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什么是南北朝重要的散文著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2020
11-15

什么是南北朝重要的散文著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文学批评的篇章和著作是曹丕《典论・论文》 、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具有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经过萌芽、开创、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心在江南。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就,南朝远远超过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更是如此。扩展资料这一进步,也普遍反映在当时的史学著作中。如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认为文学创作不同于经史之作,其特点是“直举胸情,非傍诗史,……高言妙句,音韵天成”,并认为谢灵运的创作是“兴会标举”。《文选》李善注:“兴会,情兴所会也。郑玄《周礼》注曰:‘兴者,托事于物。’”认为文学创作是“情兴所会”的产物,既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应“托事于物”,具备具体、形象的特点。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则认为“文章”是作者“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要“图写情兴”、“事出神思”,富有艺术想象性。这些见解,更加切合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兴会”之说,后来又发展成为“兴趣”等,对后世的诗论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汉至南北朝的散文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古代的散文是仅次于诗歌的一种主要文学体裁,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表现在文学形式上就是散文的兴起。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两汉散文在创作上更加丰富,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和抒发理想抱负的优秀散文,也诞生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大家,比如司马迁、班固等。


两汉散文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两汉散文在形式上有两种,即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

政论散文形成原因:

西汉初期,战乱结束,平定的社会急需确立新的统治秩序,统治者的精力集中在国家的治理上。文人学者的责任意识也首先落在了治政之上,为统治者提供国家治理的方案成为文人最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论散文成为主要创作形式。

政论散文主要特点:

第一,西汉初期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密切相关。当大一统的国家出现时,学者们第一反应就是从儒家经典中寻找治国的依据。但是在西汉前期,统治者崇奉黄老之术,这一状况对文人影响很大。他们一方面感受到儒家经典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尊奉黄老的思想环境又使他们在文章中掺入大量道家的理论。
因此造成政论散文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第二,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封建王朝的上升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


第三,受春秋时代诸子散文的影响,在文风创作上,讲究文采和修辞。.

史传散文形成原因:

西汉王朝历经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巩固和加强这繁荣昌盛的局面。


司马迁根据时代的需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及诗歌创作等丰富经验,创作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我国的史传文学。

史传散文主要特点:

第一,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于前辈历史作品。所以,大部分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第二,文风严谨,材料详实,组织严密。

第三,在塑造人物形象、运用语言和布局等方面,语言通俗简洁,特别是对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艺术性。

魏晋南北朝散文特点及形成原因

这一时期的散文沿袭了汉代散文的传统,但是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突破,除了政论、史论、书信等形式,还兴起了山水地理游记散文。散文开始从哲学和史学中独立出来,但是又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的正体,散体文受到挤压。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阶段,文学脱离了种种束缚和局限,逐渐独立出来。其特点,在语言上要求对仗,声律、用典和藻饰,新文风的出现派生出新的文体--骈体文。这种文体过于追求形式,文风浮华,很难取得很高成就。散文形式的骈体化成为时尚 ,并渗透到各类文章中,对魏晋时代的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是骈体文飞速发展和发达的时期,文人在艺术中追求形式美,讲究对偶,平仄、多用典故和华丽词藻,这种文风渗透到各类内容的散文中,造成了散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在这段时期的散文,内容多空洞乏味,流于形式。


这一时期的骈体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主要文体是什么?这个文体的特点以及盛行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公文发展是古代公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经历了三曹七子,正始文人,南北十三朝近两百年的时期,古代公文从质量到数量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公文骈化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古代散文发展到 魏晋时期的时代产物。从汉朝开始,散文就出现了部分骈化的现象,出现了意对句不对的概貌,到魏晋后,虽然经历了三曹时期通脱慷慨文风的影响,骈文的发展并没有中断,反而汲取了三曹七子文风中的精华,发展成为了华美流畅的文体魏晋,并独领十三朝文之风骚。当时的文人主流基本不用骈偶,追求辞藻讲究字句的风气虽存在,但仍是以气为主,骈散兼驭,既呈现出富赡匀称之美,又贯注着疏畅谐婉之气,既不似东汉的凝重,又未如六朝之轻靡。魏晋只是骈文即将全盛的准备期,但是相对于东汉时期的天然成对,魏晋的有意识追求美学和艺术的新境界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样的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后期代表美学最高峰的骈文才能够最终达到全盛。“三曹七子”的个性创作和理论实践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