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借景抒情的散文诗200字?
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这一幅幅的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你聆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吗?那淙淙的流水淌过那蜿蜒绵亘的小溪的声音;那云雀直冲云霄的鸣叫声;那雄鹰振翅搏击长空的声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将更深一层地理解大自然地深邃与神秘。当你将脚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当你在森林中尽情沐浴着清新的阳光,此时此刻的你已经与大自然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你能不有所感悟吗?赞美花木兰的散文第二人称?
我心中的花木兰
花木兰――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直以来,她刚毅顽强,温婉孝顺的形象,一直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从古至今,赞颂她的诗歌文献,以她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数不胜数。人们敬佩她,歌颂她,但是,我却为她充满了同情。
花木兰,她本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少女,待在家中,守着父母姐弟,过着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然而,可汗的一次大征兵,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因为肩负着孝悌的责任,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十二年的戎马生活,十二年的南征北战,十二年的思念与痛苦.征战十二年,是一个男子都未必承受得了的,但木兰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女子却经受住了这个严峻的考验。她坚韧不拔的意志,临危不乱的镇静,机敏过人的聪慧的确令人敬佩。但当烽烟过后,尘沙散尽,面对悲凉、冷峻的月亮,她的心怎能不涌起一股悲伤?那一幕幕往事随着凄婉的琴声缓缓飘入她的脑海中,此时的她,怎能不牵挂远在万里的父老乡亲?怎能不渴望曾经宁静的生活?从前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却能守着父母,守着弟弟妹妹,悉心照顾他们,看着他们一天天快乐地生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但是,战争,这残酷的战争,却让自己与亲人分别两地。人的心毕竟不是钢铁做的,这思乡的愁苦,她怎能没有呢?
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结束。木兰带着赫赫战功归来。天子对她大加封赏,并要授予她尚书郎的官职,但是她拒绝了.表面看来,木兰是不慕功名,愿回家与父母团聚。在我看来,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户外,女主户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代父从军,并发挥她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然而她却不能由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国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并不是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木兰只有辞去封爵,解甲归田这唯一道路可走。
回到家中,她迫切地换上旧时的女儿装.理云鬓、贴花黄,其实,木兰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的身上并无豪气,她同天下女子一样,爱美丽,爱生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我想,当木兰对着窗子梳妆打扮时,她的内心一定会涌起一股悲痛的凄凉。十多年的征战除了带给她一段千古美名之外,也只留给了她一张逐渐苍老的面孔,回想起那逝去的美好年华,她的心怎能不为之惋惜呢?
哎!木兰啊,木兰,你在人们的心里也许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但在我的心中,你其实是古代劳动妇女悲剧的一个缩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7436.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