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山水或游记散文?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并由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名家游历名胜山水的散文?
谢邀!自古以来名家游历山水时写下的经典散文如星河灿烂,不胜枚举。
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更有现代名家的山水散文美不胜数,如徐志摩的《香港》、丰子恺的《黄山松》、林语堂的《春日游杭州》、朱自清的《白马湖》老舍的《大明湖之春》、余秋雨的《阳关雪》等等,都是人文山水散文中的经典之经典。
自然山水见证了历史的从始至终,虽然人类书写的历史很漫长,但对山水来说,那只是一瞬间,它默默的记下了人类的过往,静观一切又洞悉一切,它没有四大皆空的幻灭,更没有人类的颓丧,因为它的后面是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时光;它的前面还有无尽的实实在在的日子。它存在,它与无垠的宇宙一样存在着,它和纤如尘埃的百姓一样存在着。它热烈、向上、深情地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群,却默默无语。
我曾有缘在奔腾的长江上游坐船畅游,仰望李白走过的白帝城;我曾有有幸顶着浓烈的秋霜攀登过老舍写下的《泰山极顶》的泰山;还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登临那无数名家赞不绝口的黄鹤楼;也曾在辽阔的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策马扬鞭,我心中再次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读了这么多山水散文,你一定会在晨钟暮鼓的时侯来到寒山寺听那古老的钟声,走过这千年古刹。看,那是谁?行走在婉转的廊道深处,拿着一块画板寻觅着那经久无散的诗和散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61662.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