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理解中,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散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关于如何抓散文的思想感情,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
接下来,穆老师将从刘亮程的一篇散文《老根底子》入手,给大家做详细地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哦!
老穆支招
一、原文再现二、试题呈现
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三、读题干,析考点
〖1〗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作者、思想感情。
〖2〗看到“作者”两个字,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刘亮程,男,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虚土》《一个人的村庄》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3〗看到“思想感情”四个字,考点已经很明确,即“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F级,考查学生探究能力。
【本题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试题解析过程
〖1〗找主体。(主体,既可以是人、物,也包括事)
人:村庄人;老户人家;
物:鸟以及别的生灵;
事:村庄人与动物之间的事情;村庄人代代相传的古朴生活故事。
〖2〗对主体抒发情感。(考试时,不一定要对所有主体抒发情感,选择重要的去写;如果你拿不准,可以都写)
①对过着质朴生活的村庄人(老户人家)的赞美之情;
②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赞美之情;
〖3〗某人或某物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情感寄托。(比如朋友是何容的精神寄托――《何容何许人也》)
①作者把代代相传的古朴生活视为自己的精神/情感家园;五、参考答案
①写出鸟以及别的生灵与村庄人和谐共处的关系,表明作者对这样一种“人畜共居”和谐关系的赞美和喜爱。
②通过对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老根底子”的详细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那种虽艰辛却质朴、和谐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③传达了作者将有着古老岁月积淀的生活视为自己精神家园的情怀。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散文阅读理解考得最多的是句子的理解赏析,该如何作答才能得满分?
散文语句阅读理解赏析五步法:
一、先找关键词。
二、找手法。
三、解说。
四、换词法。
五、谈效果。
举例:赏析下面句子。“他从小是在艺术的氛围里泡大的”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时先找关键词“泡”,是动词;然后指出所用手法,此处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再进行解说,此处把艺术的环境比喻成水,把“他”比喻成浸泡在水中之物;接着用换词法,此处可以把“泡”字换成“熏陶”、“陶冶”等词语;最后,放回原文环境中解释其效果:表达了艺术的环境对“他”成长的重要性。
散文阅读理解赏析五步法,思路清晰,易记易掌握,运用好了答题就能得满分。
如何做好散文阅读?
. 散文虽然“形散”,但却“神聚”,总有一条线索贯串、一个主题统率.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味,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情感或主旨,成功地解决问题.其基本要点如下: 一、理清线索,明确思路. 散文的结构线索有时间、空间、物件、情感和逻辑线索等,材料是依线索展示的,思想是随线索发展的,事理是循线索演绎的.所以,抓住了线索,吃透了思路,就从总体上抓住了文章的纲,把准了文章的脉. 二、分析材料,把握主旨. 散文之“散”,往往来自于联想(相似、相关、相反、因果等等),联想的各个方面,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所以我们对散文中描写、引述的事物进行分析,弄清其联结点,弄清其异同,然后加以归纳综合,把握文章的主题.这种分析还需注意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引述事物的内涵意义.某一景、物的象征性等等. 三、推敲语句,抓住关键. 阅读散文还要善于抓关键的语句,包括“文眼”―――情感性极强并显示全文基调或综合性极强能串联全文材料、哲理性极强能突出全文中心的语句,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或词语,显示事物特征、风貌的句子或词语,强烈的抒情句或归结性强的议论句等.此外还应注意双关句、含蓄句(言外之意)、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注意题目,联系作者. 凡有题目的阅读材料,应分析题目,因为有时题目能够显示有关线索、情感或主旨的信息.如果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应联系作家思想、生平、风格,以及时代背景,来帮助理解作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61219.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