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生一篇名著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
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说说我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假如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布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假如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巴黎圣母院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漂亮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高中作文800字以追梦读后感?
秋高气爽之日,我迈着欢快的步子走上了一条窄窄的田埂,来领略这迷人的秋日。这条田埂是通往秋天的隧道,只走上它,我就能真正咀嚼到秋的味道。 一路走去,我发现田埂边上的小草黄了。农民伯伯正在田里辛勤的劳动,虽然他们很累,但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们收成很好。我仰起头看着天空,有一群小燕子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遥远的南方。 不知不觉,我便步入了树林。树上的叶子被秋风扫尽,飘落下来,铺在地上,如同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信步来到树林里的小溪边,溪水清清,一眼就可以看到溪底那小鱼儿,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似乎正在寻找过冬的家呢! 秋天在这里,秋天在那里,秋天在人们的心里。
《项脊轩志》的读后感800字左右哈?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很多年前在读高中时,我就读过这篇文章。一晃多年过去了,又一次在课堂上读到这篇文章,文字依旧,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作者那朴实不事雕饰的文字里流露出的深沉的真挚情感,对亲人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这些情感,年少时很难有切身体会,如今经过时光的打磨洗礼,才能引起我真正的共鸣。
归有光(1507~1571)是明代昆山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他出身于一个并不太富裕的读书家庭,而项脊轩就是他给自己的书房取的名字。在文中,作者记述了项脊轩整修的经过,房前屋后的景致,又记述了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前面这些应该是作于作者20岁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项脊轩,承载了作者对母亲和祖母的思念。而最后两段,是作者在35岁后又增补的。10年间,项脊轩又经历了爱妻的到来与不幸早逝,作者心中的那份情感,也更加的沉重。整篇文章,表面上是记述的项脊轩的变迁,其实写的是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对仕途坎坷的惆怅心情。整篇文章,作者对往事都只是轻轻提过,并没有过度渲染,而字里行间,偏又满溢着真挚的情感,读来心情沉重。
作者的仕途确实非常坎坷。他家几代读书,却一直无人出仕。如他祖母所说,“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然后祖母又把祖上传下来的象笏赠予作者,殷切之心,溢于言表。作者写作此文的时候,祖母已逝,作者睹物思人,回忆起祖母对自己的期待和爱护,不禁潸然泪下。而我的祖母,对我的期盼和爱护不也是一样的吗?
作者又借家中老保姆的话,回忆起自己的过世母亲。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母亲如何如何,或许是因为他母亲去世的太早,以致作者并没有太多机会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他对母亲的想象,也只能通过老保姆的回忆才能变得清晰完整。这尤其让人感觉心痛。几句简单的对话,就让慈母的形象清晰出现在作者面前。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也无法自抑。
而最后两段,作者回忆了自己过世的妻子。妻子来到他家只过了6年就过世了。作者没有明写自己受到的打击之大,但是他颓唐的心情却表露无遗,就如项脊轩一样,逐渐破败,也不再修理。直到两年之后,才重新修葺。作者又说之后便长期在外,不常回去项脊轩。不常回去,恐怕也是不愿回去,以免睹物思人,黯然神伤吧。
作者的读书出仕之路也并不顺利,他35岁才中举,一直到60岁才考中进士,官也做得不大。整篇项脊轩志,作者都只是娓娓道来,说的也都是家庭琐事。然而世事如浮云,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有共鸣的,不正是这些充满温情的小事吗?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也只有这些琐事,能温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8234.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