐并济的语言,不仅使文章妙趣横生,而且包含着深邃的思想,令读者回味无穷。
把《山海经》改写成散文?
《山海经》是一部记录山川河流国家以及与这些山川河流国家有关的植物、动物、矿物、人物、神碉的杂记,记录的方式有些像流水账,许多内容采用“又......曰......”的句式,行文格式大都比较单调,如果其中没有许多奇特的人神物吸引大家,读起来是比较枯燥的。对《山海经》中少部分段落改写成散文尚还可行,但如果将整部《山海经》都改写成散文,那对作者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的考验可不是一般二般的。
如果是选择个别段落改写成散文,建议挑选其中涉及人神物较多的段落,素材多了,改写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61672.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