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你读过著名作家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吗?
一
汪曾祺作品选集有一本《四方食事》,是以他的一篇散文的名字为书名的。全是选的他有关美食和茶烟等作品。比如《豆腐》、《无味》、《罗卜》、《故乡的野菜》、《干丝》、《四方食事》、《口蘑》、《马铃薯》等。
他的散文,语言幽默、活泼、从容又自然,就像跟你聊家常。看到他笔下的美食,常常读着,不由自主地咽口水。恨不得放下书本,恨不得立刻去尝尝这些美食。这是汪曾祺文字的魅力之处。不过,也有些美食,被汪老写得生动形象。我看着直摇头,怎么想象着,也不会好吃,比如龙井茶包饺子,有几个人唱过这种独特的美食的?我想着,无论怎么调制,味道也不会好吃吧。
《五味》在文章的结尾,汪老这样写道:
茶可如馔,制为食品。杭州有龙井虾仁,想不恶。裘盛戎曾经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说人小聚,食物极简单,但唯“茶粥”一品,万不可少。茶粥是啥样子?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为这便是“茶粥”了。……曾经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这简直是恶作剧!
看到这些,忍不住哈哈大笑。可以想象这个面容慈善,穿着好不讲究的小老头,用笔写下这段文字时的表情,有多可爱。简直像个孩子似的,让读着笑得不行,他却一脸无辜。
二
认识汪曾祺的幽默、大度和豁达,在他的文字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比如他的散文《随遇而安》:
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说他最初不是右派,是后来“补课”补上去的,因为当时他们系统指标不够。当时汪老是刊物编辑。虽然这篇文章读起来轻描淡写的,其实对他打击很大,差点因血压高犯病。
?
汪曾祺散文中关于美食的散文中,我最喜欢他的《马铃薯》,文章语调看起来轻快、从容,其实文字背后的情感是忧伤的,也很无奈。他被发配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在那里,他画了成为中国蔬菜图画经典的《中国马铃薯图谱》。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成就,就是当初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行动,成为现在的佳话。
在摘掉帽子后的轻松时间里,他开始天天画马铃薯,画马铃薯的叶子,也画马铃薯的花。
三
上个月我外甥女结婚,嫁到泰安附近的肥城县。一路上我们看到整齐的庄稼,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待下车问正在浇地的农民,才知道一路上茂密齐整的庄稼,是马铃薯,就是我们当地说的土豆。听到他们说土豆时,我立刻就笑了,我想起汪曾祺这篇散文《马铃薯》。
没看过汪曾祺散文而又喜欢写散文的,我觉得应该好好读读他的散文,大有裨益的。
我喜欢汪曾祺的作品,包括文字和小说。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有了一定阅历,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他文字的真谛。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和文字风格,值得现在文人学习。
他的小说的好处,在于文字平淡、质朴,沉静而从容。向你叙述一个不算惊心动魄的故事。他笔下的人物,一般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下的小人物。正因此,这些人物更能打动作者的心。
四
文革期间样板戏京剧电影《沙家浜》是汪曾祺的编剧。即便好多中老人不认识汪曾祺,也知道《沙家浜》,虽然是样板,也是经典。可惜,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读传统文学作品,更不会认识汪曾祺了。
还好,还有我们!
?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8464.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